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人才创新型培养体系建构研究

2020-04-26刘忠玉李丙奎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创新型

刘忠玉 李丙奎

摘要: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翻译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凸显,翻译行业面对的市场越来越大,卓越的翻译人才为当今社会所急需。目前社会上的翻译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高校需要建构翻译人才的创新型培养体系。因此,从教学与反馈、实践与训练、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探索翻译人才的创新型培养体系建构,希望为翻译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翻译人才 创新型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007-03

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再到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一直推行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往来日益密切。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语言沟通,翻译在其中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国家之间的往来搭建了稳固的桥梁。

翻译行业作为我国的新兴行业,虽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因此与西方的翻译服务体系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个社会的外语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出类拔萃的高级应用型译才难以满足需求。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强调了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翻译产业的发展壮大,也需要我们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文化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翻译人才。

一、教学与反馈

(一)教学

1.教学空间

语言教学课堂应从传统课堂——实地教学课堂,先转至以线上教学课堂为主、以实地教学课堂为辅;在教师和学生对线上教学课堂逐步熟悉之后,再将教学课堂转至完全的线上教学课堂。这样的方式给了教师和学生缓冲和适应期。学校或学院可以通过校教务处网站建立专门的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同时设计手机App,二者的存储和展示内容要同步更新。每节课采用直播的方式,并实时录像,方便学生在课后观看。线上教学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对教师和学生的限制:教师可以有更充足的备课时间;学生能享受到“足不出户”就能听讲的“待遇”。学校及学院方面也可通过登录在线教学平台监督检查教师的教学实况和学生的出席情况。

2.教学材料

传统的教学材料一般是课本和相应的PPT,内容多局限在理论层面,有关翻译实践的相关内容较少甚至没有,而且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有些甚至是十几年前的,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也就不能及时转变对相关课程的认知。在网络发展极为快速的今天,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材料作为课程安排的基础,精心选取如最新的政治新闻、趣味性的短片视频、经典的影视作品片段等作为教学材料。这些教学材料应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传统、具有正能量的,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的集合。教学模式可被看作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实施的教学行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式教学模式。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可将有趣且新颖的一段短视频、一组图片秀、一小段音乐等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并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方便后续的课程导入与讲解。在正式上课时,课堂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所用的教学材料可以是前文提到的教学材料。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要與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观点的能力;也要给学生留有交流讨论时间。课上的沟通、互动与讨论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即时沟通系统来完成。教师授课时所用的语言应根据课程类别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与词汇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历史等有关的课程尽量以汉语为主、以英语为辅。因为这些课程难度较大、专业术语过多,教师说过多的英语不利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理解;如基础英语、外事礼仪、听说课等课程,教学语言可以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课上发言或讨论时,教师应尽量要求他们用英语表达,创造英语语言环境。

(二)反馈

1.反馈

反馈是对收到的信息作出回馈。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获悉课堂教学速度是否合适、教学内容深浅程度如何、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程度如何等信息。每节课或者是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教师应主动询问学生,通过学生的反馈找到自己授课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继续保持优势之处,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在线平台应设计类似于QQ、微信、钉钉等的聊天窗口和群聊,这样一旦学生有问题或建议,就可以通过聊天窗口或群聊与教师沟通。对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并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学生应予以嘉奖。在线平台也可以设计匿名留言意见箱,分成以下专区:学校、学院、系、年级、课程、教师,该意见箱无需账号密码登录,有利于保障留言人的隐私安全。

2.师资力量的配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是学生进步的促进者,师资力量的配备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是翻译学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都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的构建[2]。翻译专业授课和指导教师多是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接受过系统的翻译培训的较少,也较少有翻译实践机会,在授课时有时会忽略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经历的结合。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这些授课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系统的翻译知识体系;派教师参加高校系统翻译专业研讨会议,进行交流和学习;鼓励相关教师从事翻译实践工作。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聘任线上教育平台的优秀翻译专业教师,因为他们的线上教育经验丰富,也能接触到社会各行业的翻译学习者和兴趣爱好者。也需引入经验多、口碑好的专职译者作为翻译专业的校外指导教师。请译者担任校内部分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如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同声传译等;安排译者在闲暇之余参加经验分享交流会,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就业现状及前景,为学生指明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帮助学生尽早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出规划。

二、实践与训练

实践出真知,即人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消化吸收。对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在某一学期进行短短一两个月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的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是和翻译不相关的,那么这些学生就得不到与翻译相关的训练。

(一)与课堂有关的实践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少留与抄写、整理相关的简单作业,应布置极具实践性的作业。每节课课后,教师将作业要求发至在线平台。作业的形式可以是模拟情景进行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最新材料的笔译练习、对电影或电视剧进行配音或是听辨翻译、对时事新闻或生活轶事报道进行概括复述等。学生需通过在线平台完成作业,教师在线检查。

(二)互帮互助式学习

学校和学院要鼓励本国学生和留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式学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加强国际合作,开展中外联合培养[3]。

(三)专业实践实习

2011年7月26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规范》,但目前本科生的实践和实习还没有具体的政策规范要求。按照要求这些学生在每学期都应有专业实践和实习的时间,每周都要安排实践实习,时长根据学生课业繁忙程度而定,但应设有最低时长限制。学校可以和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或语言服务企业联合,设立专业培训和实习基地,基地可采用“网上平台+实地平台”的双平台实践实习方式,由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或翻译企业提供实习机会,给学生提供“最接地气”的接触市场方式,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其阶段提高程度。学生也能挖掘个人工作潜力、增加相关工作经验,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人际交往与协调合作能力,将优势领域从专业学识方面拓展至实际工作范围,方便日后从学校的学生角色迅速转换至工作单位的劳动者角色。

