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0-04-14农胜田
农胜田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都康乡显鲁小学 广西 天等 532809)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有着“半壁江山”的作用,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然而现在很多同学一看到作文题目就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好长时间都写不出来一句话。因其农村的资源不如城市,很多孩子的作文同样不忍直视。那么应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文作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注重生活,有感而发
写作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将真正地生活融入到课堂中来,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接地气”,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语文教学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同学们才更有兴趣地去写作文。
同学们为什么会讨厌写作呢?究其根本,是因为孩子们心中还没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量,或者说是没有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定用心去观察,生活中肯定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很多同学描写风景也好,人也罢,只会说出这个人的模样或是树绿花红的风景,只是描写出来了“骨架”,而没有它的“血肉”。学生身处学习时期,缺少生活经验,在写作时很容易胡编乱造,毫无逻辑可言,写出的文章空洞无味,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长一味要求文章新颖,使得学生的文章并不是有感而发,只是为了达到教师的要求。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更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中的真实感情不是靠华丽的语言拼凑出来的,而是通过华而不实的语言流露出来的。
2.积累-多益无害
2.1 读写结合,游刃有余。阅读是学生获得素材的直接来源,学生可以在丰富的素材中,自由选择与自己习作相关的素材,提高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让孩子们进行丰富的课外素材积累。
那么应该如何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由于农村相对城市来说资源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相关资料,并安排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阅读;其次,教师可以组织文字、句子赏析比赛,让学生来说一说该词语或者句子用的好在哪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会带着兴趣去阅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记忆力似乎“很有信心”,可事实却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已经把素材忘得一干二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应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好的句子、素材整理到积累本上,老师也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有了王羲之墨染池塘的毅力,定会有其入木三分的魄力。
2.2 把握细节,锦上添花。细节描写大家并不陌生,如果说文字是文章的框架,那么丰富的细节描写就是框架的“粘合剂”,例如《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破有脏,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几句通过对孔乙己细节的描写,加深了我们对他印象,使他在我们脑海里可以慢慢的浮现出来,而不是一个模糊的影像。我们平时的写作也是一样,应该注重于细节方面的描写。再如,写作时,一个字表达出来的意境也是很妙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内心无聊与无奈、几多的烦躁与不安、几多的茫然与失落、几多的孤寂与闷倦,一个“敲”字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雨夜中,寂寞小屋内,摇曳的灯光下,形单影只的诗人枯坐桌前,无聊地把玩百棋子而又茫然无奈的情景。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3.注重对学生文章的评价
“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同学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室,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不同的,也有可能站的立场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教师应多方面地去看待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赏识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太过严厉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多注意学生文章中的好段落、好句子甚至是好词语,并用笔勾画出来。至于评价,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多方面的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只是写一串评语的话,学生可能看都不看,下次出问题的地方还是不会注意。
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的作文,提升自评自改的能力,感悟写作的技巧,从而学会写作,热爱写作。
4.教师本身水平的提高
教师作为知识与学生的中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写什么、如何写,还要指导学生写出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文章。教师也应该加强自己的积累,用自己对写作的热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功底去感染学生。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尝试各种采用办法,正确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农村写作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勤于反思,才可开辟农村小学写作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