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生产的当代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2020-04-26吴希荔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解决路径

吴希荔

摘要: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原理中,精神生产是作为人類社会生产的一部分,是人类自由而全面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精神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前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精神生产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神生产 当代困境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243-02

精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一部分,本质上是推动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人们在进行精神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寄托,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但是现在精神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物质生产改造客观世界,精神生产改造主观世界,精神生产所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被人们内化为指导社会行为的方式,即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精神生产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精神生产面临的当代困境

1.精神产品生产日趋娱乐化、商业化

随着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现有的优质精神产品较少,人们的精神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精神产品承担着培养人格、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改善全人类精神世界、净化风气的重要作用。但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受人们现实需要影响,逐渐娱乐化、商业化。娱乐化、商业化是市场机制下精神产品发展的必然之路,这也给精神产品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并将导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份额为标准,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精神生产体系。

如今,我国的文化产品生产的心态浮躁,忽视产品的潜在价值和社会利益。以影视剧集的创作为例,我国文化产品创作过度追求华丽的服饰和漂亮的明星,忽视不同时代的不同审美风格和价值理念。同时在反映历史史实题材的影视剧集上,文化制作方假借历史之名,行娱乐消费之实,不少篡改历史的电视剧如“手撕鬼子”等抗日神剧让那些不甚了解历史的民众对抗战历史产生误解,直接影响对真实历史的认知。

精神产品不是独立于物质产品而存在的,而是随着物质产品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物质产品就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满足了物质需要时,精神需要才会逐渐出现。但目前精神产品凸显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却有所欠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还没有完美平衡,导致精神产品或多或少带有娱乐化、商业化的影子。人们之所以对精神产品有需求,本质上都是为了通过精神产品实现自我发展。对于人类而言,社会生产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需要,以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力量有所削弱

社会主义道德是植根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相适应的社会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内化于人们内心的行为规范,其对人们的生活及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道德的形成不仅在于外界意识的熏陶,还在于个体自身的修养。道德的目的就在于以其规范功能去规范人们的行为,如何使人之为人是弘扬道德的关键所在。

在构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道德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道德约束力在整个社会控制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削弱。导致许多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出现。这也表明,现代人容易陷入道德危机中。

二、精神生产存在困境的原因

1.社会精神生活逐渐被物化

物质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促进了人的发展。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就必须先保证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产品的需要才越来越大,目的就在于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超越。精神产品的物质性是社会精神生活物质化的重要因素。精神生活是以服装、食物、住所和交通运输的具体物质基础为基础的,精神生活的物化是人与物的关系的逆转。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精神生产受社会背景的局限,并没有像物质生产一样得到充分发展。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精神生活却出现了物化现象。而精神生活一旦被物化,就失去了其内在价值,当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变成追求物质激励,精神生活就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2.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自中国进入转型期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变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政治优势利用文化手段向发展中国家人民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尚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显著。西方国家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对我国进行价值渗透,由于文化的传播范围广、覆盖人群多,导致西方多元文化对我国人民的影响巨大。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一些消极、腐败、落后的文化现象加剧。由于多元文化主义带来的混乱,一些社会成员的内心发生冲突,失去了精神家园。

三、精神生产当代困境的解决路径

1.提高精神生产力

精神生产是精神生产者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精神生产是精神生产者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而精神生产力则是精神生产的过程中的生产能力。它包括了在精神生产的过程中所有精神要素的综合。精神文化财富的增长、文化经济的发展都可以被认为是精神生产力发展的体现。

要解决精神生产面临的困境,提高精神生产力是重要途径。要提高精神生产力,首先就必须在把握精神产品本质的基础之上,生产合乎人类社会前进发展趋势的精神产品,并发挥其导向作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其次,要提高精神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天然具有公益性的产品,其本质是为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精神文化经济的发展,创造精神财富,解决人类和社会精神文明的问题,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精神文化从进入市场开始就自觉承担了商品的一般属性,成为了生产者谋求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工具。一旦经济效益高于社会效益,则会扭曲精神生产的本来使命,因此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最后,要充分发挥精神生产者的主观能动性。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就要求在精神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精神生产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精神生产力。

2.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由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忽视了文化建设,导致当前我国文化意识与文化建设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因此,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加紧迫的任务。如何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缓解现阶段主要矛盾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挑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決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水平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充足的物质产品供给是精神文化获得发展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化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物质文化品供给保障充足,为现阶段的精神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国物质文化产品的生产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与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需求相比,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供给仍然不足。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實现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大发展,需要继续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化,不断做大物质文化蛋糕,为精神文化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会快于或者慢于当前文化产品生产的现状。因此,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对物质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此实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动态平衡。

需要明确的是,精神文化除了具有精神生活的产物的固有属性外,还具有能够进行交易的商品属性。因此,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释放精神文化的社会效益,就必须使其与经济效益实现有机的结合,最大限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素质,促进社会经济朝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黄坤明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0):19.

[4]粟超.把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培养全民族文化自信[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7,18(6):93-94.

[5]顾楚丹,罗峰.青年知识分子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青年研究,2014(1):64-68+103.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解决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有效路径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及解决路径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女性法律权益保护现状探究
纪录片产业媒介融合实践问题审视和解决路径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因素与化解路径
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障碍及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