APP下载

以癫痫起病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基因特点回顾性分析

2020-05-11杨皓翔张彦可李秋波张军臣孔庆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室管膜雷帕皮质

杨皓翔, 褚 旭, 夏 敏, 张彦可, 李秋波, 张军臣, 孔庆霞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位于9号染色体的TSC1或位于16号染色体的TSC2的杂合突变是主要原因,发病率为1/6000~1/10000[1]。回顾TSC的历史:从1835年面部血管纤维瘤图片首次出现在皮肤病图谱中,到1880年法国神经病学家Bourneville首次报告并命名TSC,再到1993年、1997年分别确定TSC2和TSC1突变位点。TSC会引起神经系统、皮肤、心脏、肾脏等多器官改变,神经系统改变以癫痫、发育迟滞、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主,尤以TSC相关癫痫(TSC-related epilepsy,TRE)最为常见,其中70%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是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2,3]。癫痫发作出现年龄越小越易出现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易误诊为原发性癫痫[4]。本研究回顾分析TRE患者临床特点和基因检测结果,为广大TSC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0例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出生情况、发作形式、用药情况等。

1.2 入组对象 纳入标准:(1)2014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收治的确诊结节性硬化症患者;(2)符合2012年国际TSC共识会议[5]最新修订的诊断标准,包括基因诊断、临床诊断。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脑部病变及癫痫发作者;(2)排除TSC合并其他脑部损伤,如合并脑外伤、脑血管病、脑炎等。

1.3 辅助检查方法 视频脑电图:用Nicolet One视频脑电分析系统放置21导头皮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到两次癫痫发作为终止。癫痫序列MRI:用3.0 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进行常规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T2WI、T2-Flair序列。PET-MR融合:将同一患者的MRI DICOM数据与PET/CT DICOM数据通过“PET/CT内置3D Fusion”软件进行自动融合。手术及病理学:术中行电生理监测,在保护功能前提下全切除致痫结节及相关皮质,取病变脑组织,术后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组织神经元形态、结构。

1.4 基因检测 提取血液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文库扩增及纯化,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测序,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经过一代测序验证排除二代测序中的假阳性位点。

1.5 预后随访 电话或门诊随访,明确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有无术后并发症。

2 结 果

2.1 基本信息 女性3例,男性7例,年龄4 m~24岁,病程1 m~5 y;首次发作:4例3岁前,5例3~6岁,1例19岁;首次发作形式:5例局灶性发作,5例阵挛性发作;药物控制:6人(雷帕霉素3人),手术4人(见表1)。

2.2 视频脑电图结果 7例单侧癫痫样放电,以中高波幅的尖波、棘慢、尖慢波为著;3例双侧癫痫样放电(见表2)。

2.3 癫痫序列MRI结果 4例为单侧室管膜下或皮质下结节;5例双侧室管膜下或皮质下结节;1例Dandy-Walker畸形(见表2)。

2.4 手术及病理学结果 致痫灶定位精确4人,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脑组织切片示正常6层结构消失,可见未成熟神经元,皮质神经元结构紊乱(见表2)。

2.5 基因检测结果 TSC1基因突变5人,TSC2基因突变5人;家系突变7例;无义突变4人,移码突变2人,错义突变2人,剪切变异1人,错义合并移码突变1人。4例手术患者均为无义突变(见表2)。

2.6 术后随访 手术4人均未再出现癫痫发作,3例雷帕霉素控制,癫痫发作较前改善显著。详细介绍患者例1诊治经过和基因特点。男,24岁,发作性肢体抽搐5 y,现1 m发作一次,均为夜间发作,服用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差。患者皮肤表现:面部皮脂腺瘤,背部鲛鱼皮斑,右下肢白灰叶状斑,色素脱失斑,趾甲下纤维瘤(见图1左)。视频脑电图:清醒期右前部导联可见散在或成簇出现的中高波幅尖波;睡眠期可见双侧前额、双前颞部导联散在中等波幅棘慢波、尖慢复合波,右侧前额为著(见图2)。影像学结果显示:A:CT示右额叶未见异常密度影,左侧侧脑室钙化,提示结节性硬化;B:T1加权示右侧额叶皮质下局限性信号减低;C:T2加权示相应部位信号略增高;D:T2-FLAIR示相应部位信号更显著;E:PET-MRI融合显示右侧额叶皮质下局限性代谢减低;F:术后头部CT(见图1右)。行手术治疗,术中电生理监测见右侧额叶前部高波幅尖波发放,质地硬,术中诊断为结节性硬化,切除右侧前额叶至颅底。病理结果:局部皮质神经元排列紊乱,可见未成熟神经元,部分区域胶质细胞轻度增生(见图3左)。对患者家系血样进行基因检测:在受检者TSC1基因发现c.1525C>T的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编译第509号氨基酸Arg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p.Arg509Ter),从而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其母亲未发现变异(见图3右)。术后继续口服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随访患者未出现癫痫发作,无其他并发症。

表1 10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表2 10例患者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

图1 例1皮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图2 例1脑电图检查结果

图3 例1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

3 讨 论

Roach等[6]报道TS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研究发现4例手术患者均为无义突变,因此我们猜想在TSC突变类型中,无义突变与损伤修复更容易失衡,进而对脑组织病变程度和部位影响更大。Aronow[7,8]等报道TSC2突变多出现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而Jansen等[9]报道TSC2突变多为皮质结节异常,本研究4例手术患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我们猜想癫痫样放电源于皮质结节并非室管膜下,因此无论TSC1/2发生无义突变,都可能引起皮质结节异常放电,所以基因突变类型与颅内结节部位存在明显相关性,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内报道[10]TSC散发型患者占70%,但本研究7例(70%)家系变异,可能是本研究样本量少产生偏倚所致。Laplante等[11,12]报道TSC突变后,表现为瘤样改变、TSC三联征等,本研究10例均癫痫发作,5例血管纤维瘤、皮脂腺瘤等皮肤表现,与报道符合。韩晓鸥等[13]报道TRE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多为局灶性或阵挛性发作,后多转为复杂部分发作,本研究5例阵挛性发作,5例局灶性发作,与报道相符,因此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发现痉挛性发作,需要行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并及早治疗。

TSC发病早期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后,并降低病死率[14,15]。mTOR抑制剂可显著缩小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型细胞瘤的体积[16]。邹丽萍等[17,18]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对TRE有效率达70%,3例患者服用雷帕霉素治疗,控制理想。Park等[19]报道TRE患者生酮饮食可以减少癫痫发作、改善认知,因此,药物与饮食治疗在TSC早期干预中有重要作用。

难治性TRE,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4例手术患者随访均未有癫痫发作。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nervestimulation,VNS)适用于术前评估无法定位的难治性TRE患者,Colicchio等[20,21]报道VNS术后超过30%的患者出现认知行为改善,儿童改善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TSC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中家系变异较高,无义突变对脑组织损害可能较重,多为皮质结节异常,手术治疗效果好,不适合手术治疗患者服用雷帕霉素控制理想。因此,对于TSC患者,完善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类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对早诊治TSC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随访时间尚短,样本量较小,仅为阶段性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TSC临床和基因特点,为TSC患者寻找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室管膜雷帕皮质
土壤里长出的免疫抑制剂
——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haze的影响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调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及意义
皮质褶皱
雷帕霉素或可延缓皮肤老化
迎秋
暗香浮动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