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韩留学生在东北的跨文化与适应现状研究

2020-04-27李心如孙南南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李心如 孙南南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来华留学的留学生也与日俱增。以日韩留学生为主要群体,针对中国吸纳日韩留学生的状况,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流现状与适应现状,以及如何解决跨文化交流问题的方法,分析国际视域中的跨文化交流,使留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并了解中国,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国际人才。

关键词:日韩留学生 跨文化交流 适应现状 国际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01-02

自中日、中韩建交以来,来华学习的日韩留学生与日俱增。中国东北作为距日本岛国和朝鲜半岛最近的中国地域,更是集聚了大量日韩留学生,留学生由一种文化转向另一种文化,势必会受到一定的文化冲击。因此,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问题,日益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1]中华文化自古对日韩文化影响巨大,有着一定的共性与自身的独特性,东北因地缘的特殊性,来华留学生对东北的文化适应问题更有其独特性。

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介绍跨文化交流状况,可以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探究与思考,把视野放到国际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研究留学生对中国的适应情况,有利于建立国际文化观念和跨文化交流意识;研究他国与学习者的文化心理,可以使汉语和中华文化成为沟通异国文化的媒介与桥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日本、韩国与中国同属东亚,地域上相距较近,文化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使中国与日韩在文化交际上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地缘和文化上的差异,大量日韩留学生在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心理及行为规范等方面会伴随或多或少的不同。随着全球化及汉语热在世界的兴起,中国接纳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意义

跨文化适应是要从一种文化成长环境跨入另一种文化成长环境,在原有的文化底蕴基础上,交际主体进行观念性调整,适应新文化中生活方式和生活符号的变化,从而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留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这种思想文化上的交流也会为加深国际友谊打下基础,促进世界文化交互共生和世界和谐发展。

二、跨文化交流和留学生在华适应现状

据教育部消息统计,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稳定增长,超过了49万,“留学中国”正在成为海外留学的新品牌。2018年,共有來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余名留学生在中国留学。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历课程,学历生总数25.8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同比增长6.86%;研究生人数达8.5万人,比2017年增长12.28%。[3]

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跨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随着“一带一路”及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积极实践,中国的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我国飞速发展的留学生教育事业,已经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流呈现出向好趋势,并会不断向前发展。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会催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也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和风俗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导致一定的文化沟通障碍。通过与留学生的接触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日韩留学生在中国的各种适应状况。

首先,从性格上来看,中国东北人性格粗犷、豪爽,而日韩留学生们性格上大多比较内敛,态度更加拘谨、谦卑有序。其次,在饮食习惯方面,由于地域差异不是很大,在饮食方面能较快适应,但他们在食堂用餐较少,多倾向于校外用餐,生活和饮食更具有随意性。再次,从生活节奏上看,日韩的生活节奏较快,对中国人的慢节奏生活方式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期。最后,从语言习得与文化适应方面,虽然他们的语言与汉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对汉语声调和一些词语的正确使用还有很大问题,发音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和交流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三、国际视域中的跨文化交际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秩序与人类不同文明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文明形态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世界各国间交流的密切让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日益加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果人们能真正做到“美美与共”,也就是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文明,那么,地球上的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社会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4]

跨文化交际是多元的、复杂的,虽然研究范围限于日韩,但由此推生出来的国际文化交流启示是具有国际视域的。我们应以小视角俯瞰大世界,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对待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以自身素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理解性,向世界展现共济之道、共赢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通过跨文化交流,我们立足于中国国土,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互动,探索中华文化传播的创新途径。

四、跨文化适应能力策略研究

针对日韩留学生来华的适应现状,我们应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解决留学生在中国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使留学生更好地由一种文化环境适应另一种文化环境,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对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有利的跨文化交际环境

大学校园是留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中国的习俗、汉语语言等,多数是通过校园文化传递给留学生的。因此,与留学生共处一个校园的中国籍学生,应对留学生树立友善意识,发挥东道主精神,积极传播积极向上的中华文化,展示中国的魅力,帮助留学生积极融入新的大家庭里,在异国文化中找到更多的认同感,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文化。

2.激发留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

留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其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沈阳师范大学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社团——汉语角,就是一个专门针对留学生开设的社团。汉语角每周都会举办介绍中国文化的活动,每年还会有欢迎中外学生共同参加的晚会,通过汉语角的活动,让留学生参与其中,在每次活动中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等,与中华文化更近距离地接触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语言文化环境,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缓解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适应状况。

3.培养教师的教育文化素养

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是保障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5]作为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要培养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意识,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中华文化。汉语国际教师有责任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真正让留学生适应并了解中国,解决他们在文化适应方面的各种难题。

4.利用科技手段,建立沟通平台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科技可以有效解决文化交流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利用科技,构建如微信、QQ等信息交流的现代化、高效性沟通平台。与留学生交流时,互留微信,与留学生在微信上沟通,以中文为主要沟通语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了解,还能在无形中提高留学生的中文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减少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更好地解决文化适应问题。

5.运用沟通技巧,注重人情交往

中国人自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与人交往时讲求和谐、自然、将心比心。中国人的各种行为思想不一定适合其他国家,但与人相处时真诚的情感共鸣会真正影响留学生,并在无形中打动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6]日韩留学生来华学习,不仅包含中国对多样文化的包容和接纳,也包含着异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交融。

五、结语

留学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丰富的校园文化,开阔的文化视域,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加强他们的文化感知和理解能力。研究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与交际状况,不仅可以为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应和生存环境,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成为一个真正有亲和力的大国。

参考文獻:

[1]黄平.跨文化交流要超越二元对立[N].人民日报,2014-11-27(5).

[2]刘波,闫立伟,马文辉,等.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性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 2018(24):13-18.

[3]来华留学生的“新梦想”:让汉语打开未来之门[EB/OL].https://www.sohu.com/a/321698939_100150488.

[4]陶华坤.多元共存论国际理解与教育[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6:232.

[5]路晓航.来华留学生管理和服务中的适应性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15-17.

[6]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求是,2019(9):27-32.

责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日韩留学生在东北的跨文化交际与适应现状研究”( 201910166264)。

[作者简介]李心如,沈阳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孙南南,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教学,二语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交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华翻译出版史梳理
跨文化交流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跨文化交流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记忆
如何与外籍采访对象进行跨文化交流
论新媒体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