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外媒英语报道话语分析研究

2020-04-09华东师范大学林元彪徐嘉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词主题词语料库

华东师范大学 林元彪 徐嘉晨

提 要: 本文以两种算法自建70周年和65周年国庆外媒英语报道语料库,从新闻标题、国庆英文表述和新闻内容等维度考察国庆70周年外媒报道话语特征。研究发现,英美两国媒体在传递中国国家形象时大量使用“劫持”策略;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力形象认知度显著提升,且已能与中国国家形象形成较高关联度;繁荣、发展、进步和国际领导力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一部分。研究还发现,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常识错误普遍存在;各国媒体的关注主题各有不同。

1. 引言

在新时代中国国际角色转变和国际政治力量格局剧变的背景下,中国重大庆典作为有着重要政治内涵和深层政治意义的仪式活动(胡国胜,2012),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国庆因其能够塑造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形象,增进国家认同,实施政治动员,诠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促进国际关系的协调(陈金龙,2009),是中国最重要的庆典之一。因此,外媒对中国国庆的报道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际舆论对中国最具有综合性和导向性的整体评价,是考察外媒对中国国家形象传递情况的重要材料。为此,本文以外媒对中国国庆70周年的英文报道为研究对象,以Wordsmith Tools 6.0为分析工具,依据批评话语分析原理,从新闻标题、国庆英文表述、主题词索引行和economic实词搭配等角度揭示外媒话语中的中国国家整体形象。

2. 文献回顾

近几年,为了解中国国际政治环境,国内涌现许多关于外媒中国报道的研究: 1) 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话语英译的研究。如窦卫霖(2015,2016,2017)对“习近平话语”的翻译和传播的考察;邵斌(2014)和胡开宝(2019)对“中国梦”英译在西方媒体中的传播和接受研究;胡开宝(2018)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术语“一带一路”英译在英美印等国传播与接受的趋势和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的研究。2)对中国政府重大举措的外媒新闻研究。方格格(2018)对2016—2017年间中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报道的分析;李静(2018)对2011至2015年间英国媒体有关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3)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国际形象构建和变化的研究。吴建清(2013)对《时代》周刊中国镜像分布图的大量定量分析;赵永刚(2017)对中国经济形象在《时代》中近60年(1949.10—2007.12)演变的考察。4)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热点问题的研究。潘艳艳(2015)对2013年至2014年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有关中国海军的新闻报道的分析。总体来看,这些研究较多聚焦具体问题。本文以国庆70周年外媒英语报道为研究对象,意在借助这一特殊庆典探讨外媒对中国的整体态度和关注主题。

3. 研究设计

1) 研究语料

为了解“英语世界的第一反应”——国际英语媒体对新中国70周年国庆的即时报道,本文以谷歌新闻作为国庆70周年外媒新闻报道语料来源(以下称为“A库”)。该语料库为自建语料库,收录的语料为2019年10月1日到4日间外媒发表的、且包含“70”+“China”或“70th”+“China”的新闻报道,检索时间为2019年10月4日15 :00时。谷歌新闻是一款收录了来自4 500多个新闻源(Karch,2019),依据机器聚合算法推荐和更新新闻,“去人工化”的Web新闻聚合器(金兼斌,2014)。本语料库共有111篇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86个英文网络报纸和杂志的英语新闻,形符数为86 516词。

同时,我们以“国庆65周年”语料库为对比语料(以下称为“B库”)。该语料库收录的语料是在NOW语料库中,由C++语言检索和人工筛选后的2014年10月1日到4日间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17个英文网络报纸和杂志发表的提及或报道国庆65周年的新闻。B库的筛选条件为: 在新闻标题或全文中出现“National Day”或“national day”或“65”和“Chinese”或“China”,且两单词间隔单词不超过15词。此筛选条件既能保证尽多删去和国庆65周年无关的新闻,也能尽量不误删相关报道。(1)NOW网页版设置的关键词间隔是五个,但国庆的英文表述65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头尾间隔达到6个单词,所以只能通过自编码对离线语料进行查询。我们将关键词间隔设置为15个词,可保证既不遗漏又不因条件过于宽泛而收入无关语料。NOW新闻数据库由杨百翰大学的Mark Davis团队研发,收录了近十年来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包含香港),10 306个主要英文网络报纸和杂志等的报道,如今拥有85亿词数据,每月更新1.2—1.5亿词(董通,2019)。本研究购买并使用了NOW 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的语料。B库最终一共包含19篇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17个英文网络报纸和杂志的英语新闻,形符数为19 956词。

