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新求异 绽放精彩

2020-04-09欧玉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培养策略

欧玉刚

[摘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反其道而思之、换角度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多元化理解、张开想象翅膀等,进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语文教学。

[关键词]求异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05-02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维,具有广阔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另辟蹊径,运用求异思维感悟课文,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开阔学习思路,使教学活动更具创新活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一、反其道而思之,推陈出新

在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习惯于照搬教参,按部就班地解读课文。诚然,这对于总体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了解人物主要特点十分必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文本的解读如出一辙、毫无新意。其实,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往往具有多面性,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文章特点,引导学生反其道而思之,结果就会与众不同,使人耳目一新。

如《曹刿论战》一文采用对比的手法,用鲁庄公的“鄙”突出曹刿的“谋”,让人感觉到鲁庄公是一个目光短浅、不懂军事的国君。但是文本实际反映的鲁庄公并非如此,如果忽视他的优点而只知其缺点,那么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就不完整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关注鲁庄公的长处。这样学生就会发现:鲁庄公虽然不懂战术,但能听取曹刿的意见,虚心谦恭;战后胜利了,他不知为何能够胜利,便“问其故”,做到不耻下问。这分明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明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向思考鲁庄公的为人,让学生解读出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另一面:谦恭虚心,不耻下问,自知之明。这正是反其道而思之、推陈出新的结果。

二、换角度感悟,智者见智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文本的感悟也就不一样。实践中,教师应摆脱对教案的依赖,灵活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理解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见解。

例如,《哈尔威船长》一文中,主人公哈尔威与船同时沉人大海,“面对死亡,他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成就了一个与船共存亡的光辉形象。这让人在敬佩之余,不禁对生命意义产生了思考。于是笔者安排学生探究:怎样看待哈尔威船长的沉海?有学生的回答叫人耳目一新,他说:“哈尔威船长不一定要选择死,他是个好人,活着更有意义,对社会,人民贡献更大。”这一学生的话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参与讨论。其实,学生并不缺少解读文本的能力,缺少的是从新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要做学生的学习引路人,让他们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求异思维。

三、结合生活实际,实话实说

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虚构性,这实际上就给读者理解其内容增添了些许难度。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在文本世界里遨游,而且要抓住文本内容与现实的结合点,带领学生回到生活中来思考内容的现实意义。

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愚公的形象十分鲜明,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他不畏困难,不怕讥笑,坚持移山,他的毅力让人十分敬佩。但是时过境迁,到了今日,愚公的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在有些人眼里已不再入时,他们认为或许有更好的解决途径。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笔者向学生提问:“联系实际谈谈移山和搬家,哪个更好?”有的学生认为搬家简单易行,有的学生说搬家不必破坏环境,有的学生说移山耗时耗力耗钱……他们的看法无疑更贴近生活实际。课本中不乏这类可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的文章,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解读,不仅丰富了思想认识,也锻炼了求异思维。

四、多元化理解,各抒己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就要注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多元化理解文本,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如《成功》一文中,季羡林先提出成功的公式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再分别论述“天资”“勤奋”“机遇”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探究,得出了“勤奋是成功之道”这一中心观点。这一環节教学结束后,笔者趁热打铁进行了拓展:你认为勤奋、天资、机遇哪一个更重要?这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他们有的说天资最重要,因为尽管自己已经很勤奋但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有的说勤奋最重要,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的说机遇最重要,因为机会可以决定同样努力的两个人谁更容易成功。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各说各的观点。笔者允许他们保留各自的见解,接着引领他们进一步探究文本,使课堂在探新求异的热烈氛围中不断绽放精彩。

五、张开想象翅膀,探究出新意

人的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与联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展开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扩写课文,有的学生用第一人称生动地抒写了吴均游历富春江到桐庐一带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优美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景,令人向往;教《孔乙己》时,笔者让学生改写课文,有学生转换时空,把孔乙己放到现代社会里来,写他考上大学后,光顾咸亨酒店时的场景,写得有板有眼;教《桃花源记》时,笔者让学生续写课文,有学生描绘了自己去探索并发现桃花源的经历,写得趣味横生。实践证明,教师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感想更加丰富,这样教学自然而然便生发出许多新意。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就应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等,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语文教学不断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袁保平.语文教师的好课观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邢弟红.引导想象力求创新[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10):22-2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