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的实践研究
2020-04-10黄亦玲
黄亦玲
目前,各地学校普遍存在评价与教学相脱离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但考试命题缺乏精细化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作了“考试命题精细化与教学改进”的相关实践研究,以期使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在精细化方面能有所突破,在改进教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内涵及意义
所谓精细化,是指“精细”的系统化、标准化。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就是把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经过系统精化和标准细化后,使试题的每一部分都达到精益求精。它包含全、准、活、实、新五层意思。
全,即基于全体学生与学生个体差异,既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新旧知识点的衔接能力,又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准,即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强化语文教学的初心。
活,即在题量和要求上充分体现灵活性、开放性,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实,即每一道题的命制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题型的编制都建立在教材特点的基础上。
新,即试题注重激发的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活力。
将精细化模式植入小学语文考试命题中,有利于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精确串联和细化梳理起来,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使教师在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其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反思與调整。
二、考试命题缺乏精细化的主要表现
如今小学语文考试命题距离精细化的要求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不仅考试过于频繁,而且试题过多过滥过泛,甚至有的试题纯粹是复制以前或其他学校甚至网上的试题,这些试题很多有失偏颇、超出范围,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不相吻合。这种对考试命题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发挥不了考试导教、导学的“指挥棒”作用,而且还对教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
1.学段目标缺乏层次性
语文考试命题须顺应学生的成长历程,并依据学段教学目标作出相应调整,但目前的考试命题往往缺乏学段特征。例如,无论是低学段、中学段还是高学段,都有“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或按照课文原句填空”的题型出现,这对于语句累积量不足及受理解能力限制的低、中学段学生而言是必要的,但对于语句累积及理解能力都已到达一定程度的高学段学生而言,则不能反映出其真实的语文水平。
2.学科性质缺乏统一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高度契合的和谐关系,“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语文考试命题也应根据学科性质,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目前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不同程度地缺少思想文化内涵的人文温度,更多地倾向于字、词、句的工具性训练。这种片面强调工具性而缺少人文主旨贯穿的考试命题,必然会使整份试卷丧失内在的“魂”,进而导致气韵上支离破碎,形式上毫无美感可言。
3.语文素养缺乏整体性
长期以来,“听、说、读、写、看”一直是众多一线语文教师所追捧的语文教学真谛,不厌其烦地反复实践。体现在考试命题中,主要是基础知识题充溢其中。例如,“选择正确的音节填在横线上”“画出有错别字的词语,并依次改正过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等,阅读命题未能体现学段梯度及相应阶段的训练重点,而且多数只是对文本信息检索能力的考查。作文命题未能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尤其未能紧扣学生熟悉、有真切感受的话题,写作要求也常与之对应的习作训练阶段的要求不相吻合。命题的难易程度及学段梯度不明显,等等。上述问题,导致教师很难从命题的考查中发现学生在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盲点。
4.识记检测缺乏应用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后收集了近200份的考卷。通过对这些考卷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发现,很多考卷中的许多考题只对语文能力五个层级中的最低层级——识记性内容原形再现,缺少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等其他四个层级的参与。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与指导实践,而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导教导学价值的考试命题,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各个阶段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而且还能够比较准确地考查出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和领悟语文应用规律的情况。考试命题形式单一、机械,没有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必将误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考试。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教学而陷入厌学状态。
三、考试命题精细化应遵循的原则
从上述考试命题缺乏精细化的主要表现中可以看出,当前很多考试命题已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初心和基本理念。这样的考试,不仅使语文考试效度大幅度降低,更严重的是还带来了教师唯试卷是从、教辅泛滥成灾、学生陷入题海、语文素养低下等严重后果。为彻底改变语文考试命题这一现状,使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有实质性的突破,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必须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让学生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的出发点。所以考试命题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考查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
2.全面性原则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覆盖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全方位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所以考试命题应以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准绳,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仅要有测查知识与能力领域的内容,同时也要有测查习惯与情感领域的内容,而且各个部分的比例要恰当,确保命题充分体现三维目标。
3.指导性原则
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优生与差生,更主要的是为了形成学习反馈,指导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因此,考试命题应担负起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考试与指导融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考试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情况,从而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指明方向。
4.科学性原则
考试命题应坚持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实际生活情况,适当增加联系社会、适应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互相渗透等有价值的开放性试题,不出偏题、怪题、似是而非的题。命题量适中、起点适当、坡度适宜,确保命题科学严谨。
5.创新性原则
考试命题应当体现新课程改革方向,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体现语文学科考查角度的新颖性和独到性。要通过考试命题的创新性设计,引导学生从命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语文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考试命题精细化的思路调整与实践
