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

2020-04-14叶红欢

读与写 2020年3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素养

叶红欢

(江西省乐平市第一中学 江西 乐平 333300)

1.探究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谓是十分重视。而高中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也要抓住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展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既要做课堂的领军者,同时也要将学生放在首位,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并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寻找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2.具体实施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于我个人而言,对这句话的理解大致如下,教师走入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思想的学生,对于课堂、老师,他们也有自己的理解,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更多的应是掌握其中的教育之“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版新课标中首次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这门学科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连,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甚至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紧密相连。现当代教师也应突破思想桎梏,真正体会“大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大语文”强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想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及理解能力光靠四十分钟的课堂与基础教材也许还不够,教师要从多方面去拓宽学生的思维,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助探究能力。基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高中语文教学展开论述。

2.1 课堂上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学并非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互动中完成的。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不能忘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拥有质疑与提问的权利,教师要做的应当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而并非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想让学生更加优秀,就必须让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会适当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再进行质疑。这样既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2.2 以教材为基准,适度展开语文活动课。著名心理学皮亚杰提出“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度展开课堂或课外活动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高中阶段对于文言文的要求较之初中而言可以说是更高了,所以在必修系列教材中摘取了古代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学生对于文言文则一副“爱”不起来的态度。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态度,笔者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首次尝试了课本剧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懂并赏析课文,接着要求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自行创作剧本,并且选择演员,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呈现给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同时也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对“荆轲”、“秦舞阳”等人物的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其理解能力,让他们对文章有了自身独特的理解。

2.3 改革传统的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探索开发个性化、多样化考试评价服务。”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衡量基准的评价方式已经跟不上如今的时代步伐。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单一,且内容死板,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智力培养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语文尤为注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人差异及其阅读感受。例如,笔者在教授《苏武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苏武持节牧羊十九年”的事迹争论不已。有的学生说苏武不顾个人利益成就国家大义值得肯定,又有的学生说苏武放弃了自己与家人相聚的数十载时光,过于固执。其实双方理解各有其道,这时教师亦不能单一的判定对错,而应在肯定学生个人思考的同时结合当时汉与匈奴的局势引导学生对人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能激发其思考热情。

2.4 适当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可谓是数不胜数,而教材的编者也只取其中最典型的文化代表摘录书中。所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课本更是远远不够。在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上,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社会生活,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提出高中生在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教师应适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鼓励其自我探索。

3.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个人浅见,但教师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绝非一日之功。语文课堂尤为如此,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基本功与综合素养,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材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