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设计探析

2020-04-15孟伟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探析高中数学

孟伟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借助微课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好重点与难点,在微课互动中不斷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基于此,文章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飨读者.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微课设计;探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基本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微课的出现也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新的环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纬度对学生提出全面要求,并发挥微课的优势,对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与课后巩固进行设计与优化,指导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潜移默化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课前预习中做好微课设计

预习是课程建构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在高中数学课堂建构中,教师都会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课堂讲解上,对于预习环节缺乏足够重视,既没有明确的任务安排,也没有准确的教学检测与评价. 导致学生在预习中敷衍了事,甚至根本没有预习的铺垫直接进入课堂听讲,这样的预习设置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更会限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此,教师应调整教学理念,重新重视预习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微课优势,帮助学生建构合理有效的预习教学过程.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教师在数学新课开始之前,可以做好微课设计,并将其插入到预习环节,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做出针对性指导. 例如,在“椭圆”相关知识的预习设计中,教师通过整合教材中的素材内容,结合行星运动轨迹的直观体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考. 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数学抽象”这一目标,对预习过程进行安排. 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在微课讲解中,教师先从直观的天体运动轨迹入手,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渐引入“定点”“直线”“距离”“常数”“点的轨迹”等概念,引导学生结合运动轨迹理解概念的含义,并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完成主干知识讲解后,教师还应适当设计练习题目,利用学生运用微课能够实现自主检测,并自主梳理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在思考与回顾中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再如在“等比数列”的预习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从数列的观察入手,对照等差数列的学习过程,对首项、公比、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进行分析;在类比与归纳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探索等比数列规律.

从上述微课案例中能够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此,在预习环节,高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微课内容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微课情境中,主动探究学习,完成预习任务;另一方面实现独立思考与表达,结合微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以作为课堂互动交流的依据. 这样才能体现预习的作用,并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在课堂讲解中做好微课设计

课堂讲解是微课应用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环节. 在传统数学课堂建构中,教师习惯于利用语言进行知识灌输,以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体现的是短期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针对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发挥微课的优势,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对课堂讲解进行调整与优化,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索空间.

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微课的运用:

第一,注重知识的深层次解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 例如,在“子集、全集、补集”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引入微课,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简要说明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以培养其感性认识;然后在课堂讲解中依据微课内容,对子集、全集、补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自然数、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集合,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再利用数学语言进行阐述. 这样的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思考,进而建构了基本的数学逻辑.

第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主动探索. 一些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生成到知识的运用,形成完成的逻辑思考过程,进而确保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 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微课中完成知识讲解后,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相关题目,并划分基础题目、提升题目、拓展题目等不同层次,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自行选择,并在练习中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合作精神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至关重要,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在交换观点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提升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素养. 例如,在“直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微课中提出了小组合作任务,而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既已形成的小组展开讨论,对于直线与方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题目加以说明,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合作成果,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四,结合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数学学科的存在价值是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索. 例如,在“总体分布的估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微课中为学生提供了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数据,并要求对招聘人才类型的整体分布进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既实现了对问题的探索,也实现了数学实践素养的培养.

在课后复习中做好微课设计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微课运用到课后复习中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知识的梳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并实现数学教学的适当拓展.

具体来讲,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后复习中的应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查缺补漏,建构知识体系. 在课堂知识讲解中,学生并不能实现百分之百的理解与消化,知识漏洞的存在会影响学生后续的知识运用. 针对此,教师可以将课堂讲解提炼、整理成短小精悍的微课,并上传至平台,要求学生根据课后自主复习需要进行下载、学习. 在复习中,学生可以自行调整微课学习进度,并针对知识盲区反复观看,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教师、学生建立互动交流,及时反馈自主复习信息,弥补课堂学习漏洞,建立稳定、完善的知识体系.

第二,针对练习,巩固重难点知识,课后练习是知识巩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传统教学培养中,教师习惯采用统一安排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而在微课应用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需求设计差异化的作业内容. 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针对一些学生对不等式的解存在的理解误区,设计了与函数相关的不等式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函数图像,直观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并在数形结合中准确解答问题.

第三,适当拓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视野局限在教材内,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认知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逐渐打破应试思维,从更广阔的视角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讲解有趣的建模知识,并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模,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拓展函数学习视野.

综上所述,微课的应用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前预习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数学概念的建构与思维的转变;在课程讲解中,摸索数学知识逻辑,强化数据分析;在课后巩固建立数学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探析高中数学
VR阅读探析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