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好作业,构建高效课堂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为例

2020-04-14

读与写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读音布置教材

李 川

(福建省将乐县万安镇万安中心小学 福建 将乐 36400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中说到认真钻研教材,就不得不联想到教师司空见惯的备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一节课尚且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研读教材,参考教参,依据单元目标制定本课的具体目标,翻阅多本教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搜索名师视频能仿则仿,在不断的甄别与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备课内容中,我就备作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课前作业,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

针对有的学生拼音学得不扎实,尤其是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不分,“n”和“l”不分,“f”和“h”不分,多音字读音的选择。我在预习的作业中常常设计了相关的练习,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预习单中,我设计了如下题目: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将领(jiàng jiāng) 划分(huà huā) 勉强(qiǎng qiáng)

廉颇(lián nián) 推辞(cí chí) 抵御(yù yǜ )

当我在批改这一课的预习单时,发现了学生“勉强”的“强”错误率较高,于是上课时,我对“强”这个多音字进行了重点分析(读“qiǎnɡ”时意思为硬要,迫使,如强迫,牵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勉强),并在平时的说话中时不时的用到这个读音,让学生纠错,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也就根深蒂固了。

批阅课前练,能够让我清楚地了解学生易错的生字词,也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率。

2.当堂练习,把控学生的注意力

一节课40分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来完成学习,开小差,走神,做小动作,甚至有一种“空洞”学习(静坐,看似认真,实则根本没有在学)。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常常会在课中穿插一些小练习。例如在教学《父爱之舟》时,我在课上设计了“找茬”游戏:出示三组形近字,说说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第一组:席子—欢度 第二组:暑假—署名

第三组:陪同—部门 第四组:启迪—笛子

分析完后,随即出示相应的“火眼金睛”的练习: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父亲陪着我去报考学校。

B、时值署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

C、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笛者吧!

D、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度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

有的学生,在分析课文时,经常会有“人思而神不思”的情况,在课堂上学习显得很被动,完全就是赶鸭子上架,不情不愿。面对这一类学生,课堂中的练习往往要求就比较低一些,例如在上《古诗三首》时,我用判断题来检验他们,并以此做到提醒的目的:

1)《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

2)“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王师”指的是北宋的军队。( )

这类题目比较简单,之所以出现在课堂中的作业,是为了给理解能力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他们能够获得一种自豪感,以便更有兴致地投入到课堂最为重要的环节。

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不仅明白了这几个字,还让课堂“沉睡”中的同学顿时醒悟了!课堂练习,是一剂良药“专治”走神的学生,也让课堂更加高效!

3)课后练,夯实学生的基础,反思自己的不足

学生的课后练习布置也是一个需要经过甄别的过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又如何最有效的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多与少,正确与否的信息,这些都需要慎重考虑。如果练习千篇一律太简单,程度好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助长骄傲的气焰;如果练习过于复杂,对于学困生就无法完成,也会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压制。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所以必须对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分层。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性文章”时,为了检验学困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我布置了趣味性比较强的练习,以“我”为说明对象进行出题:

请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我是某某人,今年12岁,身高140厘米,体重40千克。( )

2)我比我同桌高2厘米。( )

3)我的兴趣爱好有很多,其中最喜欢的是画画。( )

4)我的眼睛像望远镜一样,能看到很远的东西。( )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他们能非常准确地写出来,并且还能举一反三。对于其他学生,我依然是这几题,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他们理解这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布置作业,也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在这堂课中的不足。例如在《月迹》这篇课文的课后作业中,我布置了分析老奶奶的形象这个题目,但是在第二日的批改过程中,我在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中领悟到:原来这堂课我只是一味地在寻找月亮的踪迹和理解作者内心的变化过程,却忽视了“奶奶”在文中所起到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所以我不得不给这堂课再加半个课时。这也提醒了自己,备课一定要认真,做到全方位的解读文本。

无论是备好课前练或者是课堂练亦或是课后练,都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也让自己明白备课必须多方位,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参,而这些所有的备课和反思一定是促使自己不断成长的助推器,有效的备课铸就高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读音布置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那”与“哪”的读音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字词篇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