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环境 启发思维
2020-05-09李莉
摘 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务。因为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通过有效策略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相关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音乐的最大乐趣,那么他们就会拥有快乐成长的十足动力,主动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真正变成有音乐领悟力、鉴赏力、表达力、创造力的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必须引起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此做出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策略研究;思考
音乐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策略实施的好则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我们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在创新教学方法上多做努力,将来,就能培养出大批可塑之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笔者特意针对它们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总结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协调发展以及鉴赏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或者那样的学习任务。对实际情况考虑不全面,教学活动的方案优化度不高,整体节奏的控制不得体,还有日益紧张的师生关系,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互动效果不尽人意,音乐教育无法展现出它的特有魅力,还极大地限制着大多数人个性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笔者认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这样总结: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落后,他们对待学生不够公平,有的时候乐于指导,有的时候盲目灌输,就使学生素质提高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未来发展阻碍重重。其次,音乐教学一直拘泥于教材,未能引进一些趣味的元素和新颖的材料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学生思考、探究问题中衍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又何谈学习计划的有效完成呢?再次,教师教学时缺乏热情,学生音乐视野较狭窄,课堂也常出现“自导自演”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育人效果,专业指导失去了它本身的存在意义。最后,学生从未占据主体地位,他們宁愿把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的研究上,也不想参加形式单一、毫无乐趣的音乐活动。甚至说,其他学科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学习音乐,所以,干脆霸占音乐课讲解各类习题、阅读写作等,不在乎学生的真实想法,不关注音乐教育的长远规划。
二、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一)营造好的课堂环境
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不好确定,但也不可忽视。例如,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们处于青春期,十分的叛逆,特别的骄傲。他们经常头脑一热做出决定,而不考虑后果究竟是什么。倘若教师沿用灌输指导教学法,让学生在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没有意义的东西,那势必会打击到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热爱程度,导致更多问题频繁出现,教学变得极其困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营造和谐的、轻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学生自主的、平等的探究机会,并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式,丰富讲课形式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意识到当前付出诸多努力,未来才有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音乐世界的美好明天。比如,教学《彩云追月》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先对学生说:“《彩云追月》因情感真挚、朴素感人,广泛传唱于华夏大地,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反响。另外,《彩云追月》旋律比较平稳,如泣如诉,描绘了作者思念亲人”一边指导一边情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接下来,笔者深情演唱了《彩云追月》,而后发问:(1)你能感知到歌曲的情绪变化吗?(2)你掌握了几种呼吸技巧?(3)你可以为它编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吗?……音乐无国界,音乐教学乐趣无穷,凭借自己的努力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这样一来,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就很别具一格,走出了思维困境,走向了新的成功。最后,教师还应该做一些总结,播放其他的爱国歌曲拓展音乐视野,在欣赏中拉近距离,让学生产生情感的深刻共鸣,并在后续的音乐教学活动参与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二)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不能做课堂的掌控者,应该做学生的引导者,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学目标优化确定后,教师可把学生带到专业道路上,给他们感知美、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的机会。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倾向于律动、为音乐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唱等,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具体实践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强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特征,那么,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实现全面发展就非常令人期待了。比如,讲授《沂蒙山小调》一课的知识点时,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介绍“鱼咬尾”这一创作技巧,让学生带着感情演唱歌曲;再根据旋律的变化,走入音乐意境中去体会自创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快乐。在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可以设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做游戏,通过节奏接龙、旋律接龙,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将最重要的旋律找出来。或者分组讨论,给学生预留下充足时间,共同研究:(1)歌曲《沂蒙山小调》共有几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的结束音和下句的开头音有什么关系?(2)如何指挥4/4拍子?(3)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才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情绪与意境?总之,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的形式越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越高涨。为了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一切教学计划的实施就全是值得的。再例如:讲解《赛马》这首二胡独奏曲时,可首先为学生播放这首乐曲,向学生提问:“这首乐曲中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声音?”学生们很容易给出答案——模仿了“马”的嘶鸣声。然后继续提问:“同学们听完这首乐曲之后有什么感受?”紧张、激动的音乐情绪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得到。再向学生提问:“这首乐曲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大胆的展开想象力,联想到了“比赛”“打斗”等画面。“同学们能猜一猜乐曲的名字吗?”通过对音乐情绪的把握以及音乐画面的描绘,很容易猜到《赛马》这一乐曲名。当学生对乐曲有了深刻的感受时,教师继续提问:“是什么音乐中的哪些要素让我们产生这种感觉的呢?”经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讨论给出答案:“附点的应用”“大跳的音程”“二胡的音色”“密集的节奏”等音乐要素。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音乐要素,创造出自己喜欢的音乐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通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中,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了音乐知识,跟随教师深入到了音乐作品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深度。
(三)足够重视审美教育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它的灵魂,也可以说,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渗透审美教育内容,让艺术更有价值。比如,教学《摇篮曲》一课时,不妨鼓励学生即兴创作、角色表演,引导他们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再如,教学《渴望春天》一课时,将“春”设为主题,建议学生分三个阶段感受音乐情绪及风格。第一阶段——寻找春天,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春的资料,简单说一说春的特色,春的元素,其他描写春天的歌曲等等;第二阶段——发现春天,一边观看视频一边熟悉歌曲,让情感不断升华,对春产生一种热爱之情;第三阶段——感悟春天,明确这首歌曲充满天真和童趣,能够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学习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课堂因此焕发活力,音乐教学取得不错的效果。此外,在欣赏《天鹅》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导入:“老师有一位非常美丽,非常高雅的朋友想介绍给同学们,大家想认识吗?”“想认识!”然后教师播放乐曲,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可将音乐中描绘的画面向学生呈现出来:“在平静的湖面上,缓缓地游来了一只洁白的天鹅,它体态优美,身姿高雅,和湖水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教师对音乐所展现的画面的描述,使学生身心沉醉其中,深刻感受到大提琴在音乐中的意境之美,真正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音画结合的欣赏教学,不但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音乐的学科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感受音乐之美,其次学会表达,创造音乐之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表达。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这首歌曲时,歌曲中出现的三种声效,虽然旋律、歌词相同,但在演唱时需要不同的处理。声效一:音乐情绪活泼、演唱时声音要短促而有弹性。声效二:唱出对司马光解决问题聪明、果敢的钦佩之情。声效三:首尾呼应,唱出对应的感觉。鼓励学生在演唱三种不同声效时,加入个性化的肢体动作或者打击乐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音乐。再例如,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由于歌曲本身传唱范围广,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教师利用故事表演法,很容易完成背唱歌曲的教学目标。这时的拓展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加入自己喜欢的且合适的朗诵、伴奏等,进行汇报表演。音乐课堂需要个性化的表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让小学音乐的教学取得更大成就。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上。唯有把握正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开拓出更多可能,将音乐的艺术魅力真正展现出来。让学生爱上音乐,审美水平逐步提升,个性得到发展,将来,一定会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张庆龙.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施[J].学子:理论版,2018(20):79-80.
[2]张志.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下),2017(8):119-120.
[3]郎文静.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7(15):43-44.
作者简介:
李莉,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广阳区白家务办事处北王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