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节”如何教?

2020-05-07张宏钰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洋节文化品格课例研究

张宏钰

摘    要: 本文以提升文化品格为目标,以万圣节为例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从设计思想与目标、背景及重难点剖析、教学过程、课后讨论四大方面呈现提升英语课堂文化内涵、文化思维、文化精神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万圣节    文化品格    课例研究    高中英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文化品格的培养目标是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

本课例以万圣节为主题,有机整合语言知识、技能、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提升文化品格。

一、课堂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

本课例以听力语篇为载体,遵循激发已有知识——新信息输入——记忆与理解——分析与评价——应用与反思的思维流程,锻炼学生听说的语言技能,丰富学生关于万圣节的语言知识,对比万圣节和中元节的差异,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文化品格。教学目标如下: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describe the history of Halloween (when, who, why, how),

2.list and explain typical traditions of Halloween(cos-tume, activities, food),

3.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Zhongyuan festival and Halloween,

4.develop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ppreciate Chinese civilization.

教學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崔允漷,2004)。本课例的目标是多层次的:首先,“describe”“list and explain”——获取知识与技能;其次,“compare and contrast”——明确过程与方法;最后,“develop”“appreciate”——形成文化理解,提升文化品格。

二、教学背景及重难点剖析

受教学生为高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万圣节当周。教学输入内容为笔者收集的“The History of Halloween”原版听力材料及中元节相关材料,学习任务为笔者设计的复述、列举、分析、总结等任务,课堂主要以口语表达形式体现输出。

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受教学生七年级学习过一篇题为“Halloween”的文章,对万圣节有初步的了解,如何提升他们对于万圣节的认识并上升到中外节日对比的高度?

(二)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文化理解并强化文化意识?

三、教学过程

课堂围绕四个教学目标逐一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流程图如下①:

(一)课前准备。

为了创造更好的课堂文化体验,营造浓厚的异国文化交际氛围,笔者要求学生穿着学校万圣节的活动服装进入课堂,用南瓜灯、蜘蛛网等装饰品提前装扮好班级,课前播放万圣节主题音乐。

(二)教学过程解析。

Step1: Lead-in

笔者展示当周学校万圣节的活动图片,引出课堂主题Halloween,采用brainstorming的方式邀请学生列举出Halloween使他们联想到的词语、知识或文化。

Step 2:Pre-listening

笔者在该部分共设计六道判断题。为了直观体现学生判断结果的差异性,笔者给每位同学发放红色和绿色卡片各一张,要求学生在判断为正确时举绿色卡片,判断为错误时举红色卡片,题目如下:

1. Halloween does not fall on October 31st every year.

2. The owner of each house gives only candies to trick-or-treaters.

3. Americans were the first to celebrate Halloween.

4. Halloween is not named so when people first celebrated it.

5. The spirits of the dead would visit the earth on Halloween.

6. Halloween is a religious holiday.

六道题中前两道题是对初中课本内容的考察,后四道题目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内容,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红绿两色的比较,学生可直观认识到大家的差异性。笔者在此阶段不公布答案,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语篇和教学内容中寻找答案,保持课堂期待。

Step 3:Listening

本部分为课堂的主要知识输入,学校材料是题为“The History of Halloween”的视频(2分26秒)。听力分泛听和精听两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的泛听,笔者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主要内容与结构,给学生的已知信息为第一个方面“when”,让学生用一个词分别列出后面三个方面。该语篇的层次较清楚,学生较容易找出另外三个方面,即:who,why和how。

精听建立在泛听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填表题,辅助学生学习相关表达,掌握文本结构,也为接下来口语任务做好了充足准备。

填标题设计如下图(画线部分为填空任务):

Step 4:Speaking

为辅助学生接下来“Introduction to Halloween”的口语任务,笔者利用图片展示方式,快速输入Jack-o-lantern,南瓜雕刻,化装游行,咬苹果比赛,去墓地祭奠已逝的亲人,吃太妃苹果这些万圣节习俗,进一步为学生搭设脚手架。

随后,笔者以pair-work形式鼓励学生基于输入知识介绍万圣节的历史与习俗。随后,邀请学生上台介绍万圣节。同时,笔者请其他学生按照流利度与连贯性、词汇多样性、语法多样性及准确性和发音四项对演讲者进行评分,笔者做适当点评。

Step 5:Further Discussion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较为薄弱,文化知识评价重视不够和文化差异被忽视,本土文化融入相对贫乏两方面(江淑玲,2012)。本部分,笔者先让学生思考中元节的历史、习俗及风土人情,探讨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体现了我们怎样的文化。笔者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看法,从when,who,how三个层面对万圣节和中元节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讨论和对比,笔者启发学生关注中元节的祭奠性、家族性、孝道意识,凸显中华文明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底蕴。提醒学生在理解和尊重中外文化的同时,吸收文化精华,增强祖国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Step 6:Homework

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强化文化意识,笔者设计作业为:Record a speech introducing the differences (religion, values, and principles) between Zhongyuan Festival and Halloween.作业以口语语篇形式出现,关注学生的输出,强调文化异同的比较。

四、课后评析与讨论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课例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一)让英语课堂成为文化的生长点。

班级布置、课堂主题、知识内涵都围绕文化展开。以节日为载体,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英语课堂成为文化的生长点。

(二)在质疑中激发动机,寻求答案。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创设“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内容,课堂设计从问题开始,为学生寻求答案创设有效动机和充分的理由,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三)紧扣教学目标让学习真实发生。

教学目标围绕主题分层次展开,以英语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提升学生文化品格,让学习真实发生。

注释:

①图一中“′”符号表示分钟,如:2′是指两分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Z].2016.

[2]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13):16-18.

[3]江淑玲.高中英語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管窥[J].教育学术月刊,2012(4):102-104.

猜你喜欢

洋节文化品格课例研究
偶感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洋节“中国热”
跟踪导练(五)(4)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反思洋节热加快大连城市节日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