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04-14严姣
严 姣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学校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引言
新课改的全面深化,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小学生们自主学习,努力优化教学互动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更多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成为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构建自主课堂后,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小学生创新思维活跃,热情投入课堂活动,他们的学科成绩随之进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能为以后的探究学习、社会实践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此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有效构建阐述几点看法。
1.善于摒弃传统观念,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干扰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还打击了他们的自学信心,导致小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盲目记忆相关技能,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变得阻力重重[1]。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彻底摒弃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观念,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主导者”的角色变成“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信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更感兴趣的学习探究中,一边积累知识经验,一边提升自学水平,为了个性化发展做好准备。在小学生自主学习时,不代表教师完全放手,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法,通过问题启发孩子们更加深入的思考,鼓励他们自行研究,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自主课堂的教学实践异常精彩,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比如,在人教版部编教材《计算机基本知识》一课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基础部分开始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提出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紧接着,教师需要引入新鲜事物,设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布置下自主研究的任务,促使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在探究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活跃创新思维,有任何不同的问题都可以请教老师。在良好的互动关系影响下,学生探究体验足够真实,自主学习信心十足,自主课堂的有效构建因此变得更有意义。
2.理论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相关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自主课堂的成功构建,更好地进行理实结合,要求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努力[2]。我们教师不能像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教师一样,一味指导学生们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对于他们的学科成绩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要坚持“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等原则,大胆创新理论实践结合的形式,根据小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最终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比如,在人教版部编教材《Scratch编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先加深小学生对于“Scratch软件”的认识,确认他们充分理解了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实践,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紧抓学生思维特点,让他们将编程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自行设计程序作品,学以致用所学知识,虽不能直接达到综合实践的目的,但是操作经验的不断累积,竞争合作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他们对于后续的实践活动充满期待,自主性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机会更多,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构建价值随之提高。
3.建立家校合作关系,促进学生自学发展
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学校里,然而家庭教育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强化培养的重要一环。建立家校合作关系,多角度启发小孩子们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他们有着更大的进步空间,也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3]。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借助“家长会”的机会向学生家长说明学校教育的要点难点,邀请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为小学生提供个性化、成熟化发展的机会,有效建立合作关系,增强学生们的自学信心。可以线上沟通交流的方式,及时反馈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方便教师优化教学指导工作的方案,便捷家长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向。长效合作,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而言非常有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计编程小游戏,布置课下练习的任务,家长监督孩子的自主练习,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会沉迷游戏,反而熟练地掌握新技能。“自主课堂”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更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期待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教师若能强化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学信心,课堂教学始终以生为本,教学指导工作即可走向更大的成功,即可培育出大批高素质、高水平、有理想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