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研究
2020-04-27陈欣苗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抵抗多元文化的冲击。文化自信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可以通过文化认知性、文化自觉性、文化自强性、文化创新性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文化认知 文化自觉 文化自强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4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第四个自信。这是继前面三个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后的又一重要思想。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文化自信是一个囊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的自信。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四个自信中是基础、是根本,它最为宽泛,也最为深刻。
一、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1.引领作用
高校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过硬的政治品格和科学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这样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在培养人才方面是主力军、冲锋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足够强大的免疫力、抵制力和坚定的意志信念,这样才能担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的历史重任和神圣职责。
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它涵养了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传承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同样文化自信也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指引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坚定了信心。高校思想政治队伍通过思想教育、价值观为引导,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引领,以传授知识为载体立德树人,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抵抗多元文化冲击
纵观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使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不断加深,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网络逐步对外渗透其意识形态,比如西方的普世价值、个人英雄主义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对中国部分青年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文化自信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辨别能力与取舍意识。
二、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从文化自信的视域,研究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认知、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上。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文化认知、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和文化创新,才会形成自己民族的文化属性。
1.强化文化认知
思想政治队伍的文化底蕴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的输出方式,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形式。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的文化素养,丰富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正确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找对切入点,找好融合点,保证学习的主动性,做到与时俱进。
2.提高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强化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文化认知,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文化自觉,就是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包括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中的各种演变、文化的独有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有了这种全面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可以通过文化自觉清晰地获得文化认同,使高校思想政治队伍自觉地学习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高校思想政治队伍要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理解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特殊属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下转第39页)(上接第40页)学习方案,通过实现文化自觉才能保证文化的持久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3.提升文化自强
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有机整合,即文化自覺。实现文化自强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自强,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始终能对自身文化保持优越性和自豪感。文化自强就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有助于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文化的话语权。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去伪存真,学习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保护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被外来文化侵蚀。
4.保持文化创新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属性之一。文化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是流动的、变化的、不断向前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队伍要培育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在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传统与现代的不断融合,丰富民族文化内容的同时,积蓄更强大的文化势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12.
[3]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N].光明日报,2016-11-23.
[4]李永胜.在文化自觉中增强文化自信[N].辽宁日报,2017-01-17(11).
[5]董朝霞.文化自信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N].光明日报,2018-07-16(15).
[6]郑忠梅.文化视野中的思想教育研究引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
[7]齐卫平.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1).
责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GS18113)。
[作者简介]陈欣苗,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