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特征及减寿率分析

2020-04-27陈亦晨孙良红李小攀陈涵一张格曲晓滨陈华周弋肖绍坦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标化浦东新区人口老龄化

陈亦晨,孙良红,李小攀,陈涵一,张格,曲晓滨,陈华,周弋,肖绍坦

缺血性心脏病是以心脏冠状动脉缺血进而引发心肌损害为特点的一大类慢性病,因其高患病率与高死亡率,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范围内缺血性心脏病新发病例1 063.65万,现患病例12 645.15万,并导致893.04万人死亡,是全球首位死亡原因[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正逐年攀升,2015年全国共有146.1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是仅次于脑血管病的我国居民第二位死亡原因[3]。浦东新区是上海市最大的市辖区,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增长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辖区内居民的慢性疾病负担不断加重[4-5]。为了解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对浦东新区居民的危害现况,本研究对2002—2018年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以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以及医疗资源配置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3月,以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本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出死亡时间在2002-01-01至2018-12-31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建立浦东新区居民死因数据库的方法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6]。本研究用到的人口学资料来自浦东新区公安局。

1.2 方法 死因资料根据ICD-10进行编码及归类,死因分类以死亡个案的根本死因为依据,编码范围包括I20~I25,本研究提取急性心肌梗死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进行分类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编码为I21,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编码为I25,其他类型的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I20、随后性心肌梗死I22、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某些近期并发症I23以及其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I24,由于其死亡病例数较少或不能作为根本死因,本研究不再进行单独探讨。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R 3.4.2软件进行整理及统计工作。以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及减寿率为研究的主要分析指标,采用Segi's 世界人口构成作为标准人口对死亡率进行标化。不同人群中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差异性检验分别采用Poisson分布资料Z检验与Mantel-Haenszel检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描述,APC由Joinpoint 4.0.4进行计算并检验其显著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70岁作为减寿指标计算目标生存年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7]。人口老龄化因素及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采用差别分解分析法[6]。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共计报告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46 89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01.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98/10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6 307例,粗死亡率为13.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0/10万;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40 042例,粗死亡率为86.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8.46/10万。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P<0.001)。分病种分析: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整体保持平稳(P=0.984),其中2002—2011年逐年上升(APC=1.83%,Z=2.792,P=0.016),2012—2018年呈下降趋势(APC=-2.58%,Z=-2.744,P=0.018),急性心肌梗死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1);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01,见表1)。

2.2 性别分布 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20 768例,年均粗死亡率为89.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26/10万;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26 124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12.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99/10万,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4.532,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0.197,P<0.001)。分病种分析:男性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分别为3 462、17 008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4.98/10万、73.57/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69/10万、31.02/10万;女性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分别为2 845、23 034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2.28/10万、99.44/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67/10万、26.01/10万。男性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Z粗死亡率=7.848,P<0.001;Z标化死亡率=-19.828,P<0.001);男性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9.929,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13.184,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均逐年上升(P<0.001),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P<0.05,见表2)。

2.3 年龄分布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年龄范围为13~109岁,中位死亡年龄84岁,急性心肌梗死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中位年龄分别为79岁与85岁,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以老年人群为主,其中60~79岁低龄老年人12 650例,占26.98%,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32 792例,占69.93%。缺血性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趋势分析显示,2002—2018年不同年龄段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15~59岁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54%,Z=7.326,P<0.001),60~79岁低龄老年人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85%,Z=-9.099,P<0.001),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21%,Z=10.550,P<0.001)。

表1 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布情况Table 1 Annual deaths,crude mortality rat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mong residents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2002—2018

表2 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与女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布情况Table 2 Annual deaths,crude mortality rat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mong male and female residents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2002—2018

2.4 减寿分析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PYLL为37 649人年,PYLLR为0.81‰,AYLL为0.80年/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PYLL、PYLLR、AYLL、SPYLL、SPYLLR均大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居民PYLL、PYLLR、SPYLL、SPYLLR低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AYLL高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见表3)。

