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档案工作在大学文化传承中的经典案例分析

2020-04-07徐朝钦

兰台内外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档案工作

徐朝钦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档案工作与大学文化传承的经典案例调查,选取其中4个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为其他高校档案工作进一步在大学文化传承中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档案工作;大学文化;经典案例

一、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的设立与大学精神传承

1.基本情况。2014年河南大学档案馆在整理民国时期档案时,发现了刊登在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一日国立河南大学校刊第四版上的一篇碑文。碑文名称是“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作者是时任教务长郝象吾先生,撰写于民国三十五年腊月,共750字。碑文首先简述了河南大学的成立和发展,接着重点讲述了河南大学抗日流亡办学八年的艰辛历程。提醒本校师生复校后“所宜朝夕警惕者,就当世学术言,吾人至今犹在追随未及之列”,期望本校师生“勤勉奋发,含英咀华,由会通以至超胜,使中原文化恢复其在古代世界文化中之领导地位,庶可告无愧于汉宋太学之先贤。”

经考证得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河南大学奉令南迁,先后在栾川潭头镇、淅川荆紫关、陕西汉中、宝鸡等地流亡办学。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学校于年底返回开封复校。复校伊始,时任校长姚从吾决定立碑纪念,遂嘱教务长郝象吾撰写碑文。郝象吾先生撰成《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文》后,因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立碑之事未成。该校档案馆及时向学校递交了《关于树立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的报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决定立碑,以志纪念,告慰先贤,激励后学。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于9月2日隆重举行了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揭幕仪式。立碑以来,每年新生入校,都会来到纪念碑前缅怀先贤,追忆河大流亡多地在抗战第一线坚持八年办学的可歌可泣的岁月,同学们被先辈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动容。

2.案例分析。复校纪念碑的渊源起于抗日战争时期,体现了河南大学流亡在外艰苦办学的精神,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更体现了河大人的一种人文精神与情怀。复校纪念碑的设立是河南大学精神文化向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转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此案例中,档案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档案馆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了这段历史,并积极努力将其转化为可视的外在体现形式。这样的转变,使复校纪念碑所传达的办学精神有了实物载体,能更好地在师生间扩大传播影响力,将河大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河南大学作为百年老校,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纪念碑树立在校园里,不仅是后人对前辈的纪念,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对于激励当代青年学子不忘国耻、爱国爱校,坚持真理、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复校纪念碑的设立为其他高校精神文化向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的物化转换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孟瑞鹏事迹展与人物专题档案收集整理

1.基本情况。孟瑞鹏同学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级学生。2015年暑假,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而不幸溺水身亡。事件发生后,他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各大媒体对孟瑞鹏舍己救人光荣牺牲的感人事迹给予了持续报道和高度评价。党和政府先后授予孟瑞鹏“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并被追授为“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学校非常重视宣传孟瑞鹏同学的事迹,对其生前遗物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形成了“孟瑞鹏事迹档案”,并根据档案整理、编印了《孟瑞鹏日记选》、《孟瑞鹏笔记选》、《孟瑞鹏笔记汇总》、《孟瑞鹏高考日记》、《孟瑞鹏QQ空间说说摘要》、《孟瑞鹏入党材料汇总》等。同时建立了“孟瑞鹏事迹展列室”,展列了孟瑞鹏日记、笔记、生前用品等。展列室配有专业解说员,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解说员的详细讲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孟瑞鹏先进事迹。

2.案例分析。孟瑞鹏同学舍己救人的忘我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担当、见义勇为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长期以来学校优秀文化熏陶的结果。孟瑞鹏同学的牺牲是一次突发事件,通过这一事件发现先进典型、挖掘典型事例、宣传先进事迹,传播大爱精神,是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文化、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良好契机。该校通过搜集孟瑞鹏相关材料,建立人物专题档案,并通过展览宣扬他的先进事迹,激励全校师生乃至当代青年培养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时代大学生正能量精神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档案部门在收集、整理、编研、展示等方面的业务优势,体现了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使命感和担当精神。这一案例为高校档案同仁在面对新情况、挖掘新档案、弘扬先进文化、开展育人工作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河南师范大学英文版学籍档案管理逆推教务管理改革与档案人的担当精神

1.基本情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规范化步伐日益加快,英文版学籍表使用量逐年增加。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学籍只有中文版归档,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有的高校档案馆不具备翻译能力,就让学生自己翻译。这样就带来格式不统一、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中英文翻译不够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河南师范大学档案馆积极向校领导建议改革学籍档案管理,实现中英文学籍双归档。在校领导的协调下,档案馆、教务处和各个教学单位共同努力达成一致,决定由教务处主持修订全校中英文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出台了中英文版的学籍成绩表(需要对当前的教务管理软件升级改造,也需要各级教学机构输录成绩时配合实施)。不仅自2017届起毕业生中文学籍档案纸质版和中英文学籍档案电子版一并归档到档案馆,而且对2017年以前毕业生的学籍表也进行了中英文对照重新整理。这是档案管理逆向推动教务管理的生动、鲜活事例,有力证明档案工作对高校檔案文化的互动助推作用。档案不仅仅是高校管理活动结果的记录,它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反作用于管理实践,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2.案例分析。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全心全意为师生和校友服务”不仅仅是口号,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时刻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档案馆主动向领导汇报、同教务处和外事办联系协调,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体现了档案馆的主动服务理念和担当精神,赢得大家的理解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而体现了档案馆的价值。

河南师范大学的这项改革,不增加纸质档案归档量,能够提供统一规范、免费的英文版学籍,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同时,一份份英文学籍也是一份份无声的“免费广告”,在时刻传播学校的声名,扩大着学校的美誉度。

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季“典藏十年”专题活动与档案工作创新

1.基本情况。自2015年以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每年都在6月份毕业季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以“梦幻毕业季、青春不散场”为主题的“典藏十年”专题活动,向毕业生免费提供毕业典藏卡和专用封,由个人写下毕业感悟、憧憬、承诺或祝福,然后典藏于档案馆,待毕业10年重回母校聚会时亲自前来领取、启封并珍藏。收藏在档案馆的小小卡片成为联系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金色纽带。

“典藏十年”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典藏十年”专题活动,帮助毕业生“留下青春印记、献给未来回忆”。在为毕业生的未来留下一份美好期许的同时,该活动使他们毕业后仍能心系母校,怀念母校,支持母校;同时吸引在校生关注和参与学校文化活动,扩大档案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让学生了解档案知识,激发他们知校爱校荣校之情。该活动受到广大毕业生垂青和媒体关注,并被兄弟院校效仿,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和品牌。在由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案例分析。学校校友资源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无论大学精神的凝练与传承,还是学校美誉度的形成与提升;无论相关信息的提供与分享,还是办学资源的筹措与捐助,都离不开广大校友的积极参与和鼎力相助。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开展的“典藏十年”活动,正是基于充分发挥高校档案部门在大学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凸显学校对校友文化的重视,促进校友的母校意识日益强化。

档案工作的业务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大学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各高校档案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單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档案工作
践行追求成功的大学精神,弘扬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浅谈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浅谈学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做好档案宣传工作的策略探析
探析全程管理视角下如何贯彻落实“344”制度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