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问题化教学,提升学生素养
2020-04-14郑静
郑 静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学生主体性被忽略,学生质疑能力弱。小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自主性缺乏,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尤其在小学传统教育中,老师总是给学生以距离感,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老师常常缺少与学生的近距离沟通。教师主要扮演课堂主导角色,侧重讲解和灌输,教学仍倾向于知识的讲解,只注重知识的传递、传达,教学中师生互动少、交流弱,课堂互动感弱,通常小学生看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绝对相信,从不质疑。于是学生往往都是单纯地接收教师讲解的知识,单纯地“被灌输”。学生学习被动,缺乏问问题意识。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小学教学教师往往为正向教学,侧重直接教授学生正确答案,讲解正确方法。加之师生互动弱、师生沟通不畅,老师往往忽略学生真正诉求所在,难以真正注意学生问题所在。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中,讲解正确思路、答案已成习惯,缺少问题化教学的意识,问题化教学经验缺乏。
2.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化教学的意义
2.1 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培养学生主体性。当前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小学学校教育的目标。当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的时候,他们开始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提问的过程中激发自我意识,在提问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深刻理解问题。
2.2 有助于培养学生抓重点抓关键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还处于发育时期,学生通过发问、质疑,往往能更加有针对性地理解一个问题。在发问地过程中,学生也能更直观地找到重点,学会抓关键。在问题化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地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3.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化教学的策略
3.1 课堂中多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在小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激发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学习。设计各种有趣味性的问题,应用各种方式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地趣味性。联系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萌发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中。
如在在讲解周长、面积相关知识的时候,借助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进行情景化教学,将问题代入。借助这样的问题:小猪佩奇的爸爸想在后院修建一个花圃,但是竹子的数量不够,只能做出有16米的篱笆来,请问最大可以围成多大的花圃?就这样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的指引下,他们能积极思考,更加主动地解决问题。
3.2 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发现问题。问题化教学一定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出发的,于是要求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充分认知,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发问。所以,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学着进行自我学习很有必要。经验表明,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反馈给老师,并与老师交流,老师有针对性地教授,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上课。
如在讲解含零的两位数乘法时,教师先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让学生自行观看相关网络教学视频,结合教材进行自学。并列举几组对比性题目,如12×3和12×30,让学生自己类比,举一反三。先自我理解自我掌握,自己难以解决的地方反馈给老师,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3.3 鼓励小组探究合作,鼓励学生利用问题展示自己。一个充满未知、解决方案众多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求欲,不断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探究开放性方案的问题往往很适合用于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利用问题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如在讲解方案选择型题目时,让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案,并记录下来,分别进行计算,加以对比,再在全班范围内利用多媒体展台进行分享,从而对比选出最佳方案。
3.4 设置反思问题,完善知识架构。我们都知道,学习与思考是不可分割的,问题化教学虽然是强调引导学生提问,但这一过程中,要想提高学习质量,就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在反思中深化知识,在总结中完善知识体系架构。
比如在讲解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课后留下思考题“0除以任何数都得0吗?”,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对比归纳,从而反思学习,完善知识体系。
4.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引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对提出果敢发问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将问题设计进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问题化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