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策略
2020-04-08唐微
唐微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论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提出协助学生应对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改善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等策略,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发展特征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099-03
当前,中职教育主要聚焦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普遍忽视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和正确引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亚于生理健康,二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乃至将来步入工作岗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论述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不平衡
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不平衡是引起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的主要原因,这种危机体现在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叛逆行为,也就是通俗说的“青春期叛逆”。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集中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人体的第二次发育高峰时期,生理状况的发育已经趋向完备,这也为心理状态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准备。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断乳期”,相比于生理状态迅猛的发展速度,心理状态的发育明显“赶不上进度”,导致许多中职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状态。许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的生理状态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开始要求拥有成年人的权利以及渴望像成年人一样独立;但在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状态发育的不完备导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赖于身边的成年人。这种矛盾的冲突普遍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学生还是继续需要父母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但不再服从父母的管教。除此之外,在学校中这种情况也有所体现。许多中职学生不仅不学习,还对老师的管教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抵触和反抗行为,给老师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一定的阻碍。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教学难点已经不局限于课内知识的教学,正确认识中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矛盾的原因、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这种矛盾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二)对学习和未来生活呈现茫然状态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入学动机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选择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一项技能以便于找工作。但当具体问到对所学技能的了解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期望时,学生大都呈现出茫然的状态。许多学生认为学一门技能然后找工作多是来自家人的期望,而他们本身对自己想学到什么样的技能、想凭借这个技能找到什么工作没有明确的想法。
根据德威克的成就目标理论,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者表现自己的能力。不管对哪一个人生阶段来说,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目标的人就会丧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一无所知,也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以致他们贪图当下生活的享受和舒适、缺少明确的理想和方向。再加之社会娱乐场所和学生周边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中职学生就业现状来看,中职学生的就业相比于其他更高学历水平的学生更困难,在社会中的认可度也普遍不高。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使得中职学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对学习多采取应付的态度。
(三)存在自卑心理
许多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屡屡受挫,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消极的态度。例如,有些中职学生遇到事情就产生畏难退缩的心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束手束脚,甚至在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也由于缺乏自信而不能融入其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学生都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状况。“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以及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因为学业不佳不断地遭受心理打击,且因此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和指责,长时间下来便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有些学生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机会成功。
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消极状态的长时间累积、老师及家长没有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方式。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曾经努力过,但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由于长期没有成功感的积极反馈,便逐渐失去了自尊心。自卑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据教育学家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学生生涯时都是充满热情的,对周围的一切新事物都保持着饱满的好奇心,也愿意去做各种新的尝试。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发现自己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经历长时间的消极反馈后,他们便开始认为自己本身没有获得成功的能力,而努力对于自己来说只是无用功,因而不再愿意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努力。许多教师在面对这类学生时采取批评的教育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学习活动、对新事物探索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恐惧和抵触心理逐步强化。在广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习得性无助”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中职学校中体现得更为典型和集中。
(四)缺乏集体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纪律涣散、消极对待班级集体活动的现象。学生之间交流不频繁,许多学生表示对班集体不满意,这反映出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班级凝聚力不强的问题。班级凝聚力是一种班级对班里学生的吸引力,代表着班里学生愿意留在班级中的意向。班级凝聚力对班级的存在和活动的举行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在凝聚力高的班级里,学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而在凝聚力低的班级里,学生纪律涣散,举办活动的时候很难做到齐心协力。在中职班集体中,凝聚力高的班级通常有如下特征: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对班级集体活动较为积极;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彼此关心;大部分学生对班集体较为满意,在班级中心情舒畅。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协助学生应对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根据玛西亚的研究显示,青少年在面对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时,可能会产生四种反应,即获得角色同一性、同一性排斥、同一性迷乱以及同一性延迟。这四种中最好的状态就是获得角色同一性,即学生自己可以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能够得到的机会进行综合考量并做出选择,然后为之而努力奋斗,能够达到这种状态的学生在中职学生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实现由其他三种方式向这一方式的转变。从教学方面来讲,一位对教学充满热情而且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给予学生成就的反馈和合理强化,对学生将来就业和同一性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应该再把学生当成小孩子对待,在教育学生时注意方式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予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二)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
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习知识不能单纯为了学习而学,而是为了将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新生入学初期是学生确立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开展学生职业科普与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指导课使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有初步的了解,知晓专业对自己个人素质与技能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日常学习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每学期初上交自己的本学期学习计划,在学期末统计学生是否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得好的学生可以在班会上给予表扬。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建立短期目标的意识,毕竟长期目标的实现是由一个个短期目标的结果累加而来的。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建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做事前确立目标的习惯。这些目标不仅可以为学生指引努力的方向,还可以为努力的过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此一来,学生会逐渐将目标意识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改善学生的自卑心理
作为中职教师,自身一定要对学生有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消极评价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自己是一个学习失败者的认知,从而对自己产生更负面的消极评价。除此之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很多时候,学生总是做不好事情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进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消极心理状态中。这种心态无形地切断了通往成功的去路,使学生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以致学生总是“栽在同一个坑里”而没有长进,长期下来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应当注重开展心理疏导,关注班中存在自卑情况的学生并进行沟通,协助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摆脱绝望的恶性循环。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许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发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想象的有不小的落差,再加上是头一次离开家里去外地求学,难免会有失落感和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摆脱孤独感和失落感,使学生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增进感情,从而形成凝聚力强的班级氛围。其次,多开展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相处机会。学生彼此的了解来自相处之间的点点滴滴,同时在这点滴中学生能感受到来自班级大集体的温暖。最后,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在挑选班干部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更要看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只有集体荣誉感强的班干部团结协作,才能组织学生一起朝着班级集体的目标努力,从而形成更强的班级凝聚力。
总之,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健康人格的专业人才。中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还要重视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 威.论中职班主任的职业精神[J].内江科技,2020(08).
[2]熊 燕,李 朋.西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
[3]陈 坚,张丹琳.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
[4]伍 刚,张 丹.中职“问题学生”心理分析与积极管理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
[5]朱佳颖.中职学校心理委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
[6]韦云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影响[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8).
[7]王海霞.中职心理健康课中的思政价值引领[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Z1).
[8]郝 帅.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0(08).
[9]高 维.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
[10]刘佩玲.中职生心理健康变化的调查分析——以某中职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
[11]莊 波.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中职班级管理[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
【作者简介】唐 微(1990— ),女,汉族,籍贯重庆,中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专英语教学、心理学。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