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中厂”协同机制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2020-04-12刘知鱼文桂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中厂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刘知鱼 文桂萍

【摘 要】本文阐述“校中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机融合对深化产教融合内涵的意义,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校中厂”协同机制提出创新“一平台,双循环,多通道”的德技并修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形成“技、产、尖”三突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探索智能家居产业未来新业态等措施,深度实现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局面,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校中厂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097-03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但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其优势在于能够更加广泛地接触到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培养各行业岗位所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更大范圍、更好地对接行业发展与就业岗位。自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并遴选出首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经过五年时间,三批次试点单位的建设,现代学徒制趋于成熟,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

一、“校中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机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内涵

现代学徒制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与推广,除国家政策影响外,还在于协同育人三方获利,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共同掌握学生所学情况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与行业标准,有效地缩短了学生适应社会与企业岗位的周期。而且,构建了以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参与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与课程体系为桥梁,以学生学徒同身份、老师师傅同教学、教学生产同进行、成果产品同认定的融合型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性,使企业降低招聘风险,减少上岗培训,得到岗位实际需求的员工;使学校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就业;使学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充分掌握岗位所需技能,缩短职业适应周期。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现代学徒制需调用校企双方大量生产和教学资源,考虑到学校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两个教学环节,从学校到企业,再由企业到学校往返交替进行过程中的管理与协调工作,难免会存在缺失或不必要的麻烦。

“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开设“校中厂、厂中校”,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是对相互之间初级合作的延展。通过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出租场地的形式进行相互合作,通过更近距离的接触促进深层次的相互融合,达到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学校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三大职能,引进企业进驻校园后可以为学校提供更为直观、更为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实习机会;企业在生产中遇到项目研发、技术创新时可更加便捷地匹配到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共同完成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政策影响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校企共同编制行业或地方标准等社会服务,共同进行技术扶贫等工作同样也因为“校中厂”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便捷与深入。

“校中厂”更是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适宜的成长土壤。将“校中厂”与现代学徒制相融合,有效地解决了两个教学环节衔接的空间与时间问题,真实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相互之间实现有机衔接,甚至在同一天内,学生可以在教室学习完老师讲解的理论原理后直接进入企业,并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战演练,企业在降低了生产成本(低成本租赁场地)的同时,也减少了师傅脱离生产专门关注与培养学徒的时间成本。此外,“校中厂”不但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也促成了创新型教育教学团队的创建,学校老师在课余之外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攻关与项目研发,企业骨干在生产之余参与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通过育人、科研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助力技术、技艺创新,产品升级,良性推动行业发展。

二、基于“校中厂”协同机制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相对接”的原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致力于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强化专业建设、教育内涵、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招生即招工,校企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校企共建创新型教育教学团队,不断完善能够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试点项目工作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文件精神,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推进至一个育、技、研、创四协同的新阶段。

(一)创新“一平台,双循环,多通道”的德技并修育人机制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2015年获批的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广西华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蓝公司”)共同投资近两千万元共建“校中厂”为模式的实训基地—— 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家具生产加工实训基地。明确双方职权,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完善“校中厂”运营机制和组织架构,通过企业所承接的真实家具设计与生产的业务项目结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针对性且真实的生产性实训项目。结合“职教二十条”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精神要求,校企双方协同育人,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立双主体育人机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与实训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参照行业标准与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进一步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与课程标准以及人才评价机制。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执行招生即招工工作方案,明确招生计划、考评方式以及录取办法;学校通过单独录取和中高职衔接招生,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同时,在学校招生过程中企业、学校、学生签订相关三方协议,实现学校招生、企业招工一体化,协议中明确试点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任务、薪资待遇等内容,明确学徒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和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与责任。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华蓝公司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构建了以华蓝公司资源平台为基础,以建院“鲁班精神”+华蓝“工匠精神”双循环育人理念为引领,贯通学徒“3+N年”职业生涯的“一平台,双循环,多通道”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职业能力进阶孵化仓”作为育训结合进阶板块,校企双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教学内容导入教育过程,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以学徒管理数据库和企业人才需求数据库作为职业测评基础,试行通过弹性学制探索“学分银行”,为学徒规划前、中、后端职业发展通道。运用“学徒性格分析+能力进阶+职业精神培育”公式,对学徒进行系统化培养和测评,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实现学徒的全面发展。具体见图1。

