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兴趣式美术教育
2020-04-14孙慧贤
孙慧贤
(新疆伊宁县巴依托海镇上萨克于孜小学 新疆 伊犁 835121)
前言
美术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艺术技能为主。以学生兴趣方向一致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将核心素养的教育元素结合至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美术专业能力。一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应当以学生兴趣方向为主,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元素,因此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至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发展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此达到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兴趣式美术教育目标。
1.依据学生兴趣方向开展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的开展形式本身即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普遍对其十分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将核心素养的元素融入至美术活动中,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不仅易被学生接受,同时有效提升教学氛围,促进提升美术教学效率。美术活动的开展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活动方式以及活动内容,加强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参与至其中。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美术教材《五谷作画》一课的教学内容开展美术活动。首先依据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的新颖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运用视频的形式使学生感受谷物作画的乐趣。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进行谷物画的创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案进行教学。此活动形式以及活动内容非常新颖,引领学生认识并了解五谷杂粮种子的大小、颜色和形状,了解五谷杂粮粘贴画的文化内涵。通过创作五谷杂粮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造型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达到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和节俭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教师也可创新活动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融入活动之中,达到依据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1]。
2.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学方式具有枯燥与一成不变的弊端,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差,进而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效率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利用自身专业水平,将核心素养的元素与新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愉快的走进美术学习中,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以下将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与新颖的情境创设教学形式为例,对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度分析。
2.1 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推动下,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于很多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与清晰性的特点,学生普遍对其十分感兴趣,因此,将美术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同时将核心素养元素融入其中,是非常有效且科学的教学方式。
2.2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感同身受。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比较认可且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式之一。常用的生活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任务情境教学法均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学生依据与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在亲切的体验中感同身受的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将情境创设的教学形式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美术技能。
3.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核心素养元素
将美术教材与教学内容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元素,是非常科学且有效的方法,可以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学美术《奥运精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欣赏图片、讨论分析、等环节,运用绘画、粘贴、橡皮泥、泥塑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认识奥运会在维护和平、增进友谊、促进文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此达到促进学生共享奥运精神,弘扬人类文明的目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在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核心素养元素的方式非常多,教师可以加强学习与探究,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融入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中。
总结
总之,依据学生兴趣方向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与小学美术课程有效结合,是非常科学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不仅要在理论教育中体现,更要确切的将其体现在实际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生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以此达到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