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结合

2020-04-14台福鹃

读与写 2020年31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国学人文

台福鹃

(山东省青岛四方实验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包含着古人深邃的思想,也不是因为其具有优美、精炼的词句,而是因为这些诗文能够穿越千年时光,依然能给现代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在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一读国学经典诗词,但是,我们依然能从内心深处得到国学经典的滋养,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小时候就“被迫”背下了很多经典文章。“初闻不知词中意,再读已是词中人”,随着我们的人生阅历逐渐丰富,曾经学到的诗句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正是这些国学经典,给了人们在这繁华尘世心安的力量。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提高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将更多的优质经典作品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1.小学语文与经典诵读结合的意义

经典诵读的教学重点并非是“读出声”,而是“读入心”。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能够从经典作品中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人文魅力,这种魅力能够深入学生幼小的灵魂,促使学生培养出一种人文精神。教师将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结合,能帮助学生收获很多经典中的素材,让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将各种典故信手拈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经典诵读,能够增加他们的传统知识储备,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将小学语文融合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字与千年前的圣贤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将会被无形提升,从而彰显出经典诵读的优越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不仅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语文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成诵读经典的好习惯。教师只有不断加深对经典诵读的认识,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从而让小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2.小学语文与经典诵读结合的策略

2.1 构建诵读环境,培养诵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诵读教学时,可以为小学生构建一个适合的诵读环境,为诵读效果提供基础保障。经典诵读的目的并不是“读”,而是通过诵读体会传统经典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要注意学生的发音,因为国学经典作品中有很多“通假字”。教师在组织学生诵读经典的开始阶段,可以多让学生读一些比较有韵律的诗文,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进而培养其诵读兴趣。小学生的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简单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诗文入手,开始养成诵读的习惯。有些小学生可能比较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读出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内心恐惧。当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诵读经典以后,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诵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每天早上让学生花费10分钟进行诵读,诵读内容可以是《论语》中的句子,也可以是教师扩展的词句,比如《笠翁对韵》等。

2.2 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诵读内容。想要让诵读经典有效果,教师必须要选择一些好的作品,因为只有优秀的经典文章,才能保障诵读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合的作品,如何选择合适的作品呢?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大纲,这样才能让诵读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目的。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国学知识比拼、飞花令等。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奖品,提升学生的竞争动力,营造出一种好的良性竞争氛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稍微有难度的经典作品,比如,《道德经》、《传习录》等经典,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国学鉴赏水平。

2.3 拓展诵读内容,关注人文情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材知识教育之外,还要增加学生对课外经典的涉猎,以增加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在开展诵读活动时,可以将教材作为根本,然后结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拓展读物,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离不开教材内容,也离不开经典诵读。教材内容可以武装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言之有物,修辞得体。经典诵读可以抚慰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生活时,能做到心安不惧。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提升我国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国学人文
人文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垂”改成“掉”,好不好?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人文绍兴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