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继发全血细胞减少1例及文献复习

2020-05-08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减退症血细胞垂体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CP)是一种罕见的低组织学恶性颅内肿瘤,每年每百万人中只有1~2例患病,5~14岁儿童和50~74岁成年人的发病率最高。头痛、视力障碍、生长迟缓和多尿是儿童颅咽管瘤在初步诊断时的典型临床表现[1]。颅咽管瘤首选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尿崩症、严重电解质紊乱及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这些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报道1例CP患儿术后继发全血细胞减少案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CP 术后患者激素补充、随访及并发症治疗等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2岁,主因颅咽管瘤术后6年,恶心、纳差、乏力1周于2019年4月8日入院。患儿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头颅CT 检查示颅咽管瘤,行手术治疗。术后半年颅咽管瘤复发,行两次放射治疗及1次γ刀治疗,3年前再次行开颅颅咽管瘤切除手术。术后给予泼尼松、左甲状腺素钠、醋酸去氨加压素替代治疗,存在服药不规律现象,未定期复查。患儿近2年激素替代治疗方案为泼尼松1.25mg/d、左甲状腺素钠75μg/d。1周前患儿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无发热,后逐渐出现恶心、纳差、乏力症状,反应淡漠,尿量从5 000~ 6 000ml/24h 减少至3 000~4 000ml/24h,门诊以“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收入院。入院后查体:T 35℃,P 44次/min,R 18次/min,BP 113/59mmHg,神志淡漠,咽部充血,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44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脾脏肋下可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①垂体相关化验结果(见表1);②血液学相关检查: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见表2);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7.8s,凝血酶原比率:1.55,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1.56;③其他检查:血清钠147~162mmol/L;血气分析:pH 值7.29;氧分压58.00mmHg;二氧化碳分压22.50mmHg;实际碳酸盐10.60mmol/L;全血剩余碱-14.42mmol/L;乳酸3.70mmol/L;氧饱和度88.20%。床旁腹部超声示脂肪肝,脾大、脾静脉扩张,胆囊、胰腺、双肾结构未见异常;床旁心脏彩超示射血分数68%,余未见异常。床旁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患儿入院后予以静脉应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调整优甲乐、醋酸去氨加压素等治疗后,血钠逐渐下降,最低至147mmol/L,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入院查血常规出现血小板下降,20h 后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行补液、止血、输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患儿白细胞、血小板等变化,见表2。

表1 垂体相关化验结果

表2 血常规变化

经上述治疗后患儿仍有消化道出血,无意识恢复。家属放弃抢救,自动出院。出院诊断为:①腺垂体功能减退症、颅咽管瘤术后;②全血细胞减少症、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③中枢性尿崩症、高钠血症;④上呼吸道感染;⑤I 型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

2 讨论

本例患儿既往有明确的颅咽管瘤手术、放射及γ刀治疗病史,术后未规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结合患者症状、查体、辅助检查等,颅咽管瘤术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诊断明确,本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状加重。

本例患儿颅咽管瘤术后出现了尿崩症、严重低钠血症等相关并发症,同时还出现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全血细胞减少,这是十分罕见的。在METSTR 及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中,共查阅到26个垂体功能低减后继发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其中只有4例明确为颅咽管瘤术后继发全血细胞减少。高萌等[3]报道了1例6岁女童,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未规律补充相关激素,术后17年出现了全血细胞减少、垂体危象,予以泼尼松龙、甲状腺素钠等激素替代后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另有3例颅咽管瘤患儿,术后未规律补充激素,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伴有低体温症,最后通过补充激素,血液指标较前好转、体温恢复正常[4~6]。通过对上述病例的分析,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儿童颅咽管瘤术后的激素补充、随访及相关并发症防治。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经过分析既往病例发现,垂体前叶激素缺乏被认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原因: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可以刺激骨髓造血,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祖细胞也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故GC 可通过作用于红系祖细胞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加对红细胞生成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其还可以调节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7]。②甲状腺激素可以直接影响红系前体的增殖活性。活跃的甲状腺激素直接刺激红细胞生成,缺乏时可致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骨髓微环境处于低氧状态,导致骨髓增生不良、集落刺激因子及粒细胞释放因子的生成减少,引起粒细胞增生、成熟及释放障碍,表现为外周血粒细胞减少[3]。③其他激素如生长激素通过旁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刺激红细胞和粒细胞集落的形成,睾酮也能直接刺激红细胞祖细胞,增加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增强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8]。

本例患儿较上述病例三系减少出现早、程度重,可能是由于该患儿术后垂体前叶激素未补充到生理剂量,加之患儿处于青春期前,未及时评估生长激素及性腺轴,最终导致不良后果。故处于青春期前后的患儿,在规律的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补充的基础上,也需关注生长激素及性腺轴激素的补充。颅咽管瘤术后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病例十分罕见,故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对于颅咽管瘤术后的患儿,我们要做到多学科协作治疗、定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应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对水电解质及内分泌状态进行纠正和治疗,注意是否存在全血细胞减少这一罕见并发症,进行严格的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监测体温、注意血常规变化,提高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减退症血细胞垂体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早期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