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策略

2020-04-16王鑫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一流馆员一流

王鑫洁

(唐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0)

2015 年8 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并审核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这一方案的提出对新时期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中央决定全方位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此同时,全国高校图书馆也意识到了自身在本校“双一流”学科服务发展中的责任更重了。20 世纪末,学科服务模式被引入我国高校图书馆[2]。高校图书馆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己任,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能。图书馆馆员依靠馆内丰富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校内各学科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个性化专业图书馆学科服务。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被誉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是文献信息交汇、共享和传播的资源平台。在智慧化的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学科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大学里,图书馆针对学科开展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精准化地满足各学科师生的需求;图书馆老旧的被动服务于学科建设的方式有待创新;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还没有在学科服务方面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应当直面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挑战,在“双一流”学科服务中有所突破。为了更好地为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在原有信息基础地位上有所转变。高校图书馆应当紧跟智慧国家建设计划,加速馆内智能化建设,提升自身的服务性,拓展多项功能,从而保障学科服务的进行,为本校“双一流”建设发挥更多的价值。

1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取证,笔者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急需优化,没有针对“双一流”服务的相关制度。图书馆只是为一流建设提供基础性的被动服务。另外,既具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知识又拥有专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组建专业的高校图书馆“双一流”服务团队困难较多。其次,高校图书馆“双一流”服务工作并未建立完整的体系,导致学科服务无法顺利开展。管理和激励机制较为落后,有些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健全的馆针对“双一流”服务的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它们只是依附于全校整体管理机制。此外,图书馆“双一流”服务理念仍然较为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智慧化校园建设思想。

1.1 图书馆组织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不健全,不利于“双一流”服务的开展,高校对图书馆组织结构重构和改良迫在眉睫。高校图书馆应在馆内组织机构中设置学科服务部。学校层面没有足够重视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导致校内各级无法开展相应工作,落实具体工作受阻。虽然图书馆服务于校内各专业学科的师生,但是图书馆与各专业协调合作较少。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当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学科服务。另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相关制度不严谨。在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约束中,馆员们安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模式,这使得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习惯于维持原有的基础服务,很少拓展他们的服务业务。馆员们大多数无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并没有把师生获取信息的精准度和利用率作为他们的工作重点,大大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承担起“双一流”学科服务的重任[3]。高校图书馆应当将基础服务业务范畴扩展为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既提高了服务水平,又加深了服务层次。

1.2 专业学科馆员短缺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变革,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实行了扩招,使得大一新生入学数量急剧增长,这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相应的压力。很多高校都出现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资源和人力配备问题。因此,各高校普遍提高了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视程度。一方面,高校投入了大量经费,保障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高校也在努力提升图书馆软件设施,以期推动其服务项目。然而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既有图书情报学知识又有学科专业背景的馆员,现有的高校馆员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全面地满足各专业师生的知识需求。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充足的图书馆馆员,并且现有人员缺乏专业性。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与相关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得学科情报收集较为被动,导致图书馆结构调整后依然无法满足师生的知识需求。此外,图书馆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高校图书馆中有大量勤工助学的学生馆员和家属馆员,他们的专业知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工作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工作,使得图书馆“双一流”学科服务水平不能得到根本提高。

1.3 学科服务体系不完善

回顾以往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馆员们主要负责出版物进出登记台账和读者的图书出借和阅览工作,保证高馆内图书的流通。相比较而言,馆员们对于高校图书馆“双一流”学科服务工作是陌生的。很多学校图书馆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馆员对于学科服务重视程度较低[4]。高校图书馆“双一流”学科服务工作是具有很高专业性和学科差异性的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双一流”学科服务体系。这套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科馆员按照馆内制定的学科服务体系主动服务于一流学科的建设工作。图书馆应为不同岗位的馆员定位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提出明确要求。一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往往能够为这个部门的管理和运营提供可依的保障基础,同样的,完善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也能有效地协助管理者管理和激励广大馆员积极进取和努力工作。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完善的馆内管理和奖励机制或者现存管理和奖励机制比较落后[5],馆员们的服务工作得不到合理的约束和控制,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较低。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置严格的工作考核标准,激励馆员们努力工作。图书馆管理层要定时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质量和工作动态的监管,使得整个管理和服务工作良性发展,也激发出专业学科馆员的一流服务水平。

