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学习”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020-04-27王彤彤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专业课程

摘要: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的思政改革。专业课程是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着力点,对教育人、培养人至关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因其理论指导性较强,所以教师容易弱化其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忽略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以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在“泛在学习”的教育背景下,以“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为课程改革目标,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建立泛在学习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形成课程思政改革体系。

关键词:泛在学习 专业课程 隐性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0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依托思政课程外,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隐性思政”的融入就是要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从“专人育人”转变为“人人育人”[2]。

“泛在学习”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任何设备获取所需学习资源的学习手段,具有多元性、互动性、自主性等鲜明特点。[3]以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在“泛在学习”教育背景下,围绕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中如何融入“隐性思政”,教学方法中如何体现“隐性思政”,课程考核中如何结合“隐性思政”,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泛在教学实践模式,探索融入“隐性思政”的课程改革建设路径。

一、思政改革目标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广泛、理论指导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以“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为目标,以“泛在学习”为课程实施手段,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了以下目标:

基于“泛在学习”背景有机结合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围绕“立德树人”主题,制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思政改革方案、确定教学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引导学生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诚信道德、法治底线等要素。

基于“隐性思政”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联合培养体系。充分考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设计“隐性思政”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融入“隐性思政”,构建“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专业联合培养体系。

基于专业课建设开辟职业精神自学空间,强化主动意识。结合合作学习模式开辟自学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以自我为主体形成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职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二、思政改革关键

1.建设多元化隐性思政“泛在学习”资源库

在“泛在学习”教育背景下,结合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知识体系,加强教学内容的体验感设计,提供学习平台,建立融入隐性思政的“泛在学习”资源库,将学习资源具体分为:预设性学习资源、形成性学习资源、关联性学习资源、泛化性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与引导思想有机结合。

2.评估隐性思政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以传统教学班为对照组,以项目实施班为实验组,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和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以典型案例丰富学生职业精神体验感,深度融合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建立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合作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基础的评价考核机制,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3.保证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时效性

设计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的课程思政改革内容,将结合隐性思政的专业知识融于“泛在学习”系统后,定期考察其内容的适应性,及时记录学习进度,强化学习反馈的即时性,精准评估学生当前知识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使学生自觉培养职业精神。

三、思政改革方法

围绕“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找准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思政切入点,设计生动典型案例,综合学生认知力、特征等构建多元化“泛在学习”资源库,记录学习进度,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更新资源库。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因此课程改革建设必须有周期性。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精神,如电工行业规范、电工技能考核规范等,定期考察思政知识时效性,积极提取学生反馈信息,设计制定隐性思政课程考核机制,量化考核标准,用于评估课程改革建设的契合度和整合性,使课程思政效果长效化、持续化渗透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方面面。

1.挖掘隐性思政元素

梳理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中所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课程改革内容及目标,开发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知识,通过典型案例中融入隐性思政元素,构建多元化泛在学习资源库,基于此,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见表1)

2.構建泛在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验感,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发挥教师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觉养成职业精神。[4]

线上利用泛在学习资源库,借助MOOC平台、微信公众号、学习通APP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开辟泛在教育视域中的自学空间,形成职业精神初体验;线下开发合作学习模式,设定小组学习目标,针对融入隐性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共同完成方案设计,同时引入“6S管理”评价体系(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形成阶段性评价。[5]

3.完善课程隐性思政考核机制

以传统教学班为对照组,以课程改革实施班为实验组,评估泛在学习教育背景下“隐性思政”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经过课程改革教学,结合电工行业规范、电工技能考核规范等,对学生理论考核和实践课考核,综合线上平台学习记录,合理分配权重,衡量成绩;围绕“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学习能力提升效果”“前沿科技成果体验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课程考核是否合理”等方面对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

4.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联合培养体系

融入隐性思政元素的课程改革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复杂探索过程,需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隐性思政”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而不是考核成绩,综合隐性课程思政前期阶段性成果,更新“泛在学习”资源库,确定隐性思政课程实施方案,潜移默化地注入职业精神,形成“泛在学习”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联合培养体系。

四、结语

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机制的探索、实践和创新,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育与职业精神联合培养体系,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实现课程育人工作,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主渠道作用。

在“泛在学习”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使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R].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12-07.

[2]邓凌月.坚持立德树人 强化政治引领[N].经济日报,2019-10-30.

[3]王玲,严紫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泛在学习模式的导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8):51-52.

[4]张春华,姜旭德.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8.

[5]张咏丽.浅谈高校思政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J].教育教学研究,2019,203(10):95-96.

責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高层次教学建设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王彤彤,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