(二)形成“技、产、尖”三突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把握产业脉搏,站稳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高点。围绕“职教二十条”中职业院校应当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的精神,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华蓝公司面向家具制造业先进技术技能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强化华蓝“校中厂”模式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的特征,把准“建筑装饰产业智能家居+全屋定制”的发展方向,整合学校场地、课程、师资资源和华蓝公司资本、技术、设备、管理和平台等优势,根据全屋定制生产链精准构建学徒岗位能力模块,师徒通过BIM 技术+华蓝公司家具创新研发中心,抢占行业先机,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实现技术成果转换。校企共建“校中厂”建立完善的企业运营机制和组织框架,承接實际家具设计与生产工程项目开展业务,以实际生产过程作为教学环节,学生亲手参与设计,现场观摩生产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并以最终设计和生产成果作为校企双方现代学徒制师生之间的培养考核依据,切实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2.拔尖育人策略,培育“大国工匠”型人才。为响应“职教二十条”中传承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技艺,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的号召,除“校中厂”外与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能力进阶孵化仓”的第二阶段末期,为学徒打通了大师工作室培养通道,具有技术特长和潜质的优秀学徒经校企双方共同在品德与技术的综合考核后,可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大师工作室或进入华蓝公司资源平台中的创新技术大师工作室研习,通过技能大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实际作品创作生产等内容,强化学徒技能水平,与对技艺的深度理解,进一步提升家具行业高、精、尖人才培育效率。

3.企业多通道就业岗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华蓝公司在“3+N年”育人机制的N阶段(末端就业阶段),探索了高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企业的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型高阶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与岗位数据库建设,动态跟踪学徒成长情况,按比例分析学徒就业趋势,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三年学徒期满后,可根据自身情况与校企双方的数据分析对就业岗位进行三项选择,优秀学徒可选择通过综合考核后进入大师工作室继续深造,作为大师传承人参与作品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感悟技艺的精度与文化的深邃;亦可选择留任原厂,延续现阶段岗位工作与工艺流程处,实现稳定就业;同时也可通过校企人才与岗位数据库综合评价结果,由企业导师或学校老师推荐至华蓝资源平台中更广泛的合作企业或其他岗位中任职,或通过在实际项目中的扎实积累,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承接项目,甚至自主创业,以成就其对职业生涯的拓展期望。

(三)校企协同探索智能家居产业未来新业态

1.“1+X”证书紧密衔接产业升级与跨界项目研发。充分发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云架构下的BIM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资源,将试点项目的技术成果—— 全屋定制+BIM+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研发项目,对接学院的超融合云平台,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与质量监控,深化装配式建筑前中后端项目的一体化研发,并且在项目过程中可将成果作为典型教学案例导入学院专业资源库与BIM族库之中,进一步充实教学资源。此外,通过全屋定制项目在BIM技术中的应用,华蓝公司在该过程中逐步完善其全屋定制体系的建设标准,有效实现产业升级。在此过程中,学徒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进一步提高BIM技术的应用水平,为1+BIM证书的考级打下坚实基础。

2.建设中的“人工智能+全屋定制应用创新中心”。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正以华蓝“校中厂”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载体,建设“人工智能+全屋定制应用创新中心”,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整合现代学徒制项目中的优秀成果,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5G建设、BIM技术应用与推广、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探索并打造人工智能+智慧家居的未来形态,将现代学徒制的创新价值推向更高层次。

现代学徒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机制,企业获得真正岗位需求的人才,学校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生产,形成三方共赢局面。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校中厂”天然优势,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为技术研发、工艺创新、文化传承、企业升级等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有效解决了实际生产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在此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共建创新型师资队伍,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通过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形势、企业需求,从而提高科研与服务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通过不断探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现代学徒制专业与“校中厂”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幸福.基于“模块化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电梯专业师资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

[2]单艳芬,林春.基于校中厂平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J].职教通讯,2014(32).

[3]高倩,南楠,张兴军.现代学徒制在“校中厂”环境下的实施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4).

[4]丁度坤.基于“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探索[J].职教论坛,2014(18).

[5]彭高宏.基于“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

[6]吴雪峰.中国情境下现代学徒制的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7]李明炅.基于“协同创新,产学结合”工+匠人才培养体系的家具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样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HZJG2017A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知鱼(1989— ),男,河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桂萍(1965— ),女,广西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校中厂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