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型交互、多元发展”的作业设计
——以《圆》的作业设计为例
2020-04-15胡才燕
胡才燕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获得深层次发展的学习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凯洛夫、斯米尔诺夫,都认为作业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改的推进,作业问题更向多维视角分析研究转变。教育专家曾指出过: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作业。新课改的行动纲领中也明确指出:要改进学生的训练方式,构建学生的训练体系,要大力开发习题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功能,把非形式推理的开放性问题、课题研究和建模求解等纳入新编习题作业的范围,与原先强调现有知识掌握巩固的习题类型相配合,组成完整的数学训练体系。近年来,我校教研组加强作业问题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开展作业改革,尝试丰富作业类型,多型交互,挖掘作业功能,提升作业实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一、操练巩固型——夯实数学基础,熟练数学技能
操练巩固型作业是教师最熟悉、最常用的作业形式。学生要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偏废,“双基”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控制总量,设计阶梯式的操练巩固型作业满足不同学生对作业的实际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作业得到不同的提升和发展。夯实数学基础,熟练数学技能,为学生的更优发展奠基。
【设计1】教学“圆”单元后
作业设计:
A 套(基础型)
B 套(发展型)
C 套(拓展型)
作业反馈:学生依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相应套餐完成作业,纠错。
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组际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业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套餐,基础一般的学生在选择A 套餐的同时可挑战B 套餐和C 套餐中的全部题或个别题。基础好的学生选择练C 套餐中的题。学习小组内交流互助,相互评价,共同提升,夯实基础,共同提高。
二、探索研究型——促进数学理解,发展数学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用一双数学的眼睛挖掘数学中可探究的素材,教师要有一个数学的大脑,设置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数学,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探索研究型作业旨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作业主要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在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中明理,促进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开放性和敏捷性。
【设计2】教学“圆的解决问题”后
作业设计: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如果两种情况组合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研究研究,做好记录。
作业反馈:
图1
图2
图3
图1三个图形(由外到内)的面积比为:4∶π∶2
图2三个图形(由外到内)的面积比为:2π∶4∶π
图3由上面的研究发现:外圆面积是内圆面积的2 倍,外正方形面积是内正方形面积的2 倍。
学生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研究,再团队合作交流分享。有选择用课堂教学的设数法进行研究的,也有利用课堂研究结论直接推导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是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深化了对这两种形体组合关系的认识,熟练了图形探究的方法,其思维是积极的、发展的。个体自主研究和团体合作研究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了思维。
三、实践运用型——感悟数学价值,善于数学应用
数学是注重应用的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实践运用型作业设计旨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跳出课本,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重点放在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在实践运用中掌握和悟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策略方法,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感悟数学价值的同时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更乐于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善于应用数学。
【设计3】教学“圆的认识”后
作业设计:1.生活中的圆怎么画?2.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在画圆?
作业反馈:可以用圆规画的圆用圆规画最方便,没有圆规则可以用圆形物体描。
圆规画不了的较大的圆,则根据圆的特点“同一个圆的半径相等”,可以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来画。如体育老师画圆,就用标枪固定为圆心,卷尺取给定的距离为半径画圆。注意点:作为半径的卷尺或绳子要无伸缩性,要拉紧。
生活中画圆的现象有:钟面上的指针运动(秒针针尖1 分钟画一个圆;分针针尖1 小时画一个圆;时针针尖12 小时画一个圆);喷水装置往四周喷洒水;拴在柱子上的牛、羊能吃到草的范围;……
【设计4】教学“圆的面积”后
作业设计:你能有办法知道学校500年树龄的银杏树枝干的横截面面积吗?用类似方法你还能知道什么的面积?
作业反馈:测量出横截面的周长,用周长除以圆周率除以2 得出圆的半径,再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求出任意横截面是圆形的物体截面面积。
不论是圆的画法,生活中的画圆现象,还是圆形截面面积的计算,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的智慧可以解决生活中看似复杂的问题,增强其运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让学生更真切地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乐于去应用数学,让学习数学更有方向性。
四、人文熏陶型——欣赏数学之美,提升数学情感
数学教育的价值之一是向学生传承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魅力。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之美。”显然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是一种抽象、严谨、含蓄、简洁的美,它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背后,需要用心体悟才能感知。数学还是积累的科学,是历史的记录,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人文熏陶型作业设计关注数学美和数学文化,通过作业让学生欣赏数学、品味数学,品读数学家的生平轶事,了解数学知识及方法的发展历程等数学文化。在至高之美和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熏陶下开阔视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情感。
【设计5】认识了圆,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后
设计作业:请以“圆”为主要构图元素,设计一幅美丽图案。
作业反馈:
学生的创意是多样的、灵动的、生活的(如上图)。学生在设计作品的同时,熟练掌握了画圆的技巧,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验到圆给生活带来的各种美和在生活中的美好寓意。学生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对数学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设计6】教学“圆的周长”后
设计作业:一位英国数学家说:“这个奇妙的3.14159 溜进了每一扇门,冲进了每一扇窗,钻进了每一个烟囱。”圆周率的研究已持续了几千年。同学们,圆周率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走进它,了解它的研究史吧。
作业反馈: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圆周率的发展史,以数学日记、数学小报等多种形式表达。
日记节选:
1.英国人琼斯首次创用π 代表圆周率。它的符号并未立刻被采用,后由欧拉予以提倡,才渐渐推广开来。现在π 已成为圆周率的专用符号,π 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地区或时代的数学水平,它的历史是饶有趣味的。
2.为什么数学家要无休止地计算π 的值呢?在古代,π 值的获得是衡量数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数值、性质、公式是数学史上最悠久、最奇特、最富有思想,也是最能体现数学进步的主题之一。
3.从“割圆术”到解析法再到计算机求π 值,2002年12月6日,算出了12411 亿位π 值,真是神奇的发现!
一次简单的作业,一次不简单的经历。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了圆周率的研究发展史,认识了很多数学大家,感受到数学家做学问的执着,数学智慧为数学研究带来的方法变革。以小见大,感受数学魅力,对数学的敬仰爱慕之心油然而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自然升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自然交互,让学生跳离形式单一的机械练习,经历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欣赏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学会思维和创造,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有意义的作业活动中,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获得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