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知识探析
2020-04-14巴合提古丽卡依旦
巴合提古丽·卡依旦
(新疆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 新疆 阿勒泰 836400)
前言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与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和农业,国防建设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化学知识涉及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学科,由于之前没有了解过化学相关原理的基础化学知识,学生会觉得非常新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学习,存有非常大的热情。这是教师为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相关知识非常好的时机,有利于提高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有化学应用和环保观念。
1.深入探索教材,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学科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关乎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自然学科。化学学科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的学科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化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点,教师应为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深入探索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破坏,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挽救自己之前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我们所生活的自然条件。比如学习水的相关知识之后,直接为学生渗透水资源环保意识:一方面是人类可使用的淡水资源正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水体污染事件,像2006年白洋淀死鱼事件,就是因为大量的化学污水排放位,导致当地的水质产生致命的变化,污染当地的水资源生态系统使得白洋淀内所有的水生生物死亡,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对地上水和地下水以及水质附近的土壤,土壤上的农作物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都造成污染,为当地农业和水产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组织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进行探索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严谨的化学知识体系,对于很多教师讲解的化学原理无法精准的理解,学生无法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改善学生这样的状况,教师应为学生组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入教师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做试验或实地考察,了解化学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废气、废水、废渣随意排放,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活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大自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我们日常所生活的环境污染。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有害气体,探究如何对有害气体进行化学处理,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缓解化学实验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大自然空气的污染,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比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关实验时,硫在氧气中燃烧之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教师使用磷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通过引导学生真实体验有害气体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气造成的威胁,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3.举办课外环保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教师应为学生举办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环保的力量。环境保护教育不是坐在教室中教师对学生侃侃而进行的,也不是简单为学生介绍学生就能理解的,而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认可,比如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城市周边地区测量水质污染情况,测量水质酸碱度,带领学生去大型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分类,了解垃圾焚烧处理,回收再利用等各个项目,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捡拾塑料瓶、纸盒、回收废旧电池、去河边使用长竿捞取河内的垃圾等等,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和威胁,通过自身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寓教于乐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工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从传统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