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途径探讨
2020-04-14施丽娟
施丽娟
(福建省平潭中湖小学 福建 平潭 350400)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不成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需要通过发展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之美,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音乐老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展开引导教育,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采用动听的语言
音乐教材内容都是书面化的语言,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对于刚刚接触这方面的学生来说十分晦涩难懂,难以接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传统的音乐教学也是照本宣科,向学生讲解各种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当对教学语言进行优化,采用更加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将教学语言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和温情,要富有感染力,能够将这种感染力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具备智慧性和启发性。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喜欢探索是他们的天性,音乐教学应当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为小学音乐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引导,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学习的欲望,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2.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传统的音乐课堂就是进行音乐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教学生唱歌或者进行音乐欣赏等,相比于知识学习来说,学生更喜欢学习唱歌,更加具有乐趣,也充满了趣味性,主要是因为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过于枯燥,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难以进行音乐欣赏,很难听出不同音乐之间的区别所在,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所产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电闪雷鸣波尔卡》的音乐教学时,讲课之前可以事先下载一些电闪雷鸣的视频,将本节课的音乐插入到视频中,让学生伴随着视频来倾听音乐,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感官刺激也会更加强烈,每段音乐都会伴随着一部分的视频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会变得更加直观,更加能够感受到电闪雷鸣的自然现象,学生也会对此充满兴趣。在学习音乐符号的理论课程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这些音乐符号,可以采用画图的形式对服好进行展现,例如将音乐符号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情景创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来进行创设,只有进行灵活的情景创设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借助音乐软件启发学生
音乐教学中有很多的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各种音乐软件的应用能够使得音乐教学事倍功半。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伴奏编曲的乐趣,可以采用Band-in-a-box软件让学生自己进行编曲,鼓励学生编曲创作。五线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曲谱,通过Finale软件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旋律谱。还有很多的音乐编辑软件以及演唱录音软件,通过这些软件的利用可以为课堂增添很多的乐趣,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课堂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之美。
4.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音乐老师应当更加注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音乐之美,从实践中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一点也是同样注重的,要求学生在一列的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只有充分投入到实践中,才能够体会音乐的魅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显著得到提升。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谱改编成容易接受的儿歌,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学习简谱和五线谱,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浓厚的兴趣,学习知识也会变成一件更加简单和有趣的事情。例如在歌唱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某一首歌曲,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唱这种类型的歌曲,不仅要会唱,更重要的是要唱好,要能够将歌曲中的情绪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现,体现出美好的意境。为此,我们可以在歌曲中进行角色扮演来体验歌曲中蕴含的情境,通过各种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歌曲进行展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音乐教育史小学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情,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和兴趣,通过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音乐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