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供应链业务的集成式解决方案

2020-05-09李贤

中国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的物

摘 要: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可以在线成交的业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难以在线成交的业务,如B2B供应链,往往需要“人”来直接洽商业务细节,这个洽商过程平台很难替代。青椒园平台聚焦“按需找人”这一核心功能,同时高仿真现实社交中“人”的多面性,为用户提供多重身份来分身应对不同业务场景,较好实现了对各种洽商业务的集成。并因此构成了一个万能的找人平台,与万能的找物平台——淘宝相对应。

关键词:洽商业务  标准业务  标的物  在线成交  多重身份  全品类

中图分类号:F71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3

1 业务背景

互联网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诞生了各式各样的业务平台。我们可以将其进行一个简单粗暴的分类:一类是可以在线成交的,一类是难以在线成交的。在这两者之间,则是模糊的交叉“地带”。这里的“业务”“成交”,是广义的,不仅仅是指商业。图1按照业务的“交付物”,对这两类业务进行了一个简单对照。

由图1可以看出:靠左的业务,标的物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程度高,一般可以在线成交,姑且称之为标准业务。靠右边的业务,标的物和业务流程难以标准化,人的因素影响大,需要业务对象直接洽商的因素比较多,因此也难以在线成交,姑且称之为洽商业务。这两类业务,没有严格的界限,相互之间有交叉部分。

在过去二十年里,标准业务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诞生了很多有(或曾经有)影响力的平台。比如当当、凡客、淘宝、京东、e代驾、美团、滴滴等,这些平台又分垂直类和全品类。就发展趋势而言,垂直类平台的发展势头普遍不如全品类平台。

洽商业务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以钢铁供应链业务为例,具有业务链条长、业务决策机制复杂、业务角色多样化、业务信息敏感等特点,因此业务导入成本非常高。中国的钢铁电商发展史已有20年,但在线成交量占比仍然可以忽略不计。其他洽商类的业务,如项目合作类、服务类、经纪类、招聘类、威客类、婚恋类、商务社交类、教培类等,相关平台的发展有好有坏,但总体情况远不如标准业务。

2 洽商业务的特点及困境

目前 业界对洽商业务模式的探索研究,尚不够深入。如黄艳蓉[1]分析了威客模式基本特征的有效性,但只适用于简单任务,不适用于复杂任务(比如B2B供应链业务)。

目前洽商业务的相关平台以垂直类为主,如智联招聘、猪八戒、世纪佳缘、投融界等,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

(1)业务品类多,需要注册很多平台;

(2)同品类的同质化平台多,让用户无所适从;

(3)功能过重,平台管得“宽”,易引起用户不适;

(4)业务频度低,或需求不够刚性,人气难以引爆。

横向比较洽商业务的各类垂直平台,它们的业务模式表面上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甭管平台的服务功能如何“精细”,用户总归要找到“人”,跟“人”直接接洽以后才可能“成交”。也就是说,洽商业务的“标的物”本质上都是“人”——都属于“找人”性质的业务。

对照标准业务:找物,有万能的淘宝。那可否构建一个万能的找人平台呢,或者说,一个集成洽商业务全品类的综合平台?信犀公司旗下的青椒园平台,在这个方向做了有益的尝试。接下来我们通过解析青椒园的业务模式,梳理一下“万能找人平台”的主要设计思想,并深刻揭示以“人”为“标的物”的业务本质特征。

3 青椒园不强求替代“洽商”功能

根据前文分析,洽商業务难以标准化,但是如果把“镜头”稍微拉远一点看,其粗放的业务过程基本一致,如表2所示。

仔细分析表2,我们发现各类洽商业务的“找业务”“找人”环节其实大同小异。“谈判”“签约”“交割”等环节,则千差万别,需要“人”来反复“洽商”。

垂直类应用一般都试图涵盖业务全过程,以示其“小而美”与“精又专”,然后在某个关键的业务环节设置收费站,并设法阻止用户直接取得联系(比如留言框不让输入数字码等拙劣手法)。

其实,洽商业务需要直接交流的要点非常多,平台不可能把这些业务细节都搬到平台上。用户最感兴趣的功能,就是在平台上能够按照业务需求,精准找到业务对象,然后与之联系。至于平台提供的其他功能,用户很少用,甚至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功能的存在。

基于以上认识,青椒园的功能就聚焦于“找业务”和“找人”上,这两点可概括为“按需找人”。尽管洽商业务的类型很多,但是这个功能,是可以模版化、标准化的。

至于后面的“谈判”“签约”“交割”等环节,青椒园一概不管。为什么呢?用不着管,很难管,用户也不愿意让你管。人跟商品不一样,人有嘴,自己会交流。甭管平台的功能多么“精细”,都比不上人的嘴说得到位。

一言以蔽之:青椒园的功能定位:只做业务对接,不做过程管控。

4 青椒园高仿真“人”的多面性

作为“标的物”的“人”,跟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只有一个维度,比如一部手机,不论何时何地,面向何人,描绘它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人不一样,人有多面性。在不同业务场景,面对不同的“业务对象”,其身份是不一样的,如图2所示。

基于这一点,青椒园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重要功能:为用户提供多重身份,以分身应对不同业务场景,有效保护其隐私。

5 青椒园集成洽商业务的策略

有了多重身份,青椒园就有了集成洽商业务全品类的基础,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青椒园用多重“身份”区隔“真人”与“业务”,不但能够保护隐私,还能“业务对口”——“身份”与“业务”完全匹配,在任何业务场景都显得更加“专业”。

图3有三个视角,一一分解如下:

(1)找人视角:横向集成各种找人的需求,用户可以“淘”各式各样的人;

(2)业务视角:横向集成各种洽商类业务,用户可以直奔主题找需求;

(2)垂直视角:纵向聚焦某个业务品类,其应用效果类似于相应的垂直产品。

6 青椒园的业务内涵及其优势

在人类社会一切资源中,“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近些年电商们纷纷与社交联姻[2],事实上是业务向人本主义的回归与矫正。从微商到直播带货,其本质就是在加强“人”的因素。

青椒园的系统基础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标的物的全品类的供需平台,使人的资源尽可能达到最优配置!同时,它把“人、身份、业务”三者有机集成在一起,其业务内涵不仅仅限于“人”。我们可以多角度理解青椒园——

(1)多身份集成式业务平台;

(2)基于明确业务目的的社交平台;

(3)万能的找人平台;

(4)C2C广告发布平台;

(5)社交型信息分类平台;

(6) “业务+社交”一体化平台;

(7)整体社交需求完全解决方案。

青椒园“多身份”“全品类”的业务架构,克服了垂直应用的低频、弱需、人少、同质化、复杂化等缺陷,具有明显的集成化优势——

(1)可以锁定更多用户,更加容易烘托人气;

(2)拥有更大的“人力”资源匹配余地;

(3)可以兜底各种长尾的、潜在的、新增的洽商业务需求。

中国日益过渡到陌生人社会,人才充分流动,找人洽商业务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青椒园的应用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蓉.威客模式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9(02).

[2]王玲.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互联网经济,2019(Z2).

作者简介:李贤(1969-),男,汉族,湖北随州人,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B2B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区块链、自然语言智能分析与语义识别等。

猜你喜欢

标的物
遗嘱中给我的房子拆迁了,还能继承吗
我国长租公寓的融资租赁模式展望
船舶融资抵押标的物存在问题分析及相关建议
国际货物贸易领域影响标的物相符性的货物非物理属性研究
关于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法律研究
浅议不动产不宜作为融资租赁的标的物
我国标的物质量补缺规则的不足与完善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租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析所有权保留买卖中的出卖人权利
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