(四)创新创业项目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创新项目的成果可以是对理论成果的创新研究,创业项目的成果可以是学生组建的营利性组织或是企业。在进行创新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查找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并总结前人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调查了解研究问题的现状,并对未来情况进行适当预测。创业项目是创业人员对相关资源进行收集、优化与整合,对人员进行择优录取雇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所“生产的产品”投入市场,成功地创造出价值并产出利益的项目。翻译专业可选择的创业项目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翻译服务工作(口译、笔译)、CATTI等翻译类考试的培训工作、翻译软件或工具的测评或开发等。对学生创业团队而言,创业过程可先从网络店铺的服务营销做起,借鉴相关线上产业的成功经验,待网络服务运营稳定后,增加实体店铺服务,实现客户—商家—网络/实体(网络+实体)—客户的闭环系统服务。

三、考核与评价

若想检测翻译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那么就需要在一阶段、一学期、一学年和整个培养阶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仅仅是学期期末的综合考试或是对学生笔头功夫的检测,但这种模式需要改进。

建议采用多评价主体、多元化测评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将以下事项作为考核与评价标准: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期期末的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通过情况、翻译专业八级考试、CATTI通过情况、实践经历、实习表现、志愿服务等。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表现、听讲的认真程度、活跃和参与程度,教师可在每节课结束后对相关情况进行记录评分,学生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打分。本文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做赘述。学期期末的考试不应该仅是以大多数人能通过的水平为标准来进行,还应注意考试内容的有效性和区分度。考试结果应具有明显的区分度,能够将学生的层次清楚地划分开来。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是翻译专业学生必考的,能否通过和通过分数高低是考研院校录取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学校也应该将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通过情况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之一。翻译专业八级考试是近几年开始推行的一项考试,但因为是新型考试,外界认可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希望能够加大对该项考试的宣传力度,改进与完善考试内容,让其在未来能成为对翻译专业学生进行评判的一项标准。CATTI即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全称为“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是国内最权威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考试,取得CATTI证书也是聘任翻译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之一。CATTI在国内的认可度较高,高校可以将这项考试作为评判的一个环节,督促鼓励学生尽早通过该考试,使未来的求职之路更加畅通。实践经历、实习表现、志愿服务是属于“实际操作”阶段的,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均有“实际操作”,那评价和考核的“责任方”应是学校学院、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及实习公司等。各考核评价“责任方”应统一评分标准,如实践和服务质量(70%)、客户反馈(10%)、工作态度(10%)、实践时长(5%)、创造性成果(5%)。最后将所有的考评方给学生的评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学生的总成绩。

四、其他建议

除以上提及的内容外,对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二外语的课程学习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翻译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英语和汉语,注意掌握两种文化的异同,能将英语和汉语进行熟练的转换,因此,翻译专业的主要课程任务都是围绕英语和汉语展开的,大部分的课程都与这两门语言相关。虽然大多数学校的翻译专业都会开设第二外语这门课程,但该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翻译专业的第二外语课程所涉语言包括法语、日语、俄语等,学习这些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说法语、日语、俄语等国家的了解。以法语为例,法语与英语均属于印欧语系,二者有相似之处,英语的很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借自法语,法语中有些普通词汇实际上是英语的高级词汇;两种语言的语法也有相近的地方;法语、英语、汉语均是联合国官方語言。能够熟练运用第二外语,可以促进英语、中文的学习;同时,多会一门语言,也能为未来增加择业的选择。学好第二外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建议完善第二外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相关语言的听说读写及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第二外语的好处,而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学院所制定的课程目标,为了通过期末的笔试考试。

学生也要加强对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翻译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双语转换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的前提就是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特色文化有较好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英语专业学生会接触到很多英语国家文化,但往往会忽视对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如果不能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那么知道再多的他國文化也是无益的。希望学校可以开设更多与中国特色文化相关的课程,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史、中国名人传等课程。学生也应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风俗传统、发扬优秀文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未来的翻译人才培养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培养体系,结合新式理念,创新培养模式。首先,要建立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空间应从传统的实地教学课堂逐渐转至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可从互联网上选取、下载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教学模式也需变得更加灵活,师生和生生彼此间要增加互动,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应向教师和学校作出及时的反馈,方便教师和学校了解情况并作出相关改进。学校方面也需引入线上优秀翻译教师、专职译者壮大学校现有教师队伍。其次是实践与训练方面,应注重安排与翻译相关的课堂实践、互帮互助式学习、课外实践练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积累经验。再次,学校应联合相关各方建立多评价主体、多元化测评的考核与评价制度,使学生评价更为客观公正,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后,建议翻译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第二外语和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双语转换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义.抓好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满足时代对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J].上海翻译,2019(4):1-2.

[2]柴明颎.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J].东方翻译,2019(3):4-7.

[3]任文.新时代语境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再探究:问题与出路[J].当代外语研究,2018(6):92-98.

[4]刘海军.构建有效互动的O2O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18(3):49-51.

[5]穆雷,李希希.中国翻译教育研究: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9(2):24-32.

[6]丁云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1):111-115.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关于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几点认识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