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应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观察
2020-04-08崔君霞
崔君霞
(沈阳市口腔医院综合急诊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恒前牙齿损伤,除了会造成患者的疼痛感,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关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治疗主要采取去除牙周及断端后再行修复术,但效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术可完善根管治疗后残留的牙周组织,还能直接行正畸修复加固治疗,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旨在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应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例)和对照组(n=36例)。所有患牙均符合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诊断标准,牙折深度位于牙龈下0.2~0.4 cm处,未合并其他口腔基本,保留牙根,断端与邻牙的牙冠平齐,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病史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50岁,平均(34.45±3.3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0~50岁,平均(34.41±3.38)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牙周及断端周围组织进行深度清洁及处理,并为患者进行止血、消毒,然后充分暴露患者的牙槽骨,采用烤瓷牙进行修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予以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首先行牙根管治疗,两周后确定患者未发生相关不良并发症,则可进行牵引正畸形治疗。首先使用0.8 mm不锈钢丝作为牵引钩,并保证顶端沟的长度等于1/2根长长度,然后使用磷酸锌水门汀固定牵引钩与患牙牙根管,固定后使用0.6~0.8 mm的钢丝行牵引治疗,并使之形成弯曲的牵引弓,同时保持牵引弓与牵引桩相隔一定的距离,然后再进行加固处理,并注意定期检查牵引弓、牵引桩的位置情况,以确保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若患者的患牙牙齿功能恢复正常,可在1~2个月间行牙冠延长术及保留修复术,修复术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断标准:①无效: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牙根病变,切牙缘低于同名切牙缘的距离>2 mm,患牙存在叩痛、松动,顽固性牙周炎;②有效: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牙尖与组织正常,切牙缘低于同名切牙缘的距离在1~2 mm间,患牙无叩痛、松动;③显效: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牙尖与组织正常,切牙缘低于同名切牙缘的距离<1 mm,患牙无叩痛、松动。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及处理均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为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往的修复方法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会对患者的牙齿美观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施以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施以去牙周修复断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去牙周修复断端治疗。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不但能保留压断根结构及相关的牙周组织,还能在减少牙周破坏的前提下对断齿进行修复,这种修复方式不但能保留牙龈与断面的正常相邻关系,还能保护牙周组织,提高了术后牙齿的免疫功能,增强术后牙齿的固定度,提高了牙齿的美观性[2]。需要注意的是,在行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留牙根及桩冠的固定度是正畸修复的关键,因此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操作中应提高桩冠的固定度;②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牵引力与牙长轴方向一致,在术后还需定期复查、调整牵引弓及牵引桩的角度;③在操作中应注意保持正常的牙根高度,并对牙冠进行适当的延长,从而有效避免过度牵拉牙根所致的牙龈组织不可逆性损伤;④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断缘与龈缘的距离,从而有效减少牙周组织的增生,提高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中施以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