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2020-04-14

读与写 2020年31期
关键词:科学化心理健康有效性

吴 慧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中学 江苏 南京 211225)

1.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化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实际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中,很多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资金与人才投入不足,甚至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现象正在逐渐改善,心理教育的效果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1.2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撤点并校”的错误理念下,各级城镇学校迅速发展,而农村学校以及学生数量则极速骤减,进而使乡村教育逐步失去中心,学生远离故土外出求学。在这些学生中,除了一些具备优质经济与教育意识的家庭,父母采取了陪读的方法以外,其中大多数父母都让孩子进入到了寄宿学校。这种地域阻隔和文化隔离以及封闭式的管理,不仅造成了这些学生对自己身份认同感的迷失,加重了亲情疏离,还压抑了其良好心态的构成,极大的损害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各级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干预和引导,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调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环境与社会适应能力。

2.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落后。有明确数据显示,农村一线中小学校长自身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目标了解并不够充分,其心理教育开展观念相对落后。这种不良的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了心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还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1999年,教育部明令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会学习和认识自我以及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和各级教师要积极围绕着这三点科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直到2012年,在整个数据整理与调查中,仅有25%的校长对于这一规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种现象不仅说明了农村学校的校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可度较低,还说明了应试教育的理念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2 能力有限,效果堪忧。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他们只是死板的采用着大家熟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种死板的不具任何效果的方法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还会让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从而造成抑郁等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的父母心理教育方式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他们因为知识、能力、时间等的限制,无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性心理教育,或是压根意识不到其心理问题,无法合理面对学生的心理诉求。

3.有效性的构建路径

3.1 加强重视。城市教师要积极的联合农村心理教师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从而有效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实践研究能力,推动其综合科研水平的提升。另外,要想让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得到均衡科学的发展,那么就要避免单向的复制与模仿,防止出现“华而不实”等情况的发生。如各级领导和学校应该积极创设城乡交往对话平台,促进城乡师生在情感、认知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以大度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社会转型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机遇以及挑战,从而科学构建新型农村和城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秩序,推动当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3.2 整合资源。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导向,科学确定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有效聚焦本区域内存在的城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共同问题。如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的心理辅导、学生人际冲突的心理辅导等等。最后,区域内学校还要积极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城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与示范区,积极挖掘本土资源,探索新时期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有效性构建路径,从而科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培养以及教育科学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以及学校一定要有效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性,不断革新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从而有效性促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科学发展,推动当代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

猜你喜欢

科学化心理健康有效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