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

2020-05-07张柯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唐顿庄园生态翻译学

张柯

摘    要: 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影视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对外来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角度,对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影视字幕中的指导作用,为影视字幕的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字幕翻译    《唐顿庄园》    三维转换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断受到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走向海外。与此同时,大量外国影视作品进入国内市场,为中国观众所接受。这促使人们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需求迅速增加,不仅推动了字幕翻译的发展,还提高了专家学者对字幕翻译的研究热情。作为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影视作品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其中充当媒介的字幕翻译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成功的字幕翻译对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影视字幕翻译本身具备的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质量较高的译文。因此,研究适用与指导字幕翻译的理论和方法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是由英国ITV电视台出品的迷你时代剧,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发生在唐顿庄园中的一系列故事。该剧自开播以来,不仅在英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而且在中国市场也大获好评。它的成功除了本身蕴含的艺术魅力之外,与优秀的字幕翻译也是密不可分的。《唐顿庄园》字幕翻译来源于网络,本文选择其中几处精彩译例,从生态翻译视角探讨其在影视字幕中的应用。

一、生态翻译学理论简介

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自然界的“自然选择论”和“适者生存论”,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途径,生态翻译学主要是运用生态理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纵观的理论。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胡庚申,2004:120)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具体来说,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依此做出适应性地选择转换。(胡庚申,2004:129)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简略地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4:133)

目前,字幕翻译研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多从以下几个视角对其展开相关性研究,包括语言学视角、交际学视角、多元系统理论、美学理论和目的论。其中,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使用较多,比如绍巍(2009)在《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一文中,指出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可以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对电影字幕翻译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梁爽(2012)在《功能对等理论自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中,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中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与以上常用理论不同,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在准确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保持原语和译语在语言、文化及交际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达到更好的影视作品传播效果。

二、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特点

影视字幕是一种为无声电影提供的在屏幕上以印刷体出现的说明或对白片段,或者为外语电影或电视节目的画面所提供的出现在屏幕下方的台词的翻译(吴松芝,2015)。影视字幕翻译是理解影视作品情节的一种辅助手段,由于文本表述与呈现方式不同,使它与一般的文本翻译有所区别。钱绍昌(2000)在影视翻译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曾经在《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一文中,将影视语言总结为瞬间性、聆听性、综合性、通俗性和无注性五大特点。不少专家学者都从丰富的影视字幕翻译经验出发,各自总结了影视字幕语言的特征,对影视字幕翻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时空限制也是影视字幕翻译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时间限制是指字幕的放映必须与台词的出现保持同步,放映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否則会影响观众对影视剧的欣赏。空间限制则是指字幕译文必须与台词的长度保持大致相同,字幕过长会占用较大的屏幕,干扰观众欣赏影视画面;而字幕过短则会使观众对原语台词的完整性产生怀疑,同时也会与演员的口型产生矛盾。

三、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的《唐顿庄园》字幕翻译策略

(一)《唐顿庄园》剧情简介及其语言特点

《唐顿庄园》的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初英国乔治五世在位时约克郡一个虚构的庄园——唐顿庄园,故事开始于格兰瑟姆伯爵一家由家产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种种纠葛,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跌宕起伏的剧情,精致的台词,绚丽精致的布景及演技精湛的演员,共同造就了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

作为一部历史剧,具有固定的时代背景,许多台词的表达方式和如今措辞时髦的现代剧有所不同。《唐顿庄园》中出现了大量的英式俚语,一般人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意思,为该剧的字幕翻译工作增加了困难,更加考验译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

(二)《唐顿庄园》字幕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1)。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呈现的世界,是一个互联互动的整体。《唐顿庄园》的中文字幕由专业人员翻译而成,并且结合了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译者兼顾英汉双语生态环境,进行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寻求英语和汉语最大限度的协调平衡。总体而言,《唐顿庄园》字幕翻译的成功之处比比皆是,现结合配有中英文字幕的部分翻译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1.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申,2011)

(1)调整语序

字幕的出现是呈线性的,观众既无法提前获知后面的剧情,若无回放,又无法回顾前面的内容,因此语序的安排便十分重要。由于英汉语言习惯不同,在具体字幕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语序进行调整。

例1:Shes got minutes to live, by the sound of it.

譯文:听听你那喷嚏,简直像是命悬一线了。

这句台词在剧中被拆分成两个画面呈现给观众,考虑到语言习惯和画面效果,译文无法跟台词同步。因此,译者对语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by the sound of it”放在句首翻译,“shes got minutes to live”置后翻译。如此,语意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做到了语言生态环境下的适应和转换。

(2)缩减

由于影视字幕翻译受到时空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译者无法把原语台词的所有信息原封不动地呈现在屏幕上,往往需要删减掉一些冗余的信息,使观众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

例2:Well, weve given them a memorial in London and a memorial here. I prefer memorial to funerals. Theyre less dispiriting.

