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种翻译教学变革:将CAT引入西汉笔译课

2020-04-27钱绎菲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语种西班牙语翻译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翻译市场带来了活力和冲击。翻译业务量激增,以西语为代表的小语种尤为明显。为适应市场变化,试点西汉双向笔译(机辅方向)课程,研究将CAT等翻译技术引入西漢笔译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通过问卷了解其实施难点及解决办法,为未来小语种专业翻译课教学变革抛砖引玉。

关键词:西班牙语 CAT 翻译教学 小语种 翻译技术

中图分类号:H0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05-02

2010年以来,语言服务需求和模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同时,翻译对象、形式和文本日益多元,翻译工具、技术、插件和线上共享资源层出不穷。探讨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为代表的翻译技术,引入西汉双向笔译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西语翻译人才。

一、课程背景

21世纪初,全球化和服务外包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的繁荣,不同架构的专业翻译组织应运而生,为翻译服务链输送高质量人才,细化项目角色分配。最近10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迅速崛起不断提醒着译员,语言服务需求和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多家翻译公司招聘条件中明确表明需要招收会使用CAT工具的译员,因此,翻译已成为踏入翻译市场的必备技能。然后,常用的CAT工具多以英汉为实操语料,应用的院校和推广教师也仅限英语背景,小语种仍是短板,尚待开发。大部分高校的西汉双向笔译课还是延续着案例练习和分析纠错的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西语人才仅从之前的一支笔一张纸变成一台电脑一份word。目前,高校西语专业,乃至所有小语种专业,皆急需调整笔译课的培养理念和授课模式。

上海杉达学院是上海市首家建成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的私立大学,能使用SDL Trados完成大型翻译项目。除英语专业外,还向日语和西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是全国首家小语种机辅翻译教学的高等院校。同时,西班牙语系拥有强大的翻译方向师资,学科带头人陈泉教授亲授《西汉陪同口译》网络混合课程。另有西汉、汉西两门以笔译为专题的必修课,各设2学期。经系内讨论,决定在汉西笔译课程中试点机辅和翻译技术模块。

二、研究方法

试运行翻译课程配合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搭载SDL Trados、Win7和其他基本应用软件。

为搜集信息,已向3年试点期间的所有学生发放3份问卷,针对课程不同阶段,搜集学生的语言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笔译经验、课程感受、模块学习和课程设置建议等。随后对信息分析,总结教学优势和不足,寻找问题处理办法,并对下轮课程进行优化,如此循环。

三、课程设置

通过试点,西语系已决定将机辅所有技术和操作模块固定在汉西笔译第一学期,即大三下学期,每周2课时90分钟,共16周。第二学期,机辅不作为核心内容,仅为技术支持,贯穿整个汉西笔译课程。

每学期设定的翻译真实案例控制在8-9例,其中课堂实操讲解7例,每例约占2周共4课时,剩余的1-2例为课外自主翻译案例,每篇案例素材平均字数为500-1000字,题材多样不重复,难度由浅至深,文件类型纷杂且有一定的处理难度。课程初期,采取较易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翻译方法的同时,掌握机辅软件的操作。课程后期,引入较难题材,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西语翻译市场,反复应用并了解使用CAT的便利,深化翻译感受,总结个人经验。

所有软件操作需在机辅教室完成,除课上实操外,学生还需利用课后时间前往机辅教室完成每周的笔译作业。课程评定为平时成绩60分,按平时作业、实操专题作业、SDL Trados初级成绩打分,期末考试40分。

本课程一大亮点在于“翻译角色扮演”。教师除了发布翻译任务、软件操作指导、传统的翻译讲评和纠错外,还组织学生轮流进行翻译角色扮演,主要分为客户、译员和校对员三种,各司其职,即完成接单、谈单、翻译、过程把控、交稿、结账等环节,模仿真实的翻译市场。老师对这三个角色的“成果作业”打分、评讲,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文档处理能力的同时,学会自主思考,有效排压,解决突发状况,丰富翻译“经验”。

目前已确定的可以纳入西汉双向笔译课的机辅“基础模块”为:

①西汉笔译市场简介;介绍翻译项目环节,翻译工作种类;小组翻译情景模拟;

②翻译素材类型和题材;

③翻译文本格式,多格式文档处理;使用OCR光学识别工具和其他在线工具;

④在线及本地搜索工具(资源管理器,Everything)、多模式联动信息检索及思路、搜索语言(Bing等)、机器翻译(Google Translate)、网络词典使用(RAE词典)等;

⑤翻译记忆库的制作及使用、文档双语对齐工具(Winalign);在线及本地记忆库的使用;

⑥翻译术语库制作、使用、维护、管理和导出;在线及本地术语库的使用(SDL Multiterm,SDL Convert);

