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20-04-08李林蔚陈祖良韦善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生中职学校心理健康

李林蔚 陈祖良 韦善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论述加强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从学习动机教育、个性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心理辅导三方面阐述具体做法,旨在培养中职学校贫困生的健康心理,帮助其顺利就业。

【关键词】中职学校 贫困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016-03

随着中职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規模扩大,学校贫困生逐渐增多,贫富差距在校园里有所体现,导致中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突出。目前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为学习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和人际心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从自身角度出发,中职贫困生自我认识不清晰,导致人生观和世界观定位不准确;从家庭因素看,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从社会角度看,中职贫困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从国家角度看,我国针对中职贫困生公开资助的方式容易让贫困生产生焦虑心理;而学校因素起主导作用,主要是学校教育制度不完善、心理辅导工作不到位等影响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有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每个学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摸底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中职贫困学生主要存在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心理三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心理问题。中职学校贫困生在学习上大多存在封闭性,听不懂老师讲的专业课,上课都是往后排坐,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不愿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又希望老师和同学主动关心自己,在课堂上通过小动作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喜欢上实操课,而对思想政治、数学等公共必修课提不起兴趣,主要是基础薄弱,听不懂教师所讲内容,认为学这些课程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帮助,只要学会专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简而言之,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习动机层次低。在很多中职学校贫困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不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中职学校后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缺乏兴趣。二是认知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灵活、记性差等,大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记不住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有些甚至捣乱课堂,跟老师对着干。三是一部分贫困生因基础不好而害怕考试,对某些学科有恐惧心理,甚至表现出厌学行为。

(二)个性心理问题。中职学校贫困生个性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抑郁和焦虑来体现,主要来源于家庭贫困、生活费及就业问题。中职学校贫困生个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意志力不坚定、缺乏信仰,使中职贫困生产生焦虑心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迷茫,心理承担较大的压力。二是世界观定位不准,中职学生缺少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对各种心理问题处理不当导致抑郁。另外,中职学校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生存环境恶劣,虽然有些在学习上很认真,但是教育环境有限,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们感觉对父母有愧疚。长久下去很容易出现焦虑和厌烦等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会发展为抑郁症。三是中职学生处在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生理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对生理现象有一定的困惑,然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没有开设生理健康课程,学生也不敢直接向父母或者教师询问。如早恋现象严重,中职学校贫困生还没有能力处理好学习与爱情的关系,在恋爱过程中可能会失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学习。

(三)人际心理问题。中职学校贫困生相比非贫困生更希望得到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以满足心理需求,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贫困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他们很少与他人交往,学生群体自我意识不断凸显,导致原本缺乏情感交流的贫困生群体更自我封闭,形成较为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长久下去,很容易导致中职学校贫困生患上人际交往焦虑症和社交恐惧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际交往中缺乏信任。很多中职学校贫困生对自己来自贫困家庭存有自卑心理,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更不相信身边人会帮助自己,自我保护意识强,通常很少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在课堂上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怕被老师提问,长久下去,老师在课堂上也较少提问贫困生,贫困生便自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偏见,在课堂上做出扰乱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最终导致师生、同学关系紧张。二是与父母缺乏沟通。中职学校贫困生的父母忙于生计,以致贫困生与父母的沟通较少,且父母关系不和谐也会使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导致与父母出现严重的隔阂。

二、加强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贫困生原本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中职后表现出厌学及贪玩的行为;且未成年,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完全成熟,对待事情容易产生冲突,处理问题的能力弱。再加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中职学校贫困生认为就业难而产生厌学心理、自卑心理。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可以消除贫困生自卑心理,使其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主要是社会大众对从事生产一线的人员有歧视心理,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就是在消耗时间、毫无用处,甚至产生退学的想法,并且在求助过程中遭到歧视。目前企业对中等一线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解决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可以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业、重拾就业信心。

(二)可以培养贫困生独立的人格。中职学校贫困学生比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要面对更多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变化,承受更多的学习、生活、感情、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重视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对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学习动机教育。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开展学习动机教育能夠让学生知道学习存在的不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中职学校贫困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竞争。中职学校贫困生在学习中要先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学习动机,进而才会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奋斗。其次,帮助贫困生找到失败的原因、增强学习责任感。关于中职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上很用功,但是智力不足或者基础薄弱导致学习失败;还有部分学生把失败原因归根于外部因素,比如家庭、学校、运气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需要多探讨并帮助他们找到信心,在对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让大部分中职贫困生明确:学习目标是适应未来就业环境、学习生存技巧;努力学习是对家庭的负责;学习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是为了将来进入社会做好铺垫,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二)个性心理辅导。首先,以序列化教育为主线,增强中职学校贫困生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心理行为矫正过程中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如一年级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规范管理标准,实行纪律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通过宿舍内务整理、班级个人量化考核等措施,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次,个别辅导和整体辅导相结合。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辅导策略,对贫困生要个别辅导,同时也要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实施班级辅导。根据每位新入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家庭环境;通过开展班集体活动,从贫困生表现情况获知其心理状态。教师先从学生成绩、上课注意力、交友对象等方面观察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心理征兆;然后通过建班级微信群,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及心理变化;最后在谈心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教会他们采用正确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着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就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贫困生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进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

(三)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前提。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中职学校贫困生人际交往欠佳,很多贫困生不愿意向他人吐露心声,内心长期积压得不到释放,从而引发心理问题,以致不愿与他人交往,影响未来就业。当前中职学校贫困生人际关系紧张是主要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当前心理辅导的关键。

首先,帮助中职学校贫困生分析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一是心理辅导教师分析贫困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因素,帮助学生调整人际交往状况,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技巧。如相互尊重,学会赞赏别人;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尊重别人是交往的基础,交往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发生冲突;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学会欣赏别人等,这些都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二是学会控制情绪。中职学校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很容易被情绪冲昏头脑,让事情变得不可挽回。因此,在遇到冲突时,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贫困生学会自我调节。一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贫困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选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了解心理发展规律。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现场讲座,目前多媒体基本在校园内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者在课堂上播放心理健康课程,也可以聘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到学校讲座,在现场进行案例讲解,使贫困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中职学校贫困生是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随着贫困生在中职学校所占比重的增多,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各界要多关注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也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核心工作范畴。

【参考文献】

[1]赵 伟.中职贫困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及构建资助体系的重要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18(3).

[2]韩 冰,张玉兰,吴 艳,梁龙彦.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

[3]朱宏炜,杨武生.对中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成因的思考——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探讨载体[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8(4).

[4]薛 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论坛,2019(2).

[5]韩吉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教育方法探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8(3).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知行合一为主导的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广西物资学校、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贫困生劳动教育为例”(GXZZJG2020A026)。

【作者简介】李林蔚,女,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洗车营销,学生资助;陈祖良,男,广西机电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资助;韦 善,男,广西机电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贫困生中职学校心理健康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