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研究
2020-05-09张仁良
摘 要: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以教学为主,实际上就是先教后学,多教少学还有只教不学等等,作为教师总是不停地讲,学生也是不断地听的教学状态,如此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展开全面发展,并且也无法适应现如今新式中考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数学探究式课堂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能够助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能力提升,同时,对于学为中心思想也是一种新式理念,其运用能够有效扭转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师教课的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等,值得合理推广和应用,使得融会贯通到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以学为中心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为中心;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
如今是信息时代,取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和形式极为多样,内容也更加生动且多样,传统的死板且沉闷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成效也比较低。所以,我们展开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革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教学思想。那么,如何能够真正在课堂中落实呢?这就值得教师思考,在此,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下述几点策略和建议。
一、 学为中心下探究课堂氛围的营造
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这也是提倡学为中心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过差,而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研究有所了解,也没有积极营造出适当的探究式课堂氛围。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坚持学为中心基础上积极打造探究式课堂氛围,注重师生双边关系还有教学定位等,在课堂中组建起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平臺,由此增进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课堂的参与性。
例如,在浙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关于《尺规作图》教学内容中,实操性要求很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适当增强学生的实操性,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比如教师可以围绕着尺规作图内容师生展开互动,一旦出现学生有异于教师的看法的时候,作为教师要以学为中心,不能够一味地排斥和批评,而是应当借此为课堂的生长点,积极鼓励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且展示自我的时候,引导班级中其他学生参与进生长性问题的讨论之中,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质疑,争取做到学贵有疑,有疑则进。同时,针对尺规作图,教师也可以运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形象的呈现,并且将任务和问题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针对思考的问题可以极快地在比较小的范围里取得实时且快速的反馈和互评,最终合理推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将其迅速融入问题中。
选择学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积极为数学探究式课堂营造好良好的课堂氛围。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兴趣和周围的教学环境也会对学生起到直接效用。所以,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学习平台之中获得学习活动的深入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为中心下探究课堂要诱发思维
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探究式课堂则可以在课堂设计中有效诱导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打开,这样才能合理递进学生的本身知识和能力,让其迁移到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课堂展开探究式情境创设要求合理落实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使得其思维最终发展,让整个探究式情境能够生动且灵活,以免为之供应的数学知识运用问题等过于单调,在贯彻学为中心思想下有效带动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实价值。
例如,在浙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关于《相似三角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具体方式和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和发展。如在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详细的探究活动用以启发学生在整个思考中实现思维的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系列问题,其问题一:180°的角和此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相关?由此学生透过此问题,让他们的思维逐步被牵引到了此前学过的“平角、同旁内角、邻补角”等知识中。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仔细思考一下,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会如何?并且思考平角需要设置在哪里?又是怎样创设相应的同旁内角互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并不局限于知识的粗浅层面,而是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并且在原有的思路和能力之上实现思维的创新发展。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以上具备实质性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主动思考,合理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学生观察能力、类比能力以及归纳能力等提升。
坚持学为中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起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它能够引导学生的行动。只有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创新学习,取得探究式学习的设计成效。所以,教师在探究式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 学为中心下探究课堂培养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够局限于做题,应当注重实践活动的展开,尤其是在探究式课堂中这一点更为重要。在初中探究课堂中,应当在教师主导之下,积极创设出详细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出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操作等处理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画、剪、摆和折等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运用,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针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有所发展。
例如,在浙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中对于“角的比较”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一副三角形在白纸上动手画一画,让学生看一看究竟哪些画的角要比180°小。学生自主将画角和标注角度的活动完成,而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画角展示,让学生分享整个画的过程中运用到的技巧。与此同时,也要在学生自主活动之上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画出来的角其和差关系,让学生思考运用三角板能够将哪些角度画出来,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践中对于画出的角度其规律性。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一层层的问题有效引导下实现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并且思维得到递进式发展。研究表明,思维和详细的动作相关联,合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能够助力学生思维的展开,学生在动手实操中可以增加多重感官参与性,而在整个实践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组建了解、发展以及运用的过程,并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针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发展。
实践性是探究式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所有的理论都没有实践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坚持学为中心思想下应多展开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作实操等能力,并且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学为中心下探究课堂创设层次性
探究式课堂设计一定要有层次性,特别是定理的习题需要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性,让问题完美解决的策略变得多元化。在实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班级中的分层教学,以例题的设置作为例子,建立在题目的选择上划分极为显著的分层,直接采用知识解答的形式展开设问,并且在基础之上展开变式训练,灵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以探究性的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浙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特殊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探究式课堂中合理安排对应的探究性活动,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发挥出来。关于定值的探究,教師可以创设出对应的探究性活动:如图所示△ABC里,已知AB=AC,点P是BC上的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依次是PE、PF,而CD则是AB上的高。问题1. 试探究PE、PF、CD彼此间存在着何种关系;2. 如果将题目之中的情境条件转变,让点P作为BC的延长线上一点,则PE、PF、CD彼此间的关联性是如何?3. 如果将题目情境之中的等腰三角形转变为矩形ABCD,那么点P为矩形ABCD的边AB上的任意一点,AB=8,AD=6,求取点P到两对角线AC、BD的距离和;4. 假若情境之中的等腰三角形转变为等边三角形ABC,则点P为等边三角形ABC中的任意一点,探究出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和此三角形的高有着怎样的关联性。以实践经验证明极富层次性的活动设计可以行之有效的将学生的思维打开,以此增进学生在整个观察、分析还有类比、推理等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解决思路策略。
层次性教学能够让课堂划分层次性,各种学情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并且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反哺数学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运用层次性的设计在探究式课堂中,能够实现课堂知识教学的公平性,公平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步。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发挥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并且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 结语
总之,新课改开始,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被众多教师所接受,大家逐渐认识到课堂是展开师生彼此间交流和探究的场所,坚持学为中心的思想,展开探究式课堂研究,积极转变以往师生没有有效沟通和互动的状况。由此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够极大改进,最终让初中数学教学获得教学成效,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都和学生对知识、问题的自主探究分不开,教师只有在学为中心之上以探究设计和优化,尽可能地增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最大化,才能够让学生享受数学探究式学习。
参考文献:
[1]吕军政.“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9(33):83.
[2]李晓东.多元学材引领综合实践 学为中心发展核心素养——从2018年中考试题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J].中学数学杂志,2019(2):49-52.
[3]陆科科.学为中心,点亮数学课堂——论述“学为中心”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8(7):30-31.
[4]管红星.学为中心,生为根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3):38.
[5]崔健.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和教学基本模式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10):25-26.
作者简介:
张仁良,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新昌县西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