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第四章一二三段解读
2020-04-26王平
王平
摘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内涵和意义。第四章的前三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进行了论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和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革命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基本内核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252-0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在揭露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关系的同时,进一步阐述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文中第四章作为全文核心部分,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前三段则具体阐释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与费尔巴哈“基本内核”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1.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局限
首先,在恩格斯看来,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无论是施特劳斯和鲍威尔,还是施蒂纳和费尔巴哈,他们都宣布自己超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1],但是,他们都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哲学。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娜只是在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圈子里打转。
“就他们没有离开哲学这块土地来说,都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们的批判都仅仅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批判,且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现实的宗教和神学,他们一边批判和否定黑格尔的神学观念,同时又大肆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然而,无论是施特劳斯、鲍威尔,还是施蒂纳、费尔巴哈,他们都没有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底层逻辑。
2.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是杰出的哲学家,他划时代的贡献在于首先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决裂,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尽管如此,费尔巴哈的哲学依然是不彻底的,他依然把哲学看得高于一切科学[2]。费尔巴哈把哲学看作“科学的科学”,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它的哲學停留在了半路,是个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他不懂得辩证法,没有批判基础黑格尔哲学。他的唯物主义并没有突破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只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哲学当作“无用的东西”扔在一边,以至于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中去,导致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最终成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者。他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忽略了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现实存在。
二、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是恩格斯晚年哲学研究的基本方向,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机械、直观、形而上学及其不彻底性的批判,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
首先,费尔巴哈把哲学看成“凌驾于一切专门之上并把它们包罗在内的科学的科学”[3],他没有超越旧哲学的错误观点,依然带有旧唯物主义机械性。旧唯物主义不了解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更不了解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质的差别。其次,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依然具有形而上学性,主张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看问题,他把物质间的各种存在都视为孤立的,割裂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最后,费尔巴哈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他的哲学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者,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个唯心主义者。他割断了历史的联系,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历史上各个阶段都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他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黑格尔哲学的本质所在。
2.费尔巴哈哲学存在缺陷的原因
费尔巴哈划时代的贡献在于他批判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但是,他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哲学的束缚,没有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他在批判中没有实现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
首先,费尔巴哈受到德国反动当局的迫害,他由于坚决反对宗教神学而被德国反动当局驱逐出大学,被迫长期隐居乡间,过着隐士生活。脱离实践、脱离火热的社会生活、远离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中心,使他不能很好地利用先进的自然科学成就,因而“使他落得这个可怜的结局”[4]。其次,费尔巴哈没有意识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费尔巴哈的哲学是把人和现实世界作为出发点的,这是符合唯物主义逻辑的,但是他却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人不仅仅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他的思想依然没有挣脱传统唯心主义哲学的束缚,因而在认识根源上产生了错误。
3.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首先,费尔巴哈通过批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宣布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胜利,承认自然界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意识也只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主张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让唯物主义登上哲学舞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返回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费尔巴哈起到了“中间环节”的作用。其次,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绝对观念,指出它实质是上帝创世说的虚幻残余,阐述了人脑是思维的器官,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坚持物质第一项、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在费尔巴哈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决裂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吸收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费尔巴哈哲学合理观点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审视青年黑格尔派观点,不断地克服他们所倡导的哲学观点自身带有的局限性,并最终共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青年黑格尔派解体过程中留下来的真正合理的哲学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在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是简单地回复到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它坚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加任何附加成分,是在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论述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进而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通过论述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进而区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地指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并始终贯穿入辩证法。与此同时,把唯物主义引入到社会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引出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放眼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真,周安博,郑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及辅导[M].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 孔维明.再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基于《费尔巴哈论》的研究[J].理论月刊,2018,06.
[3] 程耀明,程明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1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