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确立

2020-04-21袁锦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

袁锦

摘 要: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扩大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诗意的人,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着重研究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及其在议题确立上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群文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

一、关于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指师生共同就一个或几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在一定时间中通过对多文本的分析、探究等最终明确议题的阅读教学过程。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将古诗词与群文阅读这一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能有效弥补单篇古诗词教学的局限性,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更多的优秀诗词作品,并对这些诗词作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在诗歌积累的同时感受古人情怀,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提高语文核心素养[1]

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确立

议题是整个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议题。通过多次地阅读教学实践,针对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确立,笔者做了如下梳理:

1.确立议题的原则

(1)找好切入点,议题要明确。

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议题必须是明确的。老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在教授7年级上册的诗词时,笔者注意到教材中《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夜雨寄北》等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因此,笔者以“思乡”为切入点选取议题,而在这些诗中,作者的境况又不尽相同:他们有的奔波于外地,在跋山涉水的旅程中期盼一封家书;有的外出行军,在苦寒的军旅生活中听着芦管望着家乡的方向;有的已经与亲人分别许久,在潺潺的雨声中想象着何时能与亲人剪烛夜话......在综合考虑后,我最终确定了“不同的人生际遇,别样的思乡深情”这一议题,将学生的思考方向聚焦于诗人由不同的人生境遇而引发的不尽相同的思乡情感上[2]。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我们完成了对“思乡”这一诗歌常见主题的更深入的解读。后来,在教学反思中,又延伸了几个议题,如“同样的深情,不同的表达”“眼中不同景,心中别样情”等,这些议题都比较明确,可以与不同的课外诗词组合,进行一系列的诗歌教学尝试。

(2)考虑学情,议题有开放性

议题的选择,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之上。于泽元教授也曾说“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在确定议题前,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样的议题学生有兴趣?什么样的议题能使学生产生不同见解?什么样的议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记忆犹新的是一堂杜甫的诗歌群文阅读课。杜甫的诗在教材中数量不少,可立的议题角度也很多,我最初的议题是:“坎坷的人生,深情的杜甫”,在确定好议题并做好教学设计后我在班级内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并不积极,仅有的一些见解也是在人云亦云,并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在那堂课之后我临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又构思了几个议题,并在反复的犹豫斟酌中,最终确定了“在诗歌中还原一个真实的杜甫”的議题。这个议题较前一个更有开放性,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大,最后,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学生终于在畅所欲言中实现了思维的碰撞,走进了杜甫的内心,体会到杜甫不易的一生和其伟大的品格[3]

2.确立议题的角度

(1)从作者入手

从作者入手选取议题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很多诗人或词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生活状态、思想情感等会有很大的不同,针对同一作者确定议题能更系统地让学生了解和走进作者,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如上文所举的杜甫的例子,就是从作者的角度入手,针对同一个作者,围绕他的生平经历、情感状态等进行议题的选择的确立。除此之外,教材中涉及较多的诗词作者如李白,苏轼,李清照等都可以作为议题的一个选取角度[4]

(2)从诗歌的题材入手

在确立议题时,可以从诗歌的题材入手,选择同样题材的诗歌作品。例如,送别诗这一类,教材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都是很好的素材,一方面,这些诗同为送别诗,在综合多首诗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综合归纳汇总送别诗的共通处,另一方面,这些诗虽都是送别诗,但又有着诸多的不同,感情、意象、时间、写作手法等都不尽相同。教师可以从“送别”这一诗歌体裁角度入手,确定适合的议题,如“送别诗是怎样表现离别之情的?”“不同的意象,同样的深情”“款款深情话离别”等。

(3)从诗词的意象入手

在确立议题时,从诗词的意象入手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角度。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是“燕”。“旧时王谢堂前燕”“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从意象入手,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燕”,构思议题,进行群文阅读。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刘大伟.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2012(12).

[3]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思考与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5.

[4]杨磊.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组合选文策略[J].中学语文,2016(03).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