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故事元素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情感

2020-05-09郑瑞鸾

考试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故事情感小学语文

摘 要:笔者通过论述民间故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上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在借用故事元素教学中,要创新故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进行故事的情境化教学,提高课堂的互动探究性;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故事;小学语文;情感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情感教育内容贯穿在课文中,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的同时情感得到释放,小学语文教师要适当进行情感教学过程的构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借用故事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笔者通过论述当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情感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一、 教学中借用故事元素对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比较突出

民间故事都是千古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作品,其中蕴藏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都是积极健康的,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故事主旨进行提取,了解人物的为人处事方法,对于他们的学习情感培养具有明显的意义,同时这些故事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让他们在日常行动中严格约束自己行为,教育价值非常明显。民间故事直接的教育价值就是带给学生新知识,间接的价值则是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相比传统的课堂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性,通过故事有感而发,学习中带有个人的思想,情感得到释放。

(二)故事中具有很多文化元素

民间故事都是伴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演变过程,逐渐积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民的优秀思想和文化。小学生对于故事情有独钟,结合故事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在相互探究中对民间故事的文化掌握更加牢固,新的想法、观念、意识和习惯在学生之间形成,对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故事跨度非常大,从皇帝时期开始,经过先秦、初秋战国一直等现在,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细心的挑选进入课本中的。教师借助故事元素,将先人的思想品德、生活态度和审美性等与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文化进行学习,对于他们语文知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在学习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学习情感跟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很好地体会到了当时背景下的主人公的文化价值观念。

(三)审美价值较高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多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不断受其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学习民间故事中情感也得到了发展,感受生活中美的存在,提高审美情趣。民间故事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上,故事中含有大量的修饰性语言,将叙述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内容进行了融合,具有可信性和传奇性,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性。教师在教学民间故事中,融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学生能从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中对故事进行想象,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在传奇性的故事情境中,人物、动物和风景的美被呈现,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充满了幻想,营造了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可以看出,民间故事内容的丰富性、情结的逻辑性,让学生逐渐具备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比较大的发展。

二、 民间故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故事的教育功能重于情感培养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还不是很全面,學习过程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特别是他们的学习情感,这样可以因材施教。相关的调查发现,在借用民间故事进行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唯成绩论”思想贯穿教学过程,一般过程为教师对故事进行讲解、学生阅读故事记忆生字、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教师喜欢通篇的对故事描述,缺少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更注重了故事的教育性,忽视了情感性。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孔子拜师》中,教师更强调让学生通过阅读记住“兼、闻”等12个生字,学生在阅读中的目的不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更成了死记硬背的过程,阅读中不带有感情,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语中包含的作者的艰辛和拜师的情感,更不能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因此,学生不能通过朗读感性的理解知识,不能从读中感知、感悟人物的品行,学习情感自然就很少。

(二)偏重知识的积累,忽视了故事的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生字词需要学生记忆,为了帮助学生熟记这些词语,教师喜欢借助民间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去推测陌生词语的含义,在介绍故事中,不从作者的背景、文章的题材、叙事方法等多方面介绍故事,只是结合课本中一些图片,将文章的大体框架说给学生,造成学生对故事不理解,字词掌握的也不理想,这种偏重知识的积累,忽视故事情节的教法,不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回乡偶书》中,教学重点教师设定为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并背诵故事,理解“少小、老大、乡音、鬓毛衰、笑问”等词语的含义,并对这些词语进行造句,而不是让学生体会古诗平淡的描写中隐藏着的诗人淡淡的悲伤,在进行朗读时,表情动作僵硬,不能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读书中不带有感情。

(三)借用故事中缺少对故事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故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他们发挥,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故事中的重难点。但是我们发现,教师在借用故事中,采用最多的还是板书教学,教师在台上夸夸而谈,学生的思绪早已远离课堂。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导入故事背景、情境故事再现、翻转课堂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方法应用得很少,课堂中互动探究性少,故事情境的创设达不到提高学生兴奋度的目标,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没有得到提高,课堂效率比较低下。

三、 借助故事元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感的策略

(一)创新故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情感

在借助民间故事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适当地开展分层和小组教学,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可以从性格、爱好、民间故事的接受程度、课堂互动性等多个方面实施分组,由浅入深,让每个组员都能得到同步发展。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由之前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策划者,引导学生对故事表达的思想进行了解,学习故事中有价值的信息,先让学生通读了解故事主旨,再进行细读找出主人公的写作线索,慢慢让学生建立起兴趣。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先要让学生进行组内、组间的互动交流进行答案的寻找,确实存在困难时,教师再通过点拨教育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好方法。比如同样在教学《回乡偶书》中,教师首先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想象体会、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情引读使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回到家乡后不被认出的万分感慨之情。学生在进行自学中出现不理解问题时,教师可以进行泛读,将故事线索隐性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感悟发现线索,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以情引读,读中悟情,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建立起学习语文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借助民间故事中,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故事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符合小学生发展特点,让他们容易接受,不把成人的意识强加在学生理解之上,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二)进行故事的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更带有情感的理解人物特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丰富的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他们课堂的注意力,整堂课始终保持在问题之中,发挥他们的主观想象力,这样是有利于培养学习情感的。教师可以在进行民间故事情感的构建中,采用课文引入和多媒体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前兴趣。比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中,教师出示词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让学生一块读一读、说一说,这五个神话故事的标题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大胆的想象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那么盘古是谁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教师让学生一起讨论盘古开天地的目的,带着兴趣阅读课文,激发对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盘古开天地的一些影像资料,将视频、图片和声音融为一体,学生在观看中注意力会很集中,能够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资料进行想象,学与乐得到了统一。该环节以神话故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學生看完资料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提问,比如“是谁开的天地?盘古做了哪些事情?”“盘古表现出了哪些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互动交流,抒发自己的思想,很好地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不仅提高了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也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带有情感的体会文章主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予小组成员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在扮演中语言和形体动作尽量符合神话故事的要求,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知作者的创作灵感,让自己的学习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创新民间故事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情感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唯成绩论”思想的束缚,从更多方面对学生实施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针对民间故事集教育性、文化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评价中,要从基于学生情感的角度展开评价,比如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把握是否合理、朗读中是否带有感情、对于故事的复述是否融入了自己的看法、课堂互动探究中是否乐于体谅其他人等,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学习的自愿性加强了,更懂得感恩感谢,学习情感比传统评价方式要更丰富化。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借用故事元素开展语文教学,从小学生的身体发展阶段出发,符合现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在借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定的学习情感,从故事的类型、表达思想等多方面出发,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多采用情境化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激发他们的主观思维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思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文化发展的研究[J].南北桥,2017(24):14.

[2]王志刚.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不可或缺[J].新课程(中),2018(6).

作者简介:

郑瑞鸾,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高新区九湖镇岭兜小学。

猜你喜欢

故事情感小学语文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