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

2020-04-19张相国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能力培养初中数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初中数学学习动机调查中,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顺利升学,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可以给出学习范围内的数学解题方法,但很少学生了解数学课程外的数学知识,初中生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解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在此情况下需要提高对学生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的重视,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则重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大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进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使得数学渗透到各科学领域,自然科学深入发展依赖于数学,社会人文科学借助于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培养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传统数学教育村缺乏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问题,数学应用未受到重视,缺乏数学应用教学研究氛围。对初中生学习应用意识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中学对数学教学仅重视课本理论知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不足成因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接触的媒体发展到智能化设备,接收到的信息以指数级速度增加,数学是科学语言的工具学科,其应用价值受到很大的重视,面对遇到的问题要学会采用数学解决方法,这一能力则需要后天培养。

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中高考考试数学纯粹为应付考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做事带有功利性,网络上出现让数学退出高考的偏激言论,侧面反映了数学脱离生活实际的事实。数学课堂中遇到难点内容时,学生会疑问学习数学知识的用途何在?数学行程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追击问题,其变式较多,大多数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数学工作效率问题中典型的问题是进放水问题,学生感到非常困惑。学生解题失败后所发牢骚反映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局限。

有些学生认为研究者才会用到数学,消极的认为不会从事研究工作,没必要学习高难度抽象的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成为了口号,反映出数学脱离了生活。急需一线教师在专家指引下改变当前局面,使数学真正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为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了数学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分为代数、几何图形,概率统计与综合实践,增设综合实践部分课程内容由各种数学活动组成,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问题,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素材空间。

二、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初中生面对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难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心理上对应用型数学题有所恐惧。遇到数学应用题往往难以解决,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将课本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削弱了数学的实用性。当前很多数学题目不断接近生活,将各种新题目加入数学试卷中,但是在解题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数学知识无法熟练应用,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数学教师应同灵活的方式调整学生的心理,使数学教学得到优化提升。学生的生活常识少,缺失必要的生活经验,数学习题中有很大部分来源于现实世界,学生能否正确解题与其生活常识有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往往难以解决应用型题目。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能力的有效策略

针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为让学生提升对自己掌握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新教学方法理论不断丰富,如生本理念等,较全面的总结了数学教学方法,但关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较少。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型,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比较强,如果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性,也就不能很好的应用数学知识。

强化学生应用意识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熟练应用数学知识,尤其是针对同一个问题采用多种解答方式。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如在中心对称教学中,则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件——窗户等相结合,学生对其比较熟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通过展示学生生活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东西运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通过情境创设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为学生运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机会,在教学中要及时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应用题解题中,如初中数学教学中求最短路线的题目,是应用题中的典型代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应用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例:直角梯形ABCD中,AB⊥BC,AD∥BC=DC=5,AD=2,点P在BC移动,PA+PD取最小值,求△APD中边AP高。以往求解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考察求垂直线段等形式,随着题型的灵活变化,求最短距离问题出现了三角形,正方形等求解距离题型,在以上题目中提出的是将求解距离模型变为直角梯形,要抓住动点的解题关键,作A关于BC对称点A'连A'D交BC于P,可轻松解答。通过例题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生活中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借助习题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对一些应用性的习题进行训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一二次函数应用较多。例:有一根竹竿横放比门框宽4尺,竖放比门框高2尺,沿门的对角线斜放刚好过门,求竹竿长度。题目是关于一次函数学习后的应用题,通过解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成杰.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J].才智,2019 (33):89.

[2]韦凱烽.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考试周刊,2019 (88):95-96.

[3]张,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 (11):69,68.

作者简介:张相国(1926.7.23)男,汉族,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中国学数学髙级教师,籍贯,山西,阳曲县,学历,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能力培养初中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