表1. 国庆70周年和65周年外媒新闻报道语料库

这两个语料库构建方式略有不同,但均来源于网络新闻报道,可直接在网络阅读,不具有付费排他性,来源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和可比性。

2)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回答以下三方面问题:

(1) 从话语策略看,外媒话语方式的倾向性特征如何,具体操作如何?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送有何影响?

(2) 从概念表述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外媒报道当中的英文表述方式有哪些,反映了何种评价性态度?

(3) 从话语内容看,外媒对国庆70周年庆典的报道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话语有哪些,其评价态度如何?

3) 理论框架

本研究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采用语料库方法,分析外媒对中国重大庆典的情感评价。Van Dijk (2016)认为,从本质上说,媒体不是中立的报道者,而是“帮助重构预先制定的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一种致力于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Weissenrieder,1997)。依据批判话语分析可以研究话语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话语如何通过意识形态控制受众思想以及社会对话语的影响和话语对社会的反作用(丁建新、廖益清,2001)。

虽然批评话语分析能较好地研究话语、意识形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时代提出的的大量数据和深度挖掘的要求,给批评话语分析的传统文本分析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方格格,2018),语料库话语分析应运而生。语料库方法从主题词、索引行、搭配等方面对文本信息进行话语分析,揭示研究者预料之外的隐含思想,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视角(邵斌、回志明,2014)。国外已有学者采用语料库分析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讨话语构建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Piper, 2000; Stubbs, 2002; Baker, 2005; Nerlich, 2012)。近几年国内也涌现许多将语料库分析法和批判话语分析结合的研究(钱毓芳,2010;赵永刚,2017;胡开宝、张晨夏,2019)。

4) 研究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在A、B两个语料库当中,就外媒报道的标题和内容进行主题词索引行、实词搭配、情态动词索引行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发现具有代表性话语主题、话语态度和话语策略。

其次,我们在A、B两个语料库中梳理并穷尽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和 /或65周年国庆”这一概念在外媒报道中的英文表述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变化趋势以及相应表述折射出的话语态度。

最后,我们根据A库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报道主题实词的应用频数,呈现四个国家对不同主题的关注度。

4. 结果和讨论

1) 外媒报道标题的话语策略特征分析

标题是新闻报道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内容。标题占据最醒目的位置,是新闻语篇的向导,集中并概括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具有独立的信息传递和宣传作用(潘艳艳,2015)。正因为标题的重要性,外媒报道在标题上做足了文章,展示出具有明确倾向性的话语策略,直接影响着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递。

首先,大量使用情感色彩强烈的词汇。新闻标题中的所选词汇能集中反映媒体的态度和其隐藏的意识形态(龚文静、龚旻,2015),因此我们运用“语义韵”研究了两库130则新闻标题的态度。语义韵是指因某些词语与一类搭配词反复共现一定时间后,这些词汇拥有搭配词的或积极或消极的语义特点(Odlin,1994)。标题中包含带有积极语义韵的词语被认作是积极态度的标题,包含带有消极语义韵的词语被认作是消极态度的标题,既不含带有积极语义韵的词语又不含带有消极语义韵的词语或没有明显暗示情绪倾向的被认作是中立态度标题(刘立华、马俊杰,2016)。基于此,我们将标题态度做如下分类(见表2)。

