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思维图式,发展学生言语思维

2020-04-26徐德湖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

【摘 要】散文作品的言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等思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析相应的言语形式,认识联想思维,了解形象思维,把握聚合思维,渗透发散思维,努力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言语思维图式,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等品质,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大有裨益。

【关键词】言语思维;思维图式;联想思维;想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9-0011-04

【作者簡介】徐德湖,江苏省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江苏昆山,2153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言语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其功能是通过思维寻找合适的词语,把内隐的思想外显为可供阅读的一定语境中的言语形式。散文题材内容丰富,行文跌宕起伏,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在散文教学中发展言语思维,尤其需要重点发掘文章蕴含的联想和想象、聚合和发散等形象思维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通过品析相应的言语形式,努力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言语思维图式,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大有裨益。

散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策略是丰富多样的,如引导学生品析文章意脉,根据语境关联推理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品析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填艺术空白、对思维图式进行模仿性写作等,本文从文章本身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的教学的转化角度,重点阐述四个方面的基本策略。

一、在品析语言形式中认识联想思维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可以大致分为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追忆联想、因果联想、递进联想、连锁联想、推测联想。散文的言语形式中蕴含着作者的各种联想思维方法。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联想方法。下面就8种联想思维方法分别举例,简要说明。

1.相似联想。这是由对一件事的感受引起的同该事物性质形态相似事物的联想。如比喻句是作者由本体到喻体的联想,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品析比喻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由喻体的形象特点,想象本体的形象。教学《雨的四季》中的“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少女的眼泪的形象,再通过相似联想,想象到水珠的晶莹、娇媚、含情、动人,还可以想象到雨水滋润的花苞红里透白、娇嫩可怜等,从而感受到雨的美感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2.接近联想。这是指相邻的事物因时间或空间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如《藤野先生》中的“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由照相联想到人,联想到藤野先生的言谈举止,便“增加勇气了”,表现了恩师对作者的精神激励,蕴含了作者对恩师的无比敬重和深切怀念。

3.对比联想。这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由自己求学的勤奋和艰苦,联想到“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析形成对比的语句,理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的道理,从而理解作者对马生的勉励之情,理解对比联想的作用。

4.因果联想。这是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因果联系,揣摩“我”的心理,体会“我”对百草园的依恋,从而理解这里的因果联想的表达意图。

5.推测联想。这是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推测未知的事情的一种联想方法。如《济南的冬天》中“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济南人的心理活动,进而理解推测联想的内容,衬托了济南冬天的温暖,从而也就理解这种由实而虚的联想思路和作用。

6.追忆联想。这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引起人们对经历过的生活、见闻、知识等回忆的一种联想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紫藤萝盛与衰的对比的作用,懂得文章蕴含的哲理,即“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理解这种对过往经历的联想的表达作用。

7.连锁联想。这是运用联想的方法把几种事物一环扣一环地串连在一起,也可以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向进行两种以上的联想。如《济南的冬天》中“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由山坡的色彩联想到“花衣”,再由“花衣”联想到“更美的山的肌肤”的连锁联想的思路,体会到小雪下山景的秀美,从而领略到运用这种联想方法描写的妙笔。

8.递进联想。这是一层进一层的联想思维方法。如梁衡的《壶口瀑布》,作者观赏壶口瀑布,由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甚至有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漕“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联想到水的“奋力抗争”精神,进而联想到黄河伟大的性格,再进一步联想到之所以能铸成黄河伟大性格,是因为黄河如同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作者递进联想的思路,从而理解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联想,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二、在揣摩作者描写意图中了解想象思维

想象是智慧之光,创造之源。散文中也有多种想象类型,理解这些想象类型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可以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发展言语思维。

1.象形想象。这是由抽象到具象的想象,是一种模拟事物可能有的形状的思路,它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朱自清的《春》,“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作者要表现春的“新”“美”“力”的特点,就必须把“春”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才能为读者所感,才能理解作者心中的春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賞作者描绘的生动图画,如“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再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一幅幅“春”的图画呢?如果不描写这些图画可以吗?以此引导学生感悟“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的道理。

