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可以这样教
2020-04-26段承校
段承校
散文作为四大文学文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一,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如果以大散文的视角来观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至于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这只是从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来划分的,它们都应归属于大散文的范畴,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了。可是,在平时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往往拘泥于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分类,把相关的文体知识作为学生必备知识点反复训练,以至于学生读文章时味同嚼蜡,毫无情感体验,兴趣全无。
散文的最大特征是其真实性。它是一种自述的文体,是对自我的叙述,它叙述作者自己经历过、看到过、思考过的外部世界的万事万物和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散文所建构的语言世界,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因此,对于我们语文课堂来说,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师生就应该循着作者的语言进入到作者的语境,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触摸作者的心灵,进而感受到作者的生命体悟和样态,在言语表达、思维提升、审美熏陶、文化传承等方面获得素养的发展。
反观我们的课堂实践,对于散文阅读教学的简单化处理,一言以蔽之的“形散神不散”的行话式的概括,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面对具体的散文文本时,有时候不是自己读深读透的,很多情况下是依据教参或他人的解读。有鉴于此,在最近几年的大型活动中,我们选取教材外的散文文本来考查参赛选手的能力,取得了一些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最近,读到了由张正耀等四位老师撰写的一组文章,对散文阅读教学展开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讨论,值得我们语文老师认真学习和借鉴。张老师的《立足语言教散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散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及实施路径,为我们的课堂操作提供了范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第一条便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张老师的文中所论或许正是基于此吧。这也正告诫各位语文老师应该始終牢记我们的使命:就是带着学生进入语言文字建构的世界里去感知表达生命的律动,所有其他非语言的手段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徐德湖老师的《构建思维图式,发展学生言语思维》一文,就散文教学中言语思维的发展展开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讨论,细分出可资操作的和借鉴的课堂教学范式,值得我们效法运用。夏熔亮老师撰写的《散文教学中涵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探索》,主张散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展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审美教育,并提出了课堂中的实践路径,值得尝试和借鉴。胡晓安老师撰写的《感悟与传承:散文教学要有文化味》,认识深刻,有高度。在语文教学中,文化元素的开掘不应该脱离文本,不应该脱离语境泛泛而论,而应该在具体言语世界里感知和体悟,潜滋暗长。晓安老师的论述精到,所举的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总之,这是一组有深度、有系统的有关散文阅读教学的论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参考借鉴。
(作者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