1.4 图书馆学科服务理念落后

过去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按照基本的图书馆传统业务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在“双一流”学科服务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应当进行转型。首先,高校图书馆普遍对学科服务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在组织结构、学科馆员以及学科服务体系等方面,图书馆创新转型步伐较慢,甚至停滞不前。图书馆整体服务理念与“双一流”学科服务理念是分离的。尽管各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响应教育部发展需求和号召,并开展相应的基础性学科服务工作,但是师生用户反馈不佳,互动不足,学科服务工作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致使整个图书馆“双一流”学科服务工作开展不顺利。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策略

2.1 创新图书馆组织结构

为开展图书馆“双一流”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要以学科师生用户为中心,建立健全学校、院系和图书馆三方协同合作的联动组织结构。与此同时,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要与校—系—馆三方联动组织结构相呼应,调整内部各部门设置,组建专门的学科服务工作团队,完善图书馆工作机制和具体制度。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和奖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各个高校图书馆都应关注自身机制的建设和更新。一是对现存的管理和奖励机制进行更新。实行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消极怠慢的馆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对于工作积极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另外,图书馆还应当根据图书馆馆员的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以达到图书馆馆员的高满意度和高绩效,从而实现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效果。二是加大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已有的制度重视起来,并安排专门人员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一定的监督。相关管理层人员要在制度执行中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最大程度地发挥相关制度的价值。

2.2 引进和培养专业学科馆员

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一方面,学校应促进图书馆现有馆员的学习进步。在现有条件允许情况下,校方积极提高现有馆员的学习积极性、知识水平与现代管理技术掌握能力。图书馆要鼓励馆员不断地自我完善,通过严格的专业资格考试来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水平。学校可以为馆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还可以组织校内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并对学习能力强、技术掌握扎实的馆员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

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提高图书馆招聘馆员的业务水平标准,引进技术能力强的专职图书馆工作人员。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多,他们受过现代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的教育,思维方式更加新颖,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高校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专职图书馆馆员,为图书馆注入一股新力量。学校也可以扩展兼职或者非在编图书馆馆员的招收渠道。校方可以招聘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作为图书馆的兼职馆员,这些教师对图书有相对深刻地理解,通过他们的指导,能够使得图书结构调整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靠性,进而有效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这样既减轻了工作量,又挺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一举两得。

2.3 完善学科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图书馆“双一流”学科服务队伍的健康积极发展,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位馆员的工作激情与热情,图书馆应当制定严格的学科服务体系[6]。学科服务体系就是为各个专业和学科提供针对性服务的模式和方法。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要了解所有图书馆馆员的能力、特长以及知识素养,结合本馆情况,尽可能地适合每个人的发展,这样更能激发每位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应涵盖四个主要部分:有潜在能力馆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储备、人才资源库的构建、嵌入式服务形式以及召集—组织—反馈模式的形成,如图1 所示。

为适应当今高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不论是“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还是力争成为“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都应当持续不断地培养馆员,并可持续地引入相关专业人才。图书馆可以以现有馆内人才为基础构建图书馆人才资源库,并将图书馆人才需求纳入每年学校招聘计划中,形成复合型人才补给常态化。图书馆可将人才资源库内人员按照校内学科分类组建多支以学科服务为主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团队。每个团队针对一个学科了解师生需求,进行意见收集,提供资源推广、文献检索、学术讲座等学科定制化服务。在对每个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形成召集—组织—反馈的服务模式,即图书馆主动召集本学科师生用户接受和享受定制化服务,组织团队开展服务,最后听取和总结反馈,从而不断地改进学科服务模式。

图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

2.4 转变图书馆学科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应当尽快由传统的服务理念转换为新型图书馆“双一流”学科服务理念。图书馆需要安排专人主动对接各专业学科,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专业学科的教师科研和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有效地开展针对性学科服务。图书馆必须关注师生读者的反馈,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在校—系—馆三级协同的组织结构下,图书馆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系提供智慧化学科服务。图书馆可依据各学科师生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学习研究、教学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相关服务。

3 结语

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学科服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国家智慧化的发展,图书馆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将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引领和带动整个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和前进。

猜你喜欢

双一流馆员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