2.5 粗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 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高于2002年,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均促进粗死亡率升高。性别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病种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上升发挥促进作用,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则发挥保护作用;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均发挥促进作用(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为101.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98/10万,远高于同期我国金昌地区队列人群的水平[8]。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同期全国以及辽宁省农村地区的情况一致[3,9],与临近的江苏省徐州地区的近年报道存在差异[10]。提示目前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是人口老龄化因素以及居民行为与生活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地区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谷物及蔬菜摄入不足、而动物性饮食摄入过量的情况[11]。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缺乏运动在成年人中已成为普遍现象,并导致了严重的肥胖问题[12]。近年来,上海地区居民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日益严重[13-14]。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的饮食习惯、超重/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均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5]。2002—2018年浦东新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逐年上升,是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的粗死亡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标化死亡率则逐年下降,与同时期全国的情况存在差异[16]。胸痛患者院前救治体系的建设以及医疗手段的改善延长了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时间可能是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7]。浦东新区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8]。

表3 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缺血性心脏病居民PYLL、PYLLR、AYLL、SPYLL、SPYLLRTable 3 The PYLL,PYLLR,AYLL,SPYLL and SPYLLR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mong residents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2002—2018

表4 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不同性别、病种)粗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结果Table 4 Difference decomposition of gender- and disease-specific two type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mong residents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2002—2018

性别差异显示,目前浦东新区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均逐年上升;男性居民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粗死亡率低于女性,提示目前男性居民受缺血性心脏病的危害更为严重,死亡年龄更为年轻。男女性工作、生活方式的差异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差异性的重要原因[19]。吸烟、体力活动不足、高盐高脂饮食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在男性人群中更为普遍,并造成了更多的死亡[20-22]。分病种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的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提示针对不同性别人群的干预工作重点应有所差异,男性居民应更侧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与预防,女性由于老龄化程度更高,应更注重对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状态的改善。

年龄分析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以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为主,与甘肃金昌以及河南郑州的报道结果一致[8,23]。2002—2018 年 60~79 岁低龄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说明目前针对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研究表明,上海市近年来开展的控盐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居民人均用盐量显著下降,对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进而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害有积极意义[24]。15~59岁劳动力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逐年攀升,提示应将职业人群作为重点人群,加强对该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研究表明,健走运动可有效降低职业人群中的超重/肥胖率并提升血压控制率,对男性人群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25]。高龄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逐步攀升,可能与近年来浦东新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有关[5]。

减寿分析显示,浦东新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PYLL、PYLLR、AYLL、SPYLL、SPYLLR均大于女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对男性居民的危害更大,并造成了更多的寿命损失,且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年龄更低,应对男性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予以更多的关注。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AYLL大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PYLLR大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年龄更低,导致死亡病例平均寿命损失更多,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由于死亡人数更多,对全人群导致了更多的寿命损失。

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均发挥促进作用。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均大于男性,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居民角色逐渐变化,导致男、女性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异性有所缩小,进而导致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女性贡献更多。近期两项全国性的研究发现,女性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及患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均大于男性[26-27]。女性老龄化程度更高所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高患病情况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促进作用,也应引起关注。病种差异分析显示,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发挥保护作用,但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发挥促进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措施的不断进步,有效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时间,但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更多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28]。

综上所述,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粗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并导致了严重的寿命损失,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上升均发挥促进作用。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及寿命损失均大于女性,劳动力人口死亡率不断攀升。男性居民与劳动力人口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需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本研究局限性:

(1)因资料限制,本研究未能纳入在浦东新区工作、生活的非户籍常住人口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仅纳入户籍居民死亡病例,无法反映全区所有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情况;(2)浦东新区是上海市最大的市辖区,辖区内包含城市化地区、城乡结合地区与农村地区三种我国典型的地区类型,本研究未能对不同居住地区类型的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不能体现缺血性心脏病对不同类型地区居民的危害情况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城乡差异性。后续研究中,拟将浦东新区非户籍常住人口也一并纳入,探索浦东新区各人群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情况;尝试获取浦东新区不同街镇人口学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居住地址为依据,将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浦东新区电子地图进行链接,分析不同街镇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情况,了解浦东新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城乡差异性。

作者贡献:陈亦晨负责论文撰写并对本文负责;孙良红负责死因质量控制与编码汇总;李小攀负责数据分析,统计学处理;陈涵一、张格、曲晓滨、陈华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周弋负责质量控制及审校;肖绍坦负责最终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标化浦东新区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2005~2015年中国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上海市崇明县1998—2013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
浦东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