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2016-12-05王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特殊家庭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

王慧

摘 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问题的多发期,人们的心灵也往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人的“心灵秩序”。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对留守儿童、单亲失亲儿童以及离异家庭、贫困家长、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及特殊家庭子女给予了大量的心灵关注。为了能够给予其有效帮助和心理辅导,我们进行了深度探究。

关键词:弱势群体 特殊家庭 心理健康 社会转型期 教育策略

一、本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

从人的发展本身来看,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弱势群体子女显得尤为重要。弱势群体子女在各方面的压力面前,由于具备了不同的心理素质,以至于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成绩优异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孙山,甚至走上了毁灭家庭和自己的道路。目前这种现象已逐渐向低龄化蔓延。

儿童处在未成年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可是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情感的沟通,使儿童缺乏情感的寄托,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势必会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常表现出情绪紊乱、多疑、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情绪烦躁、有失落感、不愿与人交际、封闭自己, 有时还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甚至有暴力倾向。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心理问题。

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家庭教育几乎就是零,甚至是负数。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来自家庭,因此,我们研究的侧重点为家庭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著作《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中曾将这样描述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尤其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制造了孩子的最核心的人格。这是一种齿轮关系,父母的齿轮带动孩子的也会被孩子们带动,祖父母的齿轮也会如此。这样许多弱势群体的家庭中,父母为家庭打拼远离子女或者不负责任的婚姻态度,换来的是孩子最惨痛的代价。我们将有可能失去一个心理健康的幸福的孩子。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1]

二、研究及教育策略

1.策略一:相信——给予孩子健康的爱

孩子的成长速度远远高于母亲的预估。我们常常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焦虑。母亲就会在潜意识中对孩子的能力有相当大的贬低和成见。担心、指责、怀疑、失望充斥在母子关系之中。孩子常常会选择投射性的认同机制,用一团糟来迎合母亲的潜意识。例子:莹莹,三年级,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艰难的生活让这位母亲变得非常敏感和神经质。由于孩子在学校体育课上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一直哭闹到深夜。母亲没有与班主任积极沟通而是采取了激烈的方式,声泪俱下的控诉体育老师伤害了她的女儿,心灵上有了严重的创伤。面对这位母亲,我们感受到无力的痛心,我们询问母亲,在她的心中她的女儿是什么样的?她说女儿从小就是特别敏感脆弱,特别胆小。这与我们在学校观察的其实完全不同,莹莹在学校活泼可爱,上课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可是就是不能接受失败和批评。通过和母亲的对话,我们深深感受到,母亲人格上的准备不足,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母亲把自己的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无助感, 经过伪装变成了孩子现实层面的不安全和需要帮助。[2]

教育策略:针对我们的综合研究,给予了这位母亲如下帮助,首先我们将一节课堂实录播放给了母亲,孩子积极热情的举手发言让这位母亲的脸上绽放笑容,她惊讶地说:“原来我的女儿这么勇敢。”同时我们及时与孩子进行了谈话辅导,了解事情经过,帮助莹莹找到问题根源,鼓励孩子直面困难,直接找体育老师沟通,由于我们提前与体育老师做好了沟通,孩子在体育老师那里获得了良好挫折教育启示,莹莹的脸上现在绽放的是自信的笑容。她的母亲也从一个不信任自己孩子的母亲转变成了现在给予孩子信任和成长中最健康的爱。[3]

2.策略二 拥抱——给予孩子可操作行的爱

什么是爱的可操作性呢?我们常规意义上来讲就是指手指的触碰、言语的表达、亲吻、凝视和其他表情。那么缺失了这些,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呢?男生小浩,10岁, 三年级,性格孤僻,举止怪异,经常用头攻击其他学生,对同桌更是经常动手打或者咬,上课溜号,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不敢和他一起玩,他总是在一旁蹲着看同学们玩,时时会用各种方式捣乱,把同学绊倒,扔石头等等。家长投诉无数。班主任非常担心这个孩子,甚至认为这个孩子一定患有抑郁症,不敢触碰。我们走进教室,看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画面;这个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了离班主任最近的桌子旁,离同学们很远的距离,而且上课的时候常常都是自己玩自己的,眼睛不看老师和黑板,一直低头看桌面。在首先展开的对话中,整整三十分钟,这个孩子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眼睛直直地盯着地面,偶尔抬起头的眼中没有情感。在沙盘游戏中,小浩在众多的物品中仅仅选择了五个恐龙,摆在了沙盘上,就拒绝再摆任何东西了。十分钟就结束的沙盘游戏,让这个孩子放松了许多,在下一个“愿景描述”活动中,这个孩子写下了最大的愿望是看见妈妈。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将其家庭情况与现状联系一起来研究。父母在一年级时候突然离异,改嫁外地,由于孩子一个人在城市住宿学习,并不知道此事。孩子的奶奶拒绝让母亲探望孩子,并切断了一切母子联系的途径。突然的离别和抛弃,让这个孩子不能接受,他也迅速封闭了自己。辅导老师一直握着孩子的手,听着孩子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诉说。长时间的不沟通,他的语言沟通能力开始变得退化,不能准确表达内心。当辅导老师用手臂环抱着孩子的时候,他哭了,终于流出了眼泪。这是一种释放吧!

教育策略:首先是取得理解,我们观察他的所谓攻击其实是一种他独有的打招呼方式,并没有攻击性,他不会说话沟通,只是用头撞对方肚子来表示问候。其次,要求班主任每天必须坚持拥抱或者抚摸孩子的头,唤醒小浩,推开心窗。每一次师生间的拥抱,同学间的拉手都成为打开心结的钥匙。现在我们收获了一个健康的孩子,虽然我们无力解决孩子的家庭悲剧,但我们要用科学的心理学帮助,给予孩子最温暖的学校教育生活。

总之,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弱势群体及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充分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拥有正常的、健康快乐的童年,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培养阳光少年。

参考资料

[1]《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美]亨利.马西、内森.塞恩伯格著。

[2]《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李进成主编

[3]《心理学故事》李汉松著

猜你喜欢

特殊家庭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与特殊家庭沟通问题探析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社会转型期需要会说话的政府和官员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转型时期《反家暴法》的法理分析及其实施困境
社会转型期影响高校维稳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