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韵律 神的魅力
——我国唐代仕女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2020-04-07刘雅素
刘雅素
我国古代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描是人物画的基础。从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清代末年,有着无数优秀的人物画家及作品。仕女人物画是人物画中的一个分支,从出现到兴盛,不同时期不同作品,如实展现了仕女人物画的发展,而唐代仕女人物画达到了鼎盛时期,有其独特的风韵。
浙美版九年级课本上册第九课中的《步辇图》是唐初画家阎立本的重要作品之一。画中真实记录1300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的历史事件。作品以洗练而生动的手法,画出唐太宗坐步辇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面。画家依靠服饰、举止及容貌神情,把各种人物的身份,性格与精神气质,刻画得生动鲜明,深刻揭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这幅画是横卷,左方画了三人,前者手执朝笏,他大概是朝中引班的典礼官,红袍虬髯,沉着雄健,表现了盛唐人物的精神风度。后者为白衣秀士,神态拘谨,显示了地位的低微,大概是宫中的内侍或译员。中间那个人就是使臣禄东赞,身着藏族特有的服饰,仪容朴质,额头上许多皱纹,表现出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人民特有的气质。他正在向唐太宗拱手致敬,表情恭肃,目光睿智,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使者的身份。右方的中心人物是唐太宗,他的造型大于周围的宫女。这是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支配下,画家为表示画中人物的地位尊卑,或突出主要人物所常用的手法。唐太宗的形象雍容恬静,泰然自若,面对使臣的拜谒,面部有欢迎与嘉许的表情,表现出英武君主的气概。宫女九人,分列前后左右,抬辇的,扶辇的,掌扇的,掌伞的,各有各的姿势,她们体态轻盈,顾盼有情,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庄重和谐,有力地突出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背景处理简单,用来造型的线条是挺拔坚实,流利匀称的铁线描,风格趋于雄健泼辣。铁线描和重设色,对刻画人物性格与烘托环境气氛起了重要作用,表现出阎立本娴熟精粹的写实技巧。
阎立本的画法在初唐占有一席之地,到唐鼎盛时期,张萱与周昉的人物画另辟蹊径,以不同风格遗留后世。题材上摒弃宗教画传统,比较着重表现现实生活。他们以宫廷妇女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开创了仕女画的先河,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张萱作品。它略似当时流行的“出行图”模式,描写天宝年间杨氏家族豪华生活的一个场面。天宝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这幅图中共有八人八骑,为横卷。前三骑开道,后三骑左右护卫,均为侍从。居中二骑,其中一人怀抱一个小女孩,骑者可能是虢国夫人,另一掉头面向虢国夫人的人,可能是秦国夫人或韩国夫人。这两位贵妇衣着华丽,体态自若,高髻侧垂,正是当时贵族妇女流行的发式。面部用淡赭石和朱砂晕染,“淡扫蛾眉”显得肌肤细腻,丰姿绰约。她俩乘着“三花”骏马,更增加豪华的气派。侍从前呼后拥,益显得声势显赫。这些都在客观上揭露了贵族阶级奢靡的生活。画上没有背景,然而从马蹄的轻快,人物意态的闲慵,以及鲜艳柔润的服饰,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春天气息,表现出画家在艺术处理上是非常成功的。图中妇女形象皆具备丰姿绰约。其中铁线描细劲有力,色彩沉着而艳丽。此图在两宋时为史弥远。
八年级课本上册的首页是一幅唐代仕女人物画《簪花仕女图》,作者周昉。这幅作品为横卷,描写一群浓妆艳抹的贵族妇女,在庭院中闲步游玩的情景。全画分为四段表现,采花,看花,漫步与戏犬。贵妇们梳着高髻,满头珠翠,有的还插着鲜花,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披着轻纱,悠闲地漫步。人物表情淡漠,然而从她们含情凝想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内心的怅惘,寂寞与郁闷。人物的姿态没有大的动作,更显得他们娇慵闲适生活的空虚。画面构图没有明显的起伏聚散,却产生出一种散漫而空寂的环境气氛,有助于主题的表现。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表现出画家精密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才能。此图中的用笔和线条细劲简洁,流动多姿,着色柔丽。作者周昉的绘画风格特点是人物形象的身材丰硕,肌肤肥厚,不足处也正是造型过于肥胖。此作虽是贵族妇女生活中的一个极小的片段,却具有典型价值。
仕女人物画属于工笔画。其特点用笔工整,注重细部描绘,线条精致,晕染层层敷色,不留笔痕,表现手法细腻入微,大都绘制于熟宣,绢或干墙壁面上。主要技法有勾勒,填彩,表现技法分为白描和工笔重彩两大类。按题材表现可分为工笔人物,山水,花鸟。工笔画在古代是一种极为写实的画种。
写意画一面刻画对象形体,另一面表达作者情感,直抒胸臆,以形写神。工笔画同样也注重。它是一种极为写实的画种。不同时期反映不同风格,是纤弱美,还是丰肥美,衣服纹理组织是否体现人体骨骼肌肉结构,人物姿势神情动作如何,都不同程度反映了仕女人物的精神气质,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仕女人物画以线条为基本表现手法,以线造型。就像人的骨架,支撑人的整个身体,而色就好像人的肌肉,填充丰富人的骨骼。南齐谢赫在《古画品论》中提出“六法”之一“骨法用笔”,即线条的勾勒是否得体而有力,着色的笔触是否合乎规律,整个形象是否显出骨气等。如果用笔不当,勾勒失度,腕力纤弱无力,笔无伦次不合法度,轻重缓急违背规律,都会使画面失去精神,甚至无法表达。勾勒轮廓是否正确如实,神采是否一致,都应从客观物像之本身出发,不能凭空捏造。可以得出“骨法用笔”一方面指在中国画中造型的作用,另一方面指线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内容,即在运笔过程中勾画出的一种风韵和内在力量,像用笔的力度轻重,墨色的浓淡干湿。后来,人们根据人物褶纹提出“十八描”,每种描法都赋予人们的想象力,如枣核描,竹叶描。在客观对象身上是不存在线的,是面与面的转折,折线是界线。这种线既能表现客观物体的真实现象,也是人们主观感觉。线本身就是既主观又客观。
仕女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表现手法由质朴逐步走向成熟,形神达到了完美统一,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经过历史的沉淀,很多优秀作品仍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