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订单班建设在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中的积极作用

2020-04-23张媛

卷宗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校企合作

张媛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呈现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出现了偏差。现行职业教育过分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缺乏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本文从企业订单班的建设探讨其在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企业订单班;校企合作;职业精神

1 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意义

1)完善职业教育内涵。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都放在了专业技能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的许多学生往往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但在进入岗位后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职业精神是学生发展的“软实力”,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向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还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操守和精神。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相融合,对完善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都有着现实意义。

2)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社会转型、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首要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他们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精神成为他们招聘毕业生的先决条件。职业教育灵活多变,可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从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出发,都应该将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有机结合,渗透到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环节。因为,职业精神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

3)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石。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着眼于企业行业和社会对职业人的职业标准,按照未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其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为学生在校学习提供有力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使其对未来职业产生认同和信息,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现状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偏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推行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完全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有机融合,对职业精神的培养显得欠缺很多,存在重技能、轻精神的现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为传统的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另一种则是技能本位,如现今流行的“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或是提高实习实训课比例,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以上教学模式都偏离了“育人为本”的真实的教育目的,制约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没有实现有机的融合。

2)职业精神培养课程沦为点缀。现阶段,各类高职院校对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不一,基本上所有院校都会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对职业精神简单涉猎,稍加重视职业精神养成的院校会通过某一门课程如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等对学生进行培训,但是课时一般安排较少,针对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并且贯穿职业教育始终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或是活动几乎没有。

3)教师忽视,学生不重视。在长期人才培养模式重技能、轻精神的引导下,部分高职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也往往只重视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精神;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专业课教师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甩手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因不了解专业知识更是不能很好地将职业精神教育与职业技能提高有机融合,这就使一些学生在利益及就业形势的驱使下,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对自身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养,反而制约了就业和未来发展。

4)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高职教育各类专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都不外乎笔试、技能操作、上机考试等。但这些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针对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而针对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效果方面的考核几乎没有。种种忽视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及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可能面临的复杂工作环境,使得较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出现了拈轻怕重、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感,岗位更换频繁等现象种种现象。

3 以企业订单班建设促进高职学生職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1)以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应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养成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长效培养机制,以建立专业订单班为契机,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精神养成培养方案一体化。借助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合作、深入调研,反复探讨,共同制定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对订单班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共同培养,全程指导和监控;科学构建订单班课程体系;将订单班课堂教学,作为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主渠道。

2)发挥订单班企业管理及文化优势。订单班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具有了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可借鉴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和现今的企业文化理念,将其引入到对订单班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如在专业技能课程中,注重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学生严谨、合作的职业精神,将学生的外在操作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彰显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实习,或是邀请企业管理者现身说法,使其产生认同感,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3)加强订单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执行主体。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为人师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改变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要想真正地实现此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提出要求,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保证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发展新思想、新技术;高职院校可利用深入合作的订单班优势,引进和培养一批“德高能强”的行业大师、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等作为兼职教师,把企业的真实案例带入课堂,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又能使学生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环境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4)校企合作构建订单班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订单班学生因为身份的双重性,也必须要接受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对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应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职业精神为主线,内容多层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考核上,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合作精神等纳入考核范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方面,要制订职业操守评定标准,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实践、项目成果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评价主体要从专业课教师为主,拓展到公共基础课教师、企业管理及实习指导人员、订单班辅导员、学生自身等多方参与评价。

参考文献

[1]辜萍萍,燕来敏.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6):183.

[2]王小峰.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J].知识经济,2017,(13):105-106.

[3]陈蔚萌.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误区的探讨[J].新校园,2016,(5):6-7.

[4]袁丁.高职院校“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合作管理机制建设探析[J].学园,2017,(6):107-108.

[5]穆晓娇.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8):90-92.

[6]朱平,鲁伟.论后示范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4-85;90.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校企合作
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加强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