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如何上出“新”意
2020-04-09谭方亮
[摘要]复习课不能“炒现饭”,要有一定的“新鲜度”,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复习的效率。重新组织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主题、精准确定复习目标、精巧渗透核心素养、精确瞄准高考靶心,能有效吸引学生,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复习课;主题教学;核心素养;罗马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01-03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它应该要有“新”意,譬如新的设计、角度、史料、观点或结论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历史课的“新鲜度”和“敏感性”。下面是笔者在复习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精心设计教学主题
“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一堂课没有主题,那就是一盘散沙。缺乏主题的课堂充其量只是若干知识的简单罗列,缺乏深度、缺乏思想。”[1]因而,精心设计教学主题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好的主题会迅速吸引学生眼球,让他们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的迫切心情;一个好的主题,也能整合相关内容,达到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本课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尝试设计了几个主题。先是设计“伟大属于罗马”和“荣耀归于罗马”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属于同一个含义,虽然点出了古罗马的地位和影响,但没有突出古罗马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遗产——法律,扣题不紧,没能使人一目了然。后来笔者又想以“永久征服世界”作为主题,有人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武力的征服不能持久,宗教的征服也会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减弱,唯有法律的征服才能持久。但仔细一想,这个主题显得高深,需要解释才能明白,也没有达到一眼即可洞穿的效果。最后笔者采用了“鲜活的法律,永久的生命”这一主题。笔者认为,这个主题非常好,一方面紧扣课文内容,无须更多的文字解释;另一方面强调了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这个主题文字精准、表述准确、过目不忘、扣人心弦。一个好的主题应该满足这些基本的要求。
二、精准确定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应该来源于课程标准。但是,“课程标准只是教学的‘纲,在实施中必须要准确理解,深刻把握,逐一分解细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指导教学的目的,才能‘纲举目张”[2]。复习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精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应该从课标的文字表述、单元的整体安排、模块的宏观要求入手,结合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时代主流价值观的需求和历年高考的要求,对课标进行精准、合理、有效的解读和细化。课标的解读是否准确、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复习目标的确定,从而影响到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非常简单: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3]实际上就是六个字:“内容”“作用”“价值”。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但其内涵非常丰富。结合历年高考的情况,笔者在制定本课的复习目标时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拓宽和挖深。具体来说,笔者制定的复习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结合罗马的国家发展情况,了解罗马法的演变历程,增强时空观念。
(2)结合政治、经济状况,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罗马法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罗马法的实质。
(3)掌握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加强对历史的理解。
(4)阅读材料,提取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相关信息,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由证来的方法。
(5)从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这五条内容总的来说是紧紧地围绕着课标的六个字展开的。“内容”体现在前四条中,虽然保护私有财产这个核心内容一直没变,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其具体内容及适用范围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四条中,从帝国的扩张中可以看到,罗马法调整与缓和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从而维系着庞大帝国的统治。“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五条中,要求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长时段地看待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这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罗马法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与本课的教学主题吻合。
三、精巧渗透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历史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也是考试命题的重要角度,中学历史教师应该自觉地将这五个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讲求自然地融合、精巧地渗透,不要刻意地追求,不要人为地强加。
历史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时序性,历史時空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笔者设计了两个时间轴。
一是中外历史联系时间轴(见图1)。这个时间轴中,将罗马与中国放在一起,反映了两国发展的历史线索。这个时间轴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建立起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方便对比了解两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
另一个是罗马法的演变时间轴(见图2)。这个时间轴非常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表,它将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国家的扩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揭示了罗马法演变中三个重要的发展变化,将全课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非常清晰的梳理,相信会给学生留下一个不一样的印象。
课堂上还利用了有关罗马扩张的两张地图,结合上面的两个时间轴,非常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此外,借助于罗马法演变过程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解释。这些概念包括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等。通过分析罗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让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了解罗马法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通过相关史料,分析罗马法的阶级属性及时代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的相关信息,掌握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由证来的史学方法,培养了史料实证的意识。
四、精确瞄准高考靶心
一切不以高考为目的的复习都是“耍流氓”,不瞄准高考的复习都是“害人虫”。一轮复习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应精确瞄准高考的靶心,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上,笔者出示了近五年全国各套新课程文综卷对罗马法的考查情况,共涉题27道,其中选择题22道,非选择题5道。从全国卷(含甲乙丙三套)来说,除2017年外,其他年份均有命题。由此可见本课内容的重要性。
通过对2014-2018年共22道选择题进行分析,发现它们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五个方面:罗马法演变的形式、原因,罗马法的内容、特征及影响。尤其是罗马法的影响,考查的次数最多(详见表2)。这样,这節课的教学侧重点就非常清晰了,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方向就极为明确了。课堂教学中内容的拓展、隐性内容的挖掘、问题的设计、史料的选择、语言的组织都紧紧地围绕着这些角度展开。
从2017年开始,考试大纲修改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核要求,突出了对问题意识的考查,强调发现问题。[4]本课教学,始终以问题为核心,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包括罗马法三次重要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核心思想、主要调整的关系、运行过程中的特点,罗马法的实质和局限性,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有的需要学生通过结合教材、阅读史料来回答,有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纵横联系来回答,有的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后结合相关内容来回答。如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这是全课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难度最大、思维含量最高的一个问题。要解答这个题目,学生首先要发现问题:这个题目要求答什么?怎么回答?这个题目要求答的是“原因”,可实际上,必须涉及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精神、原则等,还要考虑这些东西对后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如要点示例:罗马法内容丰富,涵盖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律规范。这样的答案要求先从罗马法中选取一条内容或主张,再看它在后来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或价值。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问,似乎有着开放式问题的痕迹呢!
总之,复习课是中学课堂教学的常态,它应该是新授课的延伸、拓展和升华,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提高其有效性,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谭方亮.历史主题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2016(4):36-38.
[2]谭方亮.唱响课堂:中学历史有效教学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M].北京:高考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袁妮)
[基金项目]本文为第三批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史学阅读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项目编号:1201630007)和广东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DES136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