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2020-04-14邓茌
邓 茌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心湖小学 江西 金溪 344800)
新课改后,古诗词的篇幅和要求均在语文教材中有所增加,如果教师还借助传统的教育方式,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学手段,就很可能偏离课程改革目的。增加对古诗词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本身针对古诗词内容来说,部分词语较难理解,很难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而体会不到古诗词的美,久而久之还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我认为有三点:朗诵提问知其意,全方位理解内容;体味诗人思想,深入探究诗词情感;细品古诗词,技巧练习培养感悟能力,进而综合性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1.感知诗词艺术
要想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就需要首先做到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只有掌握了诸多词语解释和细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全方面理解古诗词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帮助自己理解古诗词,而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方法也往往会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还可能使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到古诗词的美[1]。
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古诗词鉴赏教学至关重要。以小学必背古诗《小池》为例,教师应首先根据诗词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在朗诵古诗的同时思考这些问题,再通过联系生活和自己的情感经历,主动地回答这些问题。例如,杨万里的《小池》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对于细小美好事物的感受,从而表达对新生事物的喜爱和愉悦之情。而生活中处处皆由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两个在生活细微处发现美和感动的事例,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很显然,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诗词内容,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加以思考,这种把课文知识带到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会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探究诗词情感
任何一首诗都包含着诗人的主题思想。,而诗人在表达上往往比较含蓄,常借用多种表达方法,例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2]。这些手法的运用会升华诗人情感的表达,但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表面含义,更要求学生掌握感受作者情感的能力。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词,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内容的同时,是他们学会体会诗人的思想表达。例如杜牧的《山行》,全诗不仅写景如画,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更从第一视角给读者描绘了一幅令人赏心悦目、奇妙壮观的绚丽秋景。诗歌采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寄托了诗人的高怀逸兴和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之情。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对运用同种表达方式的诗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复习学习,并且很容易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3.感悟诗词内涵
每首诗都蕴含了其丰富的情感,在抒情时采用的表达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表达方法的技巧掌握。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学会朗读,通过运用适合古诗词情感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增加对古诗词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探究古诗词的思想情感,而且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把握诗人思想情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教材上的有限内容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和推荐优秀古诗词,让学生在大量的诗歌中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于谦的《石灰吟》和王冕的《墨竹》,这两首诗都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喻人,共同表达了诗人有着高洁的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精神。但在具体的思想表达上,《石灰吟》主要表达了敢于献身、洁白高洁的精神;而墨竹则表达了坚韧不拔、顽强正直的精神,表达手法相同,而思想情感却不同。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加练习,并借助网络等增加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语文学科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大。其中,古诗词作为教材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不仅有利于丰富他们的情感,还体现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