译文:我们在这和伦敦都办了追思会。比葬礼好,没那么压抑。

以上台词中多次出现“memorial”一词,译者首先对第一句中的“memorial”进行合并,然后将二三句整合,由于主语都为“memorial”,译者又对主语进行了省略,这样既保留了语义,又不至于显得冗余。同时,剧中这一幕出现在男主人公和友人闲聊时,缩减后的译文更能体现出两人交谈时的随意感。

(3)转换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和汉藏语系,在语言形式上有诸多不同。为了使台词更加符合中文的语言表达,在字幕翻译中有必要采取词类或句式转换的方法。

例3:Nor will she have, not while Im housekeeper here.

译文:只要我主事一天,钥匙就在我这里。

英语是一种静态语言,喜用名词、介词等词类,汉语是一种动态语言,多用动词。上例中,“housekeeper”在句中做表语,意为名词“管家”,译者采用了将名词转换为动词的方法,将其译为动词“主事”,更符合汉语在用词上的特点。

2.文化维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的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胡庚申,2011)。

(1)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又称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总称。它的形式包括:神话、文学、礼仪、习惯及其他形式,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顾及双方不同的民俗文化。

例:I cant believe Ive been passed over for Long John Silver.

译文:没想到被个跛脚强盗抢了职位。(《金银岛》)

“Long John Silver”是小说《金银岛》中的大反派,独脚海盗西尔弗。考虑到译入语观众对这一小说人物了解较少,译者采取意译加注释的方法,选择了“跛脚强盗”这一形象有趣的表达,不仅忠实地传达出了原文内容,更增加了观剧的趣味性。

(2)语言文化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的俚语、俗语、汉语中的典故等。处理这类特殊的语言文化时要尤其注意,一旦处理不得当,观众就容易思路混乱,从而影响对剧情的理解。

例7:Lets not gild the lily, dear.

译文:别太花枝招展,亲爱的。

“Gild the lily”这一表达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约翰王》,表面意思为“给百合花镀金”,指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但译者并未生硬地将其翻译为“画蛇添足”,而是采用了归化策略,将其处理为“花枝招展”,与原语中的“百合花”这一意象相呼应,较好地实现了英汉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3.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将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译文中是否得以体现”(胡庚申,2011)。

(1)增译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字结构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容易造成语义缺失或不完整,为了让原语信息完整地再现,译者需要在原文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成分,确保观众获得更加明确的语义理解。

例8:You are my darling daughter, and I love you. Hard it is for an Englishman to say the words.

译文:你是我的宝贝女儿,我爱你。虽然矜持的英国人很难开口说这话。

这句台词的语境是格兰瑟姆伯爵和女儿玛丽解释放弃限定继承的原因,为了让女儿打消疑虑,才说了这么一番深情的话。英国人大都性格矜持,感情不外露。为了使观众了解这一信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特意增加了“矜持的”一词,便于观众接收到原语信息,更好地理解剧情。

(2)意译

本剧出现了大量隐晦的表达,为了使观众能毫无障碍地理解人物传达信息的真实意图,有必要对台词语言进行适当的意译,把原语中的言外之及隐含内容直接明了地表达出来,传达出真实的交际意图。

例9:Housekeepers and cooks are always missus. You know better than anyone I havent changed my name.

譯文:女管家和厨娘都叫“太太”。你比谁都清楚,我从未嫁过人。

在英国,女人结婚后通常会随丈夫的姓,被称为“某某太太”,所以台词中的“havent changed my name”并不是真正指“没有改名字”,而是隐含着“嫁人”这一信息。因此,译者对台词进行了适当的意译,将其翻译为“从未嫁过人”,传达出了女管家的真实意图。

结语

影视作品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搭建了相互了解的平台,随着中外影视交流的日益紧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路径,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重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并且注意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鉴于字幕翻译活动本身的时空限制,以及不同的剧情与文化背景,译者在“三维”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适应与选择,以准确传达影视作品的剧情,同时为观众欣赏影视作品提供便利,更好地实现其文化传播的目标。本文的分析仅仅涉及《唐顿庄园》字幕翻译中的一小部分,剧中还包含大量的英汉翻译实例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关注。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用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22-133.

[2]绍巍.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2):89.

[3]梁爽.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2(9):140.

[4]吴松芝.功能对等理论与日本影视字幕翻译[J].安徽文月,2015(3):119.

[5]钱绍昌.影视翻译——影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外语研究,2010(4):61-62.

[6]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8.

[7]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现代传播,1997(5):81-83.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唐顿庄园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唐顿庄园》影响中国婚纱照
《红楼梦》与《唐顿庄园》贵族精神对比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唐顿庄园》在圣诞节落幕
黑客盗走《唐顿庄园》大结局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