表2. A、B两库中国庆70周年和65周年的外媒新闻报道标题态度

通过上表我们有两点发现。首先,无论是国庆65周年或是70周年,外媒新闻报道标题态度总体上偏向消极,但近五年来外媒态度有很大程度的好转。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我们从success、progress、growth等积极韵词可以得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这一点值得专门探讨,详见本文“economic实词搭配分析”。

其次,我们注意到外媒报道中积极韵词和消极韵词同时并存,态度截然相反的标题为数不少,这是英语媒体阵营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分歧的话语表现。这也应当视为一个正面信号。正面的如印度头号英文大报《今日印度》的标题“Why China moved ahead of India and what can we learn from our neighbour”,而最极端的右倾报道则有如《CBN新闻》的标题“Nothing to Celebrate”,脑筋之“清奇”令人失笑。

其次,大量使用“劫持策略”(hijacking)展开话语攻击。主要表现方式为,在报道庆典有关活动时,大量使用“并置”(juxtaposition),特别是把抹黑中国国家形象的成分放在句尾这一信息焦点(focus)位置,且多以“as”引导的小短句为主——A库当中as引导的并置有17条之多。此外,使用with表达的伴随状况的“并置”也比较普遍。造成的效果是,一方面在报道庆典的有关活动,同时又利用分量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话题“劫持”正面话语。

最后,大量运用“刻板定型”策略(stereotyping),极力放大意识形态差异。主要表现方式为: 以先入为主的方式,生硬地固化中国国家形象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从而操纵中国国家形象的传递。例如,A库111篇报道的标题当中,包含与communist同根形符的标题便达到45条之多,其中包含communist rule的标题更达到了30条之多,将近1 /3。其意识形态火药味之足,简直可以充当“批判话语分析”这一理论方法的教科书式案例。

2) “国庆”的英文表述

根据China Daily和新华社等权威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的官方英文表述为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在A库当中,我们发现外媒的报道当中存在多种英文表述,我们根据不同表述的出现频次降序排列得到表3所示的结果:(2)因篇幅限制,部分表示相同情感评价的英文表述我们作了合并处理,比如大小写的区分我们基本忽略。严格来说,“national day”和“National Day”体现了细微的情感意义,但这在本研究当中不是重点问题。

表3. A库当中“国庆70周年”的英文表述

续 表

根据表3,A库当中外媒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这一概念所用的英文表述共有17种,出现频次之和为187次。其中“70 years of Communist Party rule”应用频数最高,为48次;“70th anniversary of Communist Party rule”与“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并列第二,频数均为21次;“70th National Day”位居第三,频次为20次。

这些表达当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形符“communist”的使用频次之高。17种英文表述中有8条与之相关,且这8种英文表述的出现频次总和达到99次,超过总频次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大部分外媒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新中国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为方便对比,我们将B库中“国庆65周年”的英文表述按频数降序排列得到表4所示的结果:

表4. B库当中“国庆65周年”的英文表述

根据表4,B库中国庆65周年英文表述共有5种,出现频次之和为23次。B库应用频数最高的是“National Day”,共15次,占绝对多数——这个表述在A库当中下降不少,但也排到了第三位。我国官方英文表述“65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位居第二,为5次,其频次在数量上虽然远不能与A库对等,但排位与A库却相同。由此看来,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A库高频形符“communist”在B库当中却只出现了2次。两库对比可知,近五年来中国特色道路的国际显现度剧增,并与我国的国家形象结合更为紧密。

此外,A、B两库对“国庆”的概念表达均存在常识性的错误。A库当中出现的“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着实令人瞠目结舌——这个低级错误来自《每日邮报》。把“新中国成立”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混为一事,足见其对中国政治、历史和国庆的无知,这样的报道实在是误人不浅。B 库当中的“65th anniversary of China becoming a republic”表述上也不够准确。

3) 外媒报道内容的话语特征分析

(1) 主题词分析

主题词(keywords)是指“与合适参照库相比,出现频率远超常态的词汇”(Scott,2006: 55)。因为本文重点研究媒体的情感评价而非语言风格,所以本文只探讨实词主题词。实词主题词可以突显文本焦点内容并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出发点(李晓倩、胡开宝,2017)。我们以国庆70周年外媒报道语料库为研究语料,国庆65周年外媒报道语料库为对比语料,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为参照语料库,根据wordsmith tools 6.0,按主题性(keyness)降序排列得出主题性前十位的主题实词及其主题性,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A、B库两库的主题词词表

