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延伸阅读”

2020-04-07夏奔

关键词:理解阅读

夏奔

摘 要: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是克服阅读随意化、碎片化的便捷方式,也使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有了可操作性,从而更有效提升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课内课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39-1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课外阅读的无序化和功利化现状致使课外阅读效果不佳。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从教材出发,向课外阅读延伸,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从节选文向整本书阅读延伸,以求准确理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以“节选”的方式出现的,这些节选文多选自中外经典,单元主题明确、内容相对完整,读者即使没有看过全书也大多不构成阅读障碍。节选文是为我们打开文学的一扇窗。能够入选,说明原书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精神成长的意义更是无法估量。然而,“一叶障目”往往“不见泰山”,“窥一斑不足以见全貌”。节选文因为失去了原文的语境,往往造成读者断章取义甚至扭曲的理解。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为例,读者和教者往往抓住“惡乎待”即“无所待”做延伸,认为“事物只要有依赖凭借便达不到逍遥境界”,进而得出“万事万物都不得逍遥”“庄子只是一个追求虚无缥缈的绝对自由主义者”的结论。然而,如若看罢全文会发现,以上结论是对《逍遥游》及庄子的误解。庄子在《逍遥游》中举了一系列“小大之辨”的事物,但庄子从未以二元对立来看待这些事物,反而承认小有小的意义,大有大的价值,从原文“大葫芦、防冻药、大樗树的故事”可以看出来。庄子关注现实,但主张任何事物都应该在生命层次和境界上实现超越,来摆脱束缚达到逍遥的境界,从而能够“得道”。

二、从作者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传记延伸,以求全面理解

语文教材选入的很多文章都为名家经典,这些文章思想、语言都带有明显的风格特色,深受多数中学生喜爱。教学中,若能迎合学生的胃口,将作家的其他作品或传记引入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全面理解其文其人,无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于部分擅长学习模仿的同学来说,大量阅读同一作家作品,写作中会逐渐向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靠拢,从而丰富并提升个人的语言和思维品质。

教材选文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是师生们都喜爱的一篇好文章。作家笔触细腻,情感饱满,精致的白描,意境的营造,家园的眷恋,耐人寻味又给人思索。正如学者林贤治所说“他的作品有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生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教学中,我们将刘亮程的《城市牛哞》《人畜共居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一系列文章编印成集,和学生一起朗诵、品味。同时,我们还搜集了刘亮程个人的一些背景资料、对话访谈等,带着这样的认识学生再读刘亮程的文字普遍感触很深,在耳濡目染下,有学生甚至写出了模仿作家风格的语言。

三、从课文向同主题、同题材的群文阅读延伸,以求深刻理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专题”“板块”意识比较强,围绕在同一“专题”下的几篇文章主题内容比较相近,方便学生对某一主题或话题研究、探讨,以求达到深刻理解。然而,教材中所选的同主题或题材文章囿于篇幅限制,一些更为典型的文章无法选入。鉴于此,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引入与课文同主题、同题材的、适合自己学生的典型文章。

以苏教版教材“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为例,编者按照“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的板块组织专题,分别向读者展示了人和自然的联系,笔者总结为“自然之美”“人生感悟”“相处之道”。但当有学生问及“怎样才是和自然的相处之道”时,我们发现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显得过于笼拢了。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我们将同时阐释自然的几篇典型例文编排在一起,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提醒我们要敬畏大自然的伟力,刘亮程的《对一朵花微笑》揭示了人应在自然之前的愧怍,而伯罗蒙赛尔的《自然之道》则警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则。这三篇文章连同课文选文在一起,我们探讨后得出,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应该是在尊重彼此、互不干涉的基础上和谐共存。这样可理解不可谓不深刻!

四、从作品向相关文学评论阅读延伸,以求独到理解

教材选文中有许多历来为人所传颂的经典,而这些经典“精”在哪里,“妙”在何处,很多人有品评,且见解独到。这些精彩的品评、高明的见解倘若学生没见过、不知道,且不说体会不到文章的精妙,单就阅读范围来说也已经很狭隘了。真正的阅读固然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但并不排斥别人的独到理解。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就王熙凤的出场时的“笑”,脂砚斋主人非常赞赏——“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然而,究竟好在何处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和学生再读文本,便不难感受到文字的美丽——“王熙凤这一笑,不是向黛玉致歉,而是向贾母致歉;不仅是向贾母致歉,还在向贾母邀宠;不仅是向贾母邀宠,还要借这一笑在众人面前抖抖威风。就从这一笑,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放诞、泼辣、乖巧的王熙凤。”说实话,经典文章常常需要高水平的读者来发现。在我们多数教师理解力还不够强的时候,多读一读别人的评点评论,也算求得独到理解的一条捷径了。

阅读水平是衡量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标准,不论以怎样的形式开展都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才能显现出成效。因此,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01).

[2]高深.论“自由说”对《庄子》的误读[J].浙江社会科学,2007(01).

[3]王于飞,吴鸥.《逍遥游》说什么[J].名作欣赏,2016(29).

(作者单位: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214000)

猜你喜欢

理解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