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
2020-05-09张加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这种大环境,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并摆脱了单一接受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逐渐向教学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高段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我国语文教学的课内外阅读的整体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更加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并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不在局限于课内阅读,越来越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重视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课外阅读的地位
现阶段许多小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小学生并没有科学合理地时间安排,会将大多数的空闲时间放在游戏、电视等娱乐当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重点大多会放在课堂教学当中,会轻视课外语文教学活动,不会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因此会使学生接触的知识层面较为浅薄,缺乏一定的语言技巧,积累的词汇量也会匮乏,因此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缺乏一定的经验及写作技巧,就会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降低。
(二)沉迷课外阅读
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学习方式处理不当,造成很多学生过分沉迷于课外阅读,甚至会在课堂上课期间及早自习阅读课外书籍,同时阅读的课外书籍大多是武侠、漫画等书籍,完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成绩下降。
(三)缺少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阅读的重点放在课内阅读的指导上,一般采用精读课文的方式进行,往往会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接受知识资源的范围有限,使学生缺乏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并未形成系统的阅读方法,因此就无法使学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同样也会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无法使课外阅读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有效发展途径
(一)找准结合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 从课文题目上挖掘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窗口,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地发挥引导作用,抓住题目这个点睛之笔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学习《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简介《丝绸之路》的出处是来源于《世界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以不同历史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展现了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探究了上古时期的历史谜底、英勇的军事家、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及科学家。因此,教师通过课文题目进行更加深入的延伸,并将课外阅读内容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会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及求知欲,会主动地去接受课外知识的阅读,这样就不会使学生认为这是一项强制性的任务,而是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从文体上挖掘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文体的不同,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中掌握的阅读方法有效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达到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时,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展現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热闹、喜庆的春节氛围,从侧面也理解了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和民族文明,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老舍(如下图1)的《济南的冬天》《我的母亲》《正红旗下》等文章,同样是写春节,老舍的文章当中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春节的,因此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其他老舍关于春节描述的书籍,进一步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感受春节所要传达的思想及象征的意义,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3. 从学生质疑中挖掘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学当中的部分内容产生怀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去寻找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在讲述作者小时候发生的故事时,部分学生会对作者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产生好奇,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的引导:“本文是选自《城南旧事》的序言(如下图2),这本书包含的人物形象极为丰富,有惠安会馆的疯女秀贞,经受养父虐待的虎妞,从小在苦难环境中长大的兰姨娘,这些都是这本书中的典型人物,如果你想了解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就可以去阅读《城南旧事》,你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你的疑惑将会迎刃而解”。这样学生们就会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 从作者的相关资料中挖掘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重点不仅是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学生在一篇课文之后,能够了解到这篇课文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及创作风格,因此,教师在学完课内阅读中的作者文章之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增加对作者的了解,通过阅读作者的相关书籍,能够加深对作者及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并充分把握住作者的创作风格及写作规律。在一些文章的学习前,教师可以对作者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主旨。比如在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教学时,《梅花魂》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通过梅花作为引导,作者通过追忆外祖父生前的五个小故事,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和中华儿女对祖国深沉的爱意。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较少,很难体会课文中包含的海外游子对祖国深沉的爱,因此,教师在课文讲授前可以介绍作者陈慧瑛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经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及情感的理解。
(二)结合课本背景,丰富文本内容
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这些不同历史人物和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背后所折射的都是一个大时代背景。因此在课文的讲授及学习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时代背景下的事件发生的导火线及原因,才能真正地深入了解和掌握课本的内容及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第八章的四篇文章中,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及历史背景来反映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因此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就需要了解四篇文章不同的时代背景。因此,教师在教授四篇课文之前,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搜集毛泽东的生平及事迹,并在课堂进行讨论,使学生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进行《青山处处是忠骨》这篇课文时,课前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查阅抗美援朝的相关背景及资料,充分了解抗美援朝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毛岸英奔赴朝鲜抗战的缘由及如何牺牲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课外读物《黄继光》《邱少云》等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并富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情感及思想,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时这些文章虽然历史背景相同,但是在内容写作、人物描写、创作手法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异同之处,因此可以借助这些方面对课外阅读进行不断延伸与巩固,多角度、多方面地丰富文本内容,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围绕单元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每个单元都有獨立的主题,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延伸及扩展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将这一主题进行课外延伸,与课外读物进行有机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视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并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主题以“父母之爱”时,教师可以以主题为核心进行课外阅读延伸,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父与子》《没了手的爸爸》《藏羚羊的跪拜》等课外书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父亲与母亲伟大且深沉的爱,使学生更加能够理解父母。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积极引导作用,充分结合语文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并有效抓住结合点,结合课本背景,不断丰富文本的内容,并充分结合单元主题进行课外阅读的扩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冬香.小学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2]柴东升.浅谈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J].小学教学研究,2016(11).
[3]薛小英.关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的探究[J].名师在线,2017(23).
[4]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38).
[5]樊丽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15).
作者简介:
张加伟,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泰宁县水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