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天坚持 样样落实

2020-05-09韩献林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准化班级管理初中

韩献林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中心,班级中的各项事物的管理必须在天天坚持、样样落实的精准化的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班级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具体的管理实施中,让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让积极向上的班风围绕在周围,让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且有据可依,这样班级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精准化的班级管理能有效促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实现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精准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275-02

1.精准化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老子曾经有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个军队,如果没有钢铁般的纪律,是很难有强劲的实力的。因为没有纪律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那么这个企业的存在也将不复长久。同样地,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天天坚持,样样落实的纪律,那么这个班级就会呈现出纪律松散、人心分离、各行其是的散漫无纪的状态,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学生即使连自己最起码需要完成的任务都保证不了,谈何去学习,谈何去坚持?因此,保证班级管理中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保证各项管理在制度化的运作下,才能让班规更有公信力,这也是一个班级保持良好的生命力的根本和前提。

2.精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班主任的核心作用。教育的本质是人影响人的事业,最终决定教育的,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态度与行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两者之间应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坚持的努力方向,共同归属的集体荣誉感,在班集体建设中,班级的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有效地建立起来。班主任要树立起服务意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到细致周到,说到做到,狠抓落实,才能够将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班主任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发挥好自身的灵魂作用,能够与同学们的荣辱与共,这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

2.2 学生参与的促进作用。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能否建立起学生的归属感,建立起学生的信赖感,建立起学生的同盟感至关重要。只有让同学们在进入班集体后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家,这是由温暖的力量而融合在一起的班集体,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其中,互相勉励共同分享。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在大家的相互合作、积极交流、共同配合中,班级各项事物才能实现良性开展。

2.3 科任教师的助力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是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班主任要密切与科任教师就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了解,方便班主任实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走向,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发展态势。在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积极合作的氛围中,实现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实时监控。

2.4 量化考核的威慑作用。量化考核的具体公正是约束学生行为的纽带,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确定指标项数、归纳考核项目、划分考核周期、分层分段考核内容,在精准化的考核内容、形式、方法等的制定和工作中,让考核的精准性和公正性等特征得到有效地显现,让学生们在精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影响下,深刻地感知考核的公正性、体验考核的科学性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高效高质地参与班级管理。

3.精准化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了解学生需要,关注学生需求。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仍然有着强烈的归属需要,要做到对班集体的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首先必须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让学生產生对班集体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才能够让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在有效地前提下,得到精准落实,有效管理。

从班主任接手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件事起,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最需要的是一个平等、尊重、友好、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在满足学生的最基础需要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班集体的融入感。因此,在班集体建立之初,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导学生创建属于自己心中理想的班级委员会,通过学生们自主演讲、竞选、投票产生最具有代表力的班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是班级学生的代表,是班级各项工作的有效制定、实施、开展、落实等的管理者。班级委员会通过任命、委派不同的班级委员、分配职责、落实任务指标,在有效地学生带动过程中,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班级中开展“小美好本”的记录和分享,让孩子们从正面记录自己的优点,让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同学们分享成长路上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了解学生的需求,也了解如何做才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了解学生的需要,创建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机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有效落实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3.2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只有人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人人承担自己的职责,才能够实现班级的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如果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地调动,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任何制度、纪律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的空谈,起不到对班级的工作开展的任何积极作用,反而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受到重重阻碍,影响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

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把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度起来,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班级的各种制度、条款、内容、形式等都是征求了自己的意愿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同学们自己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制度条款,学生必须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班级公共条约,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积极的行动实践,加入到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中,这是保证班集体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学习方面可组建学习互助社,定期轮换社长,并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和交流;行为方面可通过评选班级好人,班级劳动模范等并用他们的事迹定期作班级电脑桌面加以正面的宣传,鼓励更多的同学向善学善。

3.3 信任学生,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优秀,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契机和平台,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前提就是要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的最好表现,也是班主任治理班级的一把情感利剑。

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给班委会充分的自由和空间,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班委会的成员与班集体在有效地沟通与协调的过程中,展开对班级的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如在对班级每日学习任务落实中,日清工作最杂、最乱、最需要梳理,组长负责各自小组的日清工作并做好及时的汇报,专人定期汇总同学们的表现,并进行表彰和惩罚,方式可由学生们自己确定。班级的座位设置也可以更灵活些,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小组设置,设置创意性的座位安排规则。前后座位可根据学科优势互补搭配,可根据性格互补搭配等,在充分地调动学生间的互助合作意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自主性功能性合理座位编排。班级的班干部也可实行轮岗制,凸显那些调皮学生勇敢、正直、善良等闪光点,并做好“下岗”后孩子的积极自查和再发胀工作。这样每个孩子能上也能下,大大激活了每一个孩子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在这些开放性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能够得到有效地满足和落实。

3.4 有效引導,促进工作落实。班主任信任学生,把工作交给学生,必须是在班主任能够科学地把控好班级中的各项工作的进度的基础上,在其对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开展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的前提下,在对班级的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的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与班级委员会建立起制度化的评价量化考核标准,让每一个孩子的评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据可依。在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量化考核的内容尽可能全面而客观,从多维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活动的能效以及平时的好人好事等进行的精准量化考核。考核的具体情况通过周反馈月评选等正向呈现,在班级中积极营造推一把,扶一阵,树一批,带一片的上进氛围。使学生能够做到人人心中有集体,人人心中有管理,人人工作常落实,才能够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放而能收,张弛有度,松紧结合,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哲学。凝聚学生的心,把劲儿使到一处,给学生信任的空间,握好准绳,就能够实现班集体的有效管理和落实。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天天坚持,样样落实,要做到位,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条款的约束,但更多的是教师的有效管理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激发,在全员参与、全体主动,认真落实的前提下,班级的精准化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参考文献:

[1] 鲁务顺.高职院校精准化班级管理探讨[J].才智,2019(02).

[2] 任秋芳.巧用留白提高高职班主任管理效果研究[J].成才之路,2017(08).

[3] 张瑾.高职班主任工作中情感管理的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猜你喜欢

精准化班级管理初中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