2.象征想象。这是由形象到意蕴的想象,是一种托物寓意,揣摩事物象征意义的思路,它以具体事物为媒介,间接陈述某种抽象的概念,表现某种复杂的感情。换句话说,它根据事物外在或内在的某种具体特征,想象出某种与之相应的精神、品格或含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描写白杨树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形象,并以此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白杨树外形和气质的特点,再通过相似的联想和想象,理解其外形和内质的特点与抽象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的对应关系。

3.比类想象。这是由此物到彼物的想象,是将多种事物的相同、相似或相异之处加以联系,从中获得某种启示,说明某种抽象、深邃的事理。如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作者先感慨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人生的时光流逝永不再回来,接着欲扬先抑,由此及彼展开相异的联想,衬衣脏了、破了可以洗涤,可以补好,对比之下,生命显得非常可怜。紧接着文脉转折,展开比类想象,先想象小草生命卑微、柔弱,然而“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接着还想象到小牛犊,“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依然”和两个“永远”分别突出了小草和小牛犊生命的永久。这样将多种事物的相同点联系起来,说明生命永久是具有普遍性的,显示了生命的神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语句,感受生命的永久,再揣摩作者描写多种事物生命的内在联系,理解比类想象的特点和作用。

4.推测想象。这是由已知到拟测的想象,是通过对已知事物加以推测、延伸、虚构的思路。它根据事物的发端和过程推测未来;根据熟悉的事物,推测生疏的或不存在的事物。如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说,我们要有第三间小屋,存放我们自身。可在我们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头脑里都是别人的思想、外来的信息。作者假设“如果是那样”,接着展开推测想象:“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推测想象前后的因果联系,在想象中品读比喻句,体会总是人云亦云的人,其精神世界将会是那样的脆弱、惨淡、孤独,从而感悟人需要独立自主的见解、思想和精神的道理。这样学生就大致可以理解这种写作思路和作用了。

三、在品析重点语句中把握聚合思维

散文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需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就是一篇散文的主旨。作者选择材料、运用语言的思维,都要聚合到这个主旨上,而这个主旨又往往蕴含于文眼之中。在写景散文中,作者的思维要聚合到事物的特征,品析作者表现事物特征的重点语句、关键词语,就是还原作者言语思维内容,发展言语思维的过程。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文眼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句,作者的思维聚合在关键词语“温晴”之中。因此可以将教学的核心任务确定为品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如文章开篇即写北平、伦敦、热带的天气,对比衬托济南冬天的温晴。接着具体描写济南的山、水等。通过分析,学生就可以理解文章描写景物都是围绕“温晴”的特征展开的,又正是通过对济南冬天“温晴”的描写,表达了对济南、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散文中的文眼,常常是蕴含作者感觉、感受或感悟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作者的思维就聚合在其中。如周敦颐《爱莲说》,作者说“予独爱莲”,这就是全文的文眼,它与下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遥相呼应,蕴含独立污浊人世、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教师教学时应该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品读“独爱莲”三个字,让学生思考“独”相对哪些而言?作者心中的莲是怎样的形象?借“独爱莲”表达怎样的感情?由此展开对全文的分析,深入文本中蕴含的聚合思维。

四、在分析文章整体布局中渗透发散思维

散文写作中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为了表现“百草园”的“乐”,选择了趣味无限的美景,惊险神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乐事,这是整体层面的发散思维。在描写百草园景物的过程中,先写面,再写点,这是具体层面的再一层发散思维。在面的描写上,又从不同的色彩角度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写地上的菜畦,高一点的石井栏,高处的皂荚树,空中的叫天子;从静态角度写植物,从动态角度写动物,多重角度的描写,突出了景物的丰富多彩。在点的描写上,作者从多种感官角度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除了视觉,还从听觉写油蛉、斑蝥动听的声音,从触觉写覆盆子的刺,从味觉写覆盆子又酸又甜。这些具体层面的多角度描写,可以看成是第三层发散思维。在描写何首乌臃肿的根时,还联想到“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由实而虚,增加了百草园的神奇感。这又可以看作第四层发散。可见文章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具体,包含不同层次、多种角度的思维图式。围绕文眼品析与这些思维图式相对应的言语形式,就可还原不同层面言语思维的内容,渗透多角度思维的方法,让学生从中习得和学得多种言语思维方法,促进言语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
小议多媒体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议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