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手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产后腰痛疗效观察
2020-04-10彭庆珊
彭庆珊
(瓮安县中医院,贵州 黔南 550400)
腰痛是产妇分娩后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冷痛、酸痛、麻木等,可累及腿部,从而导致患者腰部活动能力受限[1]。产后腰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产前孕妇钙摄入不足、产后盆骨韧带松弛、产后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等原因有关[2]。该病如果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转变为产后慢性腰痛,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且降低产妇照顾婴儿的能力[3]。目前,中医治疗产后腰痛的手段较多,如中药熨烫、针刀、穴位贴敷等[4-6],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一般,容易复发,两种以上方法结合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探讨整脊手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产后腰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就诊的产后腰痛患者60例,诊断标准:产后出现腰部疼痛、麻木、腰部活动受限;尿常规及B超检查正常;患者腰部未发现明显病变;患者产前无腰痛症状,产后腰部疼痛明显;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产前有腰痛史;依从性差不愿配合治疗;子宫恢复不良,盆腔有积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6±4.7)岁,病程6~36个月,平均病程(28.12±13.5)个月,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9±1.3)周;研究组30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9.1±5.3)岁,病程4~39个月,平均病程(28.12±13.5)个月,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9±1.3)周。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部,躺于治疗床上。中药自拟熏洗方组成:透骨香15 g、大血藤15 g、艾叶15 g、鸡血藤10 g、飞龙掌血10 g、大风藤10 g等,加水1 000~2 000 mL煮开后文火煎煮20 ~30 min,煎取300~500 mL;药渣加水1 000 mL,煎取200~300 mL,合并药液,转移至熏洗仪,设置温度37~40 ℃,反复熏洗患处30 min,1次/d。疗程3周。
研究组患者取端坐位,双手下垂,两目平视,暴露腰部,躺于治疗床上。整脊法主要以理筋弹拨、调曲为原则:(1)整复手法:患者取端坐位,两腿自然分开,屈膝成90°,助手站在患者左前方,两腿夹住患者的左膝,双手按住患者左大腿根部,用力不可过大。施术者坐在患者身后偏右侧,左手触及偏歪或者脊旁有硬结的点进行调整或松解。(2)放松手法:先用左手拇指按住腰椎第一节上部左侧,右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手指沿腰椎旁从上至下行揉捏法,整理对棘突上韧带1次;再用左手拇指按住腰椎第一节上部右侧,按左侧方法整理棘上韧带1次。此外,腰部肌腱如有压痛点可用按法,每次按揉5~10 min,1次/d。(3)应用与对照组相同的中药熏洗法治疗,疗程3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纸上面画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1.3.2 腰部功能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内容包括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14分)、膀胱功能(6分),JOA总分最高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1.4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腰部功能恢复正常,改善率大于90%为治愈;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改善率为75%~90%为显效;患者疼痛症状轻微减轻,改善率为30%~75%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未好转,甚至加重,改善率小于30%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研究组305.51±0.754.43±0.71a3.96±0.64ab3.15±0.41ab对照组305.56±0.694.91±0.79a4.52±0.67a3.92±.048at-0.383.504.689.45P-0.705<0.001<0.001<0.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3周后JO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研究组3017.12±2.8418.42±3.10a21.51±4.13ab22.61±5.45ab对照组3017.01±2.4518.24±2.14a19.47±4.51a20.47±4.25at-0.2270.3702.5842.398P-0.8210.7710.0190.018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结束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腰痛多出现于产妇分娩后的哺乳期,病情缠绵难愈,不仅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还降低了其对婴儿的照顾能力[8]。相关研究[9]表明,产妇产后2年内腰部疼痛的发生率达到1/5,虽然通过药物治疗症状会有所改善,但过度劳累、受凉后腰痛极易复发。中医学认为,产后腰痛是肾虚的表现。《傅青主女科》云:“胞脉系于肾,腰为肾之府,产后劳伤肾气,损伤胞络,或虚未复而风乘之也。”妇女产后气血两亏,易受风寒之邪侵扰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疼痛的症状。现代医学则认为产后腰痛属于腰臀部的软组织损伤[10],其发生原因与脊柱和骨盆的动力平衡失常和松弛素等激素水平降低有关。产妇在妊娠期间会分泌大量松弛素,产后松弛素未及时下降到正常水平,使得骨盆韧带及椎骨韧带松弛,扩张后无法立即恢复,造成腰椎各关节稳定性降低,因而引起腰椎的轻微错位、韧带拉伤或无菌性炎症[11]。其次,胎儿会从母体中吸取部分钙质,钙质的流失也可导致产妇缺钙而引起腰痛的发生。此外,孕妇产前不良坐姿也容易导致腰部肌肉慢性劳损,炎性物质积聚而引发疼痛[12]。
现代医学治疗产后腰痛以补充激素为主,辅以抗炎镇痛药物治疗,治疗手段较单一,效果不明显。中医认为腰痛的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治疗产后腰痛以补脾益肾为主[13]。整脊手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梳理手法作用于患者腰背部,通过调整、梳理脊柱各小关节之间位置,使其达到平衡状态,促使腰部功能恢复正常的一种外治手法。整脊手法可以刺激体表腧穴,辅以中药熏洗可通经活血、温经散寒、通阳益肾,从而使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痛、并发症少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整脊手法与中药熏洗均对产后腰痛有一定疗效,但两种方法结合疗效更佳。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诊断要明确,定位要准确,挤压方向和程度要适宜;除双拇指触诊外,最好采用X线片、CT、磁共振等检查协助诊断;手法整复要恰当,轻重要适度;整复偏移方向时,一定避开脊髓,反方向整复;错位椎体整复前局部外敷苦参洗剂,时间不少于1 h。按以上要求整复,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