续 表

根据表5,我们发现A、B两库共有的实词主题词为China、Chinese、Hong Kong、Beijing——正如上文讨论标题话语策略所发现的“劫持策略”一样,与Hong Kong两个形符有关的内容之所以能够呈现主题性,完全是因为外媒大量采用“并置”这一带有挑衅意味的话语方式,这里不再赘述。A库有而B库未出现的一组主题词是: Xi、military、parade、anniversary、communist。这其中,因国庆65周年时未举行阅兵仪式,所以military和parade成为A库主题词乃合情合理无须讨论。值得重点关注的其实只有主题性排在第三位的Xi和第10位的communist。后者我们在上文已经两次讨论,所以需要我们重点讨论的只有形符Xi。我们借助wordsmith tools 6.0,以形符Xi为搜索词,将跨距设为20,进行索引行分析,试讨论结果如下。

根据A库国庆70周年外媒报道语料库中形符Xi的索引行,形符“Xi”均指向习近平总书记。该形符在A库国庆70周年报道中成为主题性第三的主题词,表明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力形象在外媒当中的认知度急剧提升并且已经与中国国家形象形成很高的关联度——国家元首的姓名与国家的关联度非常能够说明国家形象的国际显现度。试想,历任美国总统的姓名,当其时谁人不知?而这说到底,是美国综合国力的影响使然。

索引行分析显示,外媒报道习总书记的领导力形象的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的领导力形象特写,同时也包括一些直接的或转引的对习总书记的评价。外媒的相关话语包括,对习总书记的动作、神态的细致描述,如乘车阅兵(Chinese leader Xi Jinping is riding in an open-top limousine past rows of troops and military equipment),以及庄严的致词(Xi said from the Tiananmen rostrum where Chairman Mao Zedong proclaim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甚至包括习总书记的着装(President Xi Jinping, dressed in a slate grey “Mao” suit)。外媒报道还有一些直接的或转引的对习总书记的评价话语。直接的如对习总书记的领导力形象的概述(powerful leader),转引的评价如特朗普对习总书记的积极评价(Trump has generally spoken favorably about Chinese leader Xi Jinping)。外媒对习总书记的“特写”表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力形象国际显现度显著提升。二是报道习总书记就重大国内国际问题的话语态度。外媒在报道中转述习总书记在庆典上的讲话,并用引号对关键态度予以强调,如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Xi said China “must adhere” to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policy),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President Xi Jinping declared Tuesday that “no force” can shake China)。第三类话语则是外媒惯用的“劫持策略”,主要是采用“并置”的方式提及贸易战、环境污染等问题,基本上都是陈词滥调,无须细述。

综上,通过考察主题词我们发现,外媒对70周年国庆的报道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话语主题,其中涉及中国国家领导人领导力形象的话语总体上正面传递了中国国家形象。而Hong Kong和Communist之所以形成主题词,则是因外媒大量使用“并置”修辞而造成,本质上是外媒用做“平衡”手段的话语方式,目的是控制正面传递中国国家形象的程度。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态词索引行得到验证。

(2) 情态词索引行分析

情态词可根据情态强度分为高、中、低三个基本量值(Halliday,1985: 76),我们对应用频次最高的中高量值情态词should和must进行分析发现,在A库即外媒对中国70周年国庆相关报道中,should和must左侧常常与China及表示指代China的词(Beijing, the country, the government)搭配,说明这些话语直接涉及国家形象的传递。

表6. should和must索引行

由表6可知,尽管外媒不可能放下他们习惯的“话语平衡策略”,但中高量值情态词的右端的大部分述语(predicate)说明,繁荣、发展、进步和国际领导力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来之不易的。