⑦翻译案例实操(SDL Trados);

⑧SDL Trados 2017初级认证考试;

在以上“基础模块”的基础上,随着课程、素材和教学法的不断成熟,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及课程时长,适当调整并添加其他“拓展模块”:

①翻译软件插件(MyMemory等);

②翻译文档导出后期处理(Photoshop等);

③本地化中的翻译技术,软件本地化(SDL Passolo);

④其他市场主流翻译辅助软件(Wordfast等);

⑤SDL Trados 2017其他认证考试;

四、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在课程试点过程中,发现了众多教学难点、短板和困难。经摸索和研究,已有效解决了部分难点,但仍有问题亟待优化。

①课程理解:机辅翻译对于大部分同學而言是新鲜事物,很多人将其误以为机器翻译。接触本课程后,大部分同学对机辅有了正确认识并产生了浓厚兴趣。

②计算机能力:薄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阻碍机辅翻译学习的一大难关,主要体现在新软件上手速度慢,Office操作不熟练,Windows技巧缺失,不会使用网络搜索语言和网络资源,西语键盘输入法不熟悉等。

③吸收效果: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笔译市场知之甚少。传统的笔译课授课模式就是教师将自己经历过的案例交与学生操练,学生反馈翻译成果,教师批改并在课上分享纠错。上述模式实则为“无灵魂学习”,其致命短板在于,学生非亲历翻译项目,老师的“真知灼见”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他人经验”。正因为没有切身感受一个翻译项目的全过程,大部分学生在真正面临翻译任务时,往往会表现出退缩、不确定、不自信的状态。而该问题最有效解决方法就是“翻译角色扮演”。

④时间安排:初期的机辅实践课程在大四上试点。西语系有大量学生因出国及少部分在国内但离校实习而缺课。由于基础模块内容重要且环环相扣,因此实习学生可能因仅仅缺席一节课而跟不上后续课程节奏。因此,在第二轮试点中,将课程提前至大三下学期,规避学生因出国或实习缺课而影响课程进度的问题。

⑤教室配置:由于计辅实验室的使用时间有限、机器使用限制(每次开关都格式化)、电脑配置落后(许多优质实用软件无法安装、因浏览器问题导致术语库模块不能教授、共享端时常崩坏)等问题,无法布置大量课后作业或安排大型实操项目。

⑥教学素材:为了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翻译任务,感受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紧迫感和真实感,授课教师联系了翻译公司,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翻译任务。但目前西语翻译市场仍不完善,业务量较英语等大语种较小且零散,此外,客户或翻译公司不愿把任务交与学生群体完成,若贸然接下任务,那么质检及信用问题势必需要教师负责。

⑦软件购买:除了在机辅教室完成翻译任务外,学生还可自行购买翻译软件,但成本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较高,有96%的受访在校学生表示愿意出资购买单价不超过200元的软件。相反,从事笔译工作的毕业生愿意拿出工资的一部分,购买500元甚至价格更高且更实用的翻译工具。

⑧认证考试:SDL提供多种级别的认证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术语库、翻译项目经理和译后编辑。据目前市场需求,学生只要具备初级资格证书,就是极具竞争力的译员候选人。因此,本课程末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初级认证考试,合格的学生将获得一张电子证书附于个人简历内。此外,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愿意继续参加SDL Trados中级认证考试。

五、未来发展

西语系翻译团队已确定单独开设西汉双向机辅翻译课程,并陆续在本校和其他西语院校推广“机辅翻译线上课程”和“翻译技术与翻译项目管理”公选课等形式多样的“西汉双向机翻类”课程。

六、结语

高校翻译教学应顺应市场发展,市场需求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首要标准。翻译技术已不再是英语专业的专利,以西班牙语为代表的小语种也应明确翻译教学的变革方向。通过课程实践,已基本肯定机辅和翻译技术模块引入西汉双向笔译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该变革重要且紧迫,高校应鼓励翻译课教师了解翻译市场实际需求,学习掌握最新翻译技术,积极在教学中引入翻译技术模块,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懂语言、懂技术的应用复合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葛畅.上海高校CAT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调查[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8.

[2]李英姬,郑佳佳.高校商贸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1(16):82.

[3]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3):57-62.

[4]张静.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4):181.

[5]张理想.大数据背景下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19(10):14-15.

[6]周敏康.西中高级职业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9.

[7]张霄军,王华树,吴薇薇.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引入西汉双向笔译课的可能性与必要性”(ZZssy16007)。

[作者简介]钱绎菲,上海杉达学院西班牙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西汉口笔译,西汉计算机辅助翻译。

猜你喜欢

小语种西班牙语翻译教学
小语种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全球化背景下小语种语言的发展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