根据以上考试命题原则,为使考试命题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更有效地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更充分地发挥其对改进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路调整与实践。
1.更加凸显层次性
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已作了具体划分与详细说明,考试命题应以此为依据设置阶段性目标并在原创性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命题的学段特点,才能真实地考查出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对于低学段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刚刚步入学校,认识的字并不多,考试命题应以写字题为主,而且还应尽可能简单和可操作。例如,为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可要求学生仿照例字、例词、例句,工整、规范地抄写在方格内或横线上。这一试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通过感悟汉字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的写法,端正书写态度,养成写工整字、写规范字、写美观字的习惯。对于中学段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经过低学段的书写训练,已经具备了书写能力,此时的考试命题就应抓住关键笔画,仿创结合。例如,四年级的一道试题是这样的: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准确、规范地写在以下方格里。
这道题虽是写字题,但也同时考查了学生积累名言诗句的情况,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经过了前两个学段的书写积累,书写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此时考试命题就应凸显学生的个性,注重与现实生活相呼应。例如,笔者曾在六年级上学期的一次考试中出过这样一道题:
学校厕所的水龙头边要张贴一块标志牌,请设计一则8个字左右的内容并填写在下列空格里。
这道题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且具有思维含量,因而比起单纯“抄写句子”显得更有现实价值。
2.更加突出学科性质的统一性
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实现有机的统一呢?下面一题可以说明。
请从“夭折、丧生、葬身、毙命、瞑目、捐躯、死亡”等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人人都有一死,只是死亡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因年事已高自然而然地安然( ),有的因暴病未及成年就过早( ),有的因交通事故而( ),有的因恶疾而( ),有的因坠入大海而( )鱼腹,有的因作恶多端而( ),有的因救助他人而英勇( )。人终有一死,但为人民利益而死自然重于泰山,因祸害一方而死自然轻于鸿毛。
以上是某校小学毕业班语文质检考试卷中的一道语言基础题。这道题的意义在于,它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它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考查了学生词汇累积量以及正确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另一方面,通过选词填空时认真阅读这段有关死亡的话题,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死具有不同的意义,这实质上是对他们的一次生命价值教育,因而也渗透了语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基于此,衡量考试命题是否精细化,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紧扣住语文学科特点,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3.更加彰显语文素养的整合性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基于课标的精神,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以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核心,全面检测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思维、综合能力,使考试命题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重在整合、难在整合,应以整合为依托,以创新为导向,坚决减少对单个知识点的考查,避免机械考查知识点或把知识点的考查细碎化。
在具体命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基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听、说、读、写等知识点整合命题。如:期末考试时,小英的数学成绩不及格,她想放弃补考机会。你应如何鼓励她?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其次,要基于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价值取向等综合素质,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合命题。如:(呈现一篇新闻稿)你读了这篇新闻稿后,对该事件有什么看法?最后,要基于考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融通、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整合命题。如:(呈现一篇歌颂老师的短文)除文中《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感谢有你老师》这两首歌曲外,请你写下你所知道的专门歌颂老师的歌曲。由此可见,通过加强整合与综合,争取在有限的命题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使命题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
4.更加充分体现识记检测的应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实践。作为考查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工具的考试命题,不但要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更要焕发出充满活力的“生活味”,让考试命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考试命题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指导意义。为此,考试命题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首先,应注重考查学生留心语文的情况。如:你留意到报刊、电视、马路上的广告用语了吗?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原因。这一命题可谓一举三得:一是考查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留心语文的情况;二是激发教师重视开发与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三是促使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其次,应注意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如:请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分别用一句话筒要介绍2018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这道题,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时俱进,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运用及概括的能力。最后,應注意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如习作命题:一个人或许没有经历过太多大喜大悲,但平凡的生活里处处充满爱。请将一个最让你感动的爱的故事写下来。这是一道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且灵活性、自由度很高的习作命题。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表、有事可写,使学生的生活积累与习作水平得以充分挖掘与发挥,很好地达到了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精细化,就是要求命题者以语文课程标准为遵循,设计出原创性、引领性、指导性的试题,从根本上减少语文考试命题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语文考试命题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及其目标的达成情况,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学校树立新时代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