(3) economic实词搭配分析

上文对外媒标题话语积极韵词以及中高量值情态词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外媒看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家形象直接相关。我们对国庆70周年语料库进行检索,提取包含economic的索引行,将跨距设定为5,选取与economic搭配频次较高且关系显著的前10个实词,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词频分析,与economic搭配的高频实词中,growth居首位,political和military排第3位、第4位。排名第七的prevent和排名第九的dangerous两词均与economic共现7次,根据对索引行的分析,大部分指向的都是中国对中美贸易战的应对。显而易见,最显眼的词是growth,共出现31次,全部指向中国的经济增长。为进一步了解外媒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我们选取9条有代表性的含有economic的索引行,得到表8。

表7. 与economic搭配的前十个实词

根据表8,大部分媒体在报道中国经济时,聚焦于中国经济的发展(growth, progress),使用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话语,比较正面地传递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评价中国的经济发展时,外媒报道使用的形容词多带有积极情绪,例如robust、undeniable、considerable等。同时,powerhouse、miracle、development、success,、advancement、boom等表达良好发展状况的积极话语也频繁出现。

表8. economic索引行

B库外媒对国庆65周年的报道并没有明显的积极意义评价,而在对70周年国庆的报道中,外媒关注了中国经济发展对民生的改善(economic advancement gave people the means to want more than the most basic things),赞同了中国人民的勤奋努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In recent decades, the people of China have achieved considerable economic progress by virtue of their own hard work),肯定了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心(it will continue to seek to provide social goods and economic goods for its people),对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的评价也有所改观(The west will have to learn to accept this form of market economy),以上种种进一步说明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国际形象有所提升,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也有所加深。

当然,外媒仍然没有放弃其“话语平衡策略”。少数极右报道继续高举意识形态大棒恐吓读者,如中国经济发展会对西方“民主国家”造成冲击(Yet China’s economic success has posed a challenge to Western democracies),其用意不言自明;比较温和的则“并置”了一些诸如城乡差距等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当然,非常正面的也有,如《今日印度》明确提出应当向中国学习:“Why China moved ahead of India and what can we learn from our neighbour”。

4)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对不同关键词的关注度

以上分析同时也指明,不同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较大区别。我们选取70周年语料库中涉及五条以上报道的四个国家,即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检索形符Xi、communist、military、economic和economy在这四个国家媒体话语中的出现频次,并计算该词占所有形符数的比例,得到表9。

表9. 关键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报道中的出现频次和比例

根据表9,横向的国别对比可以发现,Xi在澳大利亚报道中占比最大为0.61%,表明澳大利亚对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力形象认知度较强;communist在美国报道中所占比例最大,为0.51%,表明美国对中国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注度高,侧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面临的意识形态压力主要来自美国;economic和economy在印度报道中占比极高,为0.92%,表明印度对中国经济的密切关注——《今日印度》的那篇报道在印度决不是一家之言。同时,economic和economy在美国报道中仅为0.22%——这恰恰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妨想想早在2010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番“地球不能承受”的言论。

5. 结语

以上我们通过新闻标题、国庆的英文表述、主题词索引行、economic的实词搭配和情态词索引行等维度对国庆70周年的外媒报道进行了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在话语策略上,英美两国媒体往往在部分肯定中国成就的同时,往往大量“并置”分量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话题,并将这些话题置于优势信息位置,从而达到放大相应问题、“劫持”对中国国家形象正面传递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话语平衡策略”。同时,世界英语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递存在两种不同声音,而并非铁板一块。考察话语内容的主题性发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领导力形象在外媒当中的认知度显著提升,并且已经能够与中国国家形象形成很高的关联度。韵词、中高量值情态词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成就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贡献最大,繁荣、发展、进步和国际领导力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一部分。研究还发现,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常识错误普遍存在,部分外媒误将建国当作建党。最后,国别分析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面临的意识形态压力主要来自美国,而后者对中国经济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最无动于衷。

猜你喜欢

实词主题词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智能传感器的智慧战略,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公文主